捍卫平凡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a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硕士研究生期间,因为高瑞泉老师给我们讲熊十力,于是我开始阅读《新唯识论》,后来我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选择了熊十力作为主题。随着阅读的展开,熊十力早期的一些想法让我产生了共鸣。熊十力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他为着与自己一起革命而牺牲的一些朋友,向有关掌权者要求搜集资料,建纪念馆,树纪念碑,等等。然而,这些本乎人情的恳切之请却被忽视不理。熊十力由此有个觉悟,知道某些所谓革命党人也是一些逐利之人,世界和历史本质不在这些逐利者那里,所以他转而学习哲学,走上哲学学习之途。熊十力的转向具有典型的启发意义:不致思不能明白世界与历史的道理,而一旦明白一些道理,蝇营苟且逐利逐权之心便会从致思的世界清理出去。而这可以从熊十力早期读书札记里面看到一些征兆。比如他说到船山关于管宁“一己担当人禽之别”的说法,表示极高的肯定,他强调哲思者必然“黜英雄”。在我理解看来,一己担当与黜英雄的统一,就是敢于以平凡的方式去存在。作为一个自觉的平凡者,我义无反顾地要捍卫自己的平凡。
  十年前在美国加州迪斯尼乐园,我看到一个可爱的美国小女孩。她穿着一件T恤衫,上面有一段文字是:I’m in my little world. But that’s ok, they all know I’m there.(我存在于自己的小小世界中。那很好,他们都知道我在那里。)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让我记忆犹新,恒久反省。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里活着,每个人只占有一个小小的空间。他在他自己那里,别人知道他在那里。别人和他一样,也在属于自己的那里。我在这里,你在那里,这里和那里加起来是整个的世界。但我并不是整个的世界,你也不是,任何单个人都不是。我深知我不是整个世界。我领悟我就在整个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我克制自己不要逸出自己的这个角落去僭越为世界整体,但我守护我这个角落。我拒斥那种情形,即在那里的你,妄称为整个世界来侵夺我的这里。我的平凡的人生,只想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属于自己的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我不想别人和我一样生活,我反抗这种企图,即有人想让我和他一样地生活。
  几年前逛商场,恰好有一个女歌星在那里进行签名售唱片的活动。我女儿那时6岁左右,她很有兴趣,跃跃欲试,想去参与。我很严肃地制止她,并郑重地说:闺女,爸爸不希望你这一辈子崇拜别人,你要珍惜自己,你要做自己。当时,妻还嘲讽地笑笑我,说我学哲学走火入魔。
  中学与大学时代,我也很喜欢读人物传记。1989年夏天之后,我读高二,我很认真地读过三本书:《盗火:马克思传》、《我的前半生:溥仪自传》和《雷锋日记》。这几本书的记忆,有着广博而深远的所指意义。谁都年轻过,年轻的求索步伐,起点都充满了情怀。在那个春夏,那些懵懂的情怀,昙花一现,折戟沉沙。鲁莽而缺少精思的少年心绪,不会反思地想自己,觉得好像缺失的是情怀的夯实。马克思作为思想巨人,其功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以照亮人世;溥仪作为旧制度下的皇帝,在新制度下的自我剖析;雷锋是新制度下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年轻人,有着短暂而真诚的一生……
  每当我有过于自我的念头,我便认真地向雷锋学习,学习他全心全意为别人着想的胸怀。我真诚地相信一个人可以为了别人而存在。我也是这样去努力阅读《雷锋日记》的。后来,社会生活有些开明之后,我慢慢知道了一些东西。让所有人学雷锋,其实是一个不可能的道德要求。这很让人气馁,作为一个平凡的生存者,如我一般,虽则平凡,但我就是要敝帚自珍。
  溥仪是“腐朽专制”的末代皇帝。看他的自传,是因为他的思想世界被清洗、被改造了,被变好了。最初,这点让我很向往。我觉得自己既有的很多观念和想法都是错误的,应该用更好的、更正确的思想来改造自己。一个旧制度的皇帝都能被改造过来,我也可以。末代皇帝被改造成了文化馆员,过上了普通而平凡的生活,溥仪的思想世界凤凰涅槃了。溥仪经历了枪炮革命的洗礼,经历了牢狱的磨难。明白道理,首先要基于自由。自由的意思,就是理性不受外在压力而自主使用。作为旧制度象征的溥仪,在革命之后当然要加以限制,因为不限制他,就没有旧制度下“臣民”的自由;但是,新社会新制度的建立,却没有保证从臣民转化为公民的人的思考自由。我读了很多遍康德的《什么是启蒙》,我捍卫自己对自己理性使用的自主权。我认为一切理性的自由觉悟,总是有内容的,这内容总是与自己生命融为一体的。
