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利用音乐的几点做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f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的理念。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改变现实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枯燥乏味、毫无生趣,以致学生不感兴趣的现象,让学生真正喜欢你的语文课,这是我在新教育实践中反复思考和实践探索的重点。借鉴新教育理念,我将音乐运用到了语文教学中,用音乐激发学习兴趣,为课文配置背景音乐,用音乐提升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和阅读体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用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如果把音乐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会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科间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我感到学生对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感情的理解以及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度把握会有一定的困难。如何破解这一难点?针对学生比较喜欢歌曲的实际,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时代背景,上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听唱《松花江上》,然后请同学介绍回忆“九一八”这一历史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受的最大灾难。同学们听着那低沉、缓慢而充满撕心裂肺般伤痛的旋律,犹如苦难的东北大地和被欺凌、被侮辱的中国人民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学生迅速进入了文本的具体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进入文本:“同学们,我们再来学习《土地的誓言》,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对土地发出了誓言呢?”话音刚落,学生们便自主地投入到了读书中,没有了老师的督促,有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自主阅读和自主体验。读完课文后,我请学生自主交流,与文本对话,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与作者对话,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抒发了什么情感?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热爱,也加大了对学生感情的冲击力与感染力。
  二、为课文配置背景音乐
  语文学习,朗读必不可少。在老师范读和学生朗读中,如果能配上音乐,就会使整个课堂丰盈起来,给朗读者和听众带来深深的情感感染。初一语文《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巾帼英雄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我在教学《木兰诗》时,把朗读训练作为重点,以朗读促理解,以朗读促体验。因为自己朗读水平并不是特别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一是选用朗读示范材料,二是给课文配置背景音乐,选择那些能表现课文内容和情感的音乐。我选用了古曲《十面埋伏》,这首名曲节奏由慢渐快,以琵琶模拟战鼓声,用轮指演奏模拟号角声等等,全曲气势恢宏,浑厚雄壮,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也歌颂了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选曲能较好地表现木兰停机叹息的忧愁、准备出征的紧张、奔赴战场的紧急、亲人离别的思念、征战生活的艰苦、得胜归来的高兴和辞官还乡的喜悦。选好曲子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真切感受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同时我还选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豫剧《花木兰》片段,在听唱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音乐提升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语文教材中有贴近生活、感人肺腑的散文,有情节精巧、形象性极强的小说,还有具有诗情画意和富于感染力的诗歌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情感世界是深邃广博的,而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阅历、接受水平等限制,往往对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体验不深。音乐不仅能传递情感,而且能表现深刻的思想,它所表达的人文情感比语言文字更深刻、更丰富、更富有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深层的情感,由动情到晓理,就会形成一种更强大的情感体验和感染力量。如在学习《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时,在歌曲导入、学生自读、交流感悟后,我用听歌做结尾,让学生听唱《嫂子颂》,其中的歌词有:“嫂子,借你一副身板,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我们用鲜血供奉你,噢,黑黑的嫂子;噢,黑黑的嫂子,黑黑的你。”听后,我让学生谈谈感受,说说这首歌表面赞颂了什么、实际赞颂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以进一步深化对课文所表现情感的理解。原来歌中赞颂的嫂子,并非泛泛地指某人,而是以老嫂如母来比喻,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母亲,东北辽阔的黑土地就是嫂子,歌曲和课文都是赞颂养育我们的东北黑土地。结合歌词和课文,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歌曲,也升华了对课文感情的理解。
  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新教育专家朱永新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在教学实践中,我也越来越感到语文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我们应该将二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有音乐的语文课飞起快乐的火花,让有音乐的语文课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情致和韵味。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英语老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生 主体地位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學科, 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要
期刊
我们农村中学的初中生源普遍较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较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转化数学差生便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特别关注的话题。这里所说的数学差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正常的学习环境中数学水平较低、达不到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  一、产生数学差生的主要原因  1.教师对差生的关爱和鼓励少,批评和指责多  一些老师在平时只看到差生的缺点和不足,很少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是如此,要想写好作文必须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  怎样才能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从生活中搜集,这是写好作文最基本的一点。但从目前中小学生的作文情况看,由于许许多多的原因,学生的作文素材从这方面获取的约占10%—20%。  二是从书籍中搜集,包括课本、课外书籍、影视、网络等。从目前的中小学生作文情况看,学生的作文素材大多从这方面获取的,约占80%
期刊
摘 要:句型教学一般可分为呈现理解、操练巩固和交际应用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并不断成梯状发展。其中句型的巩固教学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句型巩固方面谈谈教学中一些有效做法。  关键词:句型巩固 信心 学会翻译 语法意识  句型(sentence pattern)也称句子结构(sentence structure),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意义和结构特点从大量的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要完成这一任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思想教育内涵,启发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是提高中学生精神素质的有效方法。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并培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任务的实施,主要靠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
期刊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所谓养成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需要,进行多维度的教育和引导训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自制力和行为习惯,进而内化成优秀的做人品质。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发愤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期刊
大家知道,语言学习是一个高度互动的过程。课堂的大量时间都用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上面。互动的质量对语言学习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互动行为。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有效的互动与交往可以引发师生双向变化。在互动中,教师感受到了来自于双方的智慧挑战,学生感到了与对方的理智上的冲突,其结果两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正向变化。  一、课堂互动形式  课堂互动主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我认为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就会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本人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的几点认识和体验:  一、生字教学,学生来教  一般的生
期刊
摘 要: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有问题,学生才有思考的方向,才能唤醒学生勇于探究的愿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数学复习课中问题的设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 复习课 问题 设计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以“问题教学”为中心。有问题,学生才有思考的方向,才能唤醒学生勇于探究的愿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