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游戏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生活经验与劳动智慧的沉淀,底蕴深厚,且操作方便。民间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合地域特点和园区特色,将民间游戏应用到幼儿园健康活动中,可以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幼儿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践行“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理念。本文针对如何有效地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探讨,并探寻多种实践方案,为提高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与发展助力。
  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来源于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在历史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经过不断加工、改造并流传下来。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活动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且多数具有与之相匹配的童谣,简洁易懂,极具吸引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民间体育游戏应用范围广泛,通过适当改编即可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参与,可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社会、健康活动等,與幼儿教育紧密结合,能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是提升幼儿能力、锻炼幼儿品质的重要形式,在健康教育活动中,体育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具有易行性,同时也具备一定应用价值。因此,幼儿园应积极收集民间游戏,并进行整理和改编,结合幼儿园活动有效开展。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一)简单易行,灵活多变
  民间游戏大多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而成,开展形式多样,且不受时间、人数、年龄阶段和空间大小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教师可自主选择游戏活动的材料、角色与形式,为幼儿组织各项活动,灵活性较强。以游戏“跳房子”为例,教师只需要用粉笔或有色石子在地上画出“房子”,幼儿就能利用小石子或沙包当作投掷的道具,选择“房子”开展游戏,材料简单易得,规则清晰明了,深受幼儿的喜爱。
  (二)地域特色鲜明
  中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孕育了各具特色和风格的民间游戏。例如,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红缨幼儿园曾组织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黎族传统民间游戏“竹竿舞”;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的洪桥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民间游戏乐翻天”迎新年活动,包括踩高跷、滚铁环等极具江浙风情的民间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园区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选择具有本土代表性的民间游戏组织教学活动。

二、民间游戏的益处


  (一)提高身体素质
  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幼儿的身体保持健康,幼儿通过做这些民间游戏,可以锻炼肢体的灵活性。幼儿在练习这些动作的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获得了一些运动技能和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帮助幼儿抵御病毒,减少疾病。
  (二)保持愉悦心情
  幼儿性格的发展与游戏的开展密切相关,幼儿园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让幼儿能持续对健康教育活动保持积极性,培养幼儿外向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培养良好品质
  幼儿在参与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能有效理解和建构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规范自身行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大部分户外民间游戏都需要同伴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通力协作的能力,促进幼儿共同进步。
  (四)收获知识与道理
  在健康体育活动应用民间游戏的过程中,会融入很多结合传统文化的民间游戏,能让幼儿学习到其中的知识与深层次的内涵和道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益于丰富幼儿健康活动元素
  现如今,幼儿的玩具越来越“高科技”,幼儿的运动时间、运动量却日益减少,这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容易导致一部分幼儿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民间游戏能较好地改善这一状况,民间游戏大多为户外活动,能增加幼儿户外运动时间,减少幼儿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丰富幼儿的成长环境。在民间游戏中,如跳房子、跳竹竿、滚铁环等游戏,其中包含的走、跑、跳、钻、爬、躲闪、登高等技巧,能提升幼儿肢体活动和协调的能力,为幼儿营造积极、愉快的游戏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游戏性与趣味性显著
  民间游戏具有自由、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特点,其中游戏性和趣味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特点也是游戏性和趣味性,二者具有相同互通之处。
  (三)本土性与融合性较强
  民间游戏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性的特点,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实践研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本土的文化元素,对游戏进行创新性改编。本土的民间游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选择范围广泛,可以成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地改编民间游戏,应用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四、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路径分析


  (一)在活动目标中渗透趣味性
  在设计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和民间游戏的特点设计活动目标。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体力较弱,教师应制定要求相对较低的游戏目标,设计情节丰富、趣味性较强的民间游戏,例如老鹰抓小鸡、吹泡泡等。教师可以设置丰富有趣的情节,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充分体验民间游戏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利用跳房子、跳竹竿、丢沙包、单脚斗鸡、打陀螺、滚铁环等游戏,以其中包含的走、跑、跳、钻、爬、躲闪、投掷等技巧,以及竞争与合作的方式,提升幼儿综合能力,达成多元化发展的目标。   (二)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内容的民间性和传统性
  教师在组织民間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既要结合学前教育的目标,立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还要凸显民间游戏的特色,将二者充分融合,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感。例如体现南方地域特色的余杭滚灯,其兼具表演性和竞技性,质轻便携,对于场地和器材的要求较低,实用性强,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律动感,锻炼幼儿的力量和协调性。
  (三)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关注本土性
  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因地因时地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还要注重家园合作,积极开展亲子游戏,如让亲子一起玩滚铁环、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民间游戏,让幼儿和家长都能感受到本土民间游戏的魅力。

五、实施和融入的具体建议


  (一)选择和创新适宜幼儿的民间游戏素材
  一些传统民间游戏的形式和玩法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出一些比较新颖的玩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练习花样跳绳,改变传统单一的跳绳方式,将各种花式的跳绳方法融入其中,将跳跳球与跳绳结合起来,锻炼幼儿的弹跳力、协调性,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二)创设富有民间和传统气息的活动环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活动环境,借助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表现空间,让幼儿感受到民间游戏带来的乐趣。例如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教师和幼儿可以戴上老鹰和小鸡的头饰,轮流扮演角色,加深幼儿对传统民间游戏的体验。教师还可以装饰室外场地,融入民间和传统气息,引导幼儿积极投入民间游戏,以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素质、提升幼儿多方面能力的目标。
  (三)提供富有特色的民间传统玩具作为活动材料
  民间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材料。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熟悉的材料,如鞋盒、废旧轮胎、粉笔、有色石块、竹圈、竹棒等,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捉迷藏游戏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躲在桌子和门后的单一形式,采用纸盒、树枝、草堆等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掩藏自己,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民间游戏具有独特的趣味和价值,在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民间游戏的特点与健康体育活动的特点相结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组织中关注趣味性、本土性,选择适宜的游戏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提升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增强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嘉兴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项目项目名称: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编号:CD8517202035)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平湖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指教育机构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使儿童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并最终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增强儿童体质,丰富儿童的社会性。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着价值观念理解偏差、轻