  马克思带来了人类的烈火,他要烧尽一切剥削阶级的桎梏,砸碎一切奴役人的枷锁。他是一个思想的巨人,他作为时代趋势与历史规律的必然产物,为着人类而思考。他说,历来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却是要改造世界。他主张从感性活动理解人的本质,而不是从抽象的理智来理解人的本质。按照马克思的想法,人和环境与教育的循环悖论,就是批判武器的局限;而从武器的批判出发,就会打破这个循环悖论。这些是我后来读大学期间学来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观念。中学那会儿,我只是想去《盗火》里学习伟大人物的真精神,让自己的人生目的也能有点“为了大众之崛起”这样的高尚因素。但看完之后我很自卑,我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成为马克思这样的伟人,我最多只能成为被他的伟大所拯救的人。
  相对而言,雷锋和溥仪更容易被慢慢成熟的理性和逐渐增加的知识所消解,但是,马克思的意义很难被有限的理性和不足的知识所领悟。尽管我一直坚持着阅读他的作品,一直思考他思考过的问题。大学时代,有个同学,借了一本《远方有个女儿国》的小说给我。我由此向往起了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很淳朴,是让人情感和精神都洁净的一块地方。看完小说不久,我偶然看到一本《世界知识画报》,上面有图文介绍,美丽的图画让我向往之情更炙。可是,让我特别难受的是,那个美丽的地方被定义为“原始社会”,还是“母系氏族”,这让我突然觉得有些不伦不类。我觉得在关乎人类整体命运的宏大叙述后面,堙没了许多对于人自身来说弥足珍贵的东西。我来到这个世界,作为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并不能仅仅被消解进入什么几大类型或是几大阶段的抽象社会学概念之中;我活生生地在此,不应该作为毫无价值的东西,被人站在一幅沙盘地图前,用手中的木杆子指点几下,就无谓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作为一个想给自己一个人生之锚而能自主停顿的人,我很恐惧于社会历史那不可遏阻的浩浩荡荡的潮流裹挟着我,让我作为一粒不可挣扎的尘沙,沉没在不识不知的无边寂寥之中……
  政治与经济不是生命存在的全部,甚至不应该是主要的东西。世界必须允许个体去远离它而获得其自身。硕士期间,我选择中国哲学。我想以对于尘世的最低程度的妥协,来换取并守卫我在这个世界里独守一隅的可能性。
  有段时间,我再读《论语》,读到孔夫子说“仁者爱人”,我当时有些颟顸,自知不是一个仁者。但是一些年后,德政、以人为本等等相继出现。我才明白我的那根一直深潜着的“自我主义”的弦,被如何拨弄了一下:我生存在世的一切,何时何地不以自己为本了?我需要一个高高在上者来以我为本,我才能作为人而存在?在思想的世界,与在政治的世界,原来都有着侵夺性的力量。从政治与经济弥漫的世界回撤而归入精神的世界,并不担保自身性的实现。“政治”无处不在,许多人都“涌入”了“政治哲学”研究的潮流。
  我不愿意被风扬起而瓦解在莫名的虚无里。帕斯卡那风中不得不迎风而摇曳的芦苇,他呵护了一点点微弱之明。他说他是能思考的芦苇。
  哲学是我的再生之业。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精于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以中国哲学为情怀之所皈依。先生有许多事迹,是哲学思想者的生命历程的深刻诠释。他拒斥没有自由思考的所谓革命与运动。先生有两个说法:平民化的自由人格与始终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这两句话给我了学习哲学的基本起点,也是我们捍卫自己作为平凡者生存的力量源泉。
  捍卫自己作为自由的平凡者,平凡地捍卫自己的生存,捍卫自己作为平凡者而生存的自由思考。我作为一只小小的萤火虫,我不毁灭太阳,但我选择避开太阳的夜晚,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我捍卫自己选择远离太阳而自我照亮的自由,为此,我也愿意抗争,我反抗太阳强行地熄灭我自己的光亮而侵夺性地照耀我。
  【郭美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孙敏章
其他文献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获悉,上海2.25万余名高中生参与专项化体育课程,每个专项班平均不到23人,全面实现小班化教学,总共涉及26个运动项目,帮助学生掌握两项可以伴随终身发展的体育技能。  小班化体育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分班、分层教学,改变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两批共38所高中参与试点。  据介绍,上海市教委将通过推行兼职体育教师制度等措施
教育戏剧不以表演为目的,而是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为方法来从事教育、教学,是借用戏剧途径推进人的社会学习,对人的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戏剧被认为是人类的第一发明,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同步存在。“戏剧的实质蕴藏于人类观察自己的过程当中,人类并非仅是创造了戏剧:其本身就是戏剧。”“人类在他的全部生命历程中本能地使用戏剧活动。”以往我们都认为戏剧是专业演员的事情,我们多数人只能作
近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刊登文章,就手写笔记和电脑笔记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文章指出,电脑打字记录更像单纯的复制,而手写笔记则会进行信息筛选和处理,从而更注重总结和理解。研究发现,在对需要记忆的常识进行即时测试时,用两种笔记的学生表现相当;在概念性问题中,使用电脑笔记的学生则落后很多。在之后的复习测验中,相隔时间越久,电脑笔记者的表现则越糟。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很多学校德育工作的真实写照。一面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决心,一面是不知如何做好实际工作的困惑。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知行脱节的普遍状
中小学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国家法定教育活动。长期以来,这一活动严重程式化:集会,升旗,讲话,走过场一般,教育实效不高。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经过探索,将国旗下讲话变成"校长
剧本创作是最近学校里流行的教学方式,关于它与培养学生创造力之间关系的讨论热烈。有些教师认同创造力源于内在的理论,认为教师教学生创作剧本的外在行为,与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之间没什么融合,因而觉得剧本创作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不大。然而,我们在澳大利亚几所中学的研究显示,其实这样的观念恰恰会阻碍学生表达创作想法、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影响他们成为剧作家的潜能的开发。教师教学生创作剧本,可以帮助他们快速
“蜀雅生活,君子不器”的德育,是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德育,是注重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提升的德育,是以文化立校、文化树人的德育。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它就像一张美丽的画布,给生活其间的师生烙下人生的底色。成都市蜀兴职业中学秉承“蜀风雅兴”的办学理念和“创意生活”的办学目标,提出“蜀雅生活,君子不器”德育思路。这里的德育首先让学生学会做人,做有蜀文化底蕴的优雅、时尚的
最近几年,源自西方的快乐教育理念席卷全国各地。在该理念的倡导下,不少小学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低年级数学课程。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 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4%的受访者认可当下流行的“快乐教育”,但同时,77.2%的受访者担忧人们普遍误读了“快乐教育”。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教育?64.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是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其他依次为:引导孩子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是柔情的象征,也是报春的使者,历来被文人墨客吟诵。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妇孺皆
世界睡眠日3月21日这天,河南《大河报》刊登了一则“十个河南娃,九个半睡不饱”的新闻,迅速成为网络关注热点,同时还配发了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市教育局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九成以上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原因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过长,挤占了学生睡眠时间。  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为保证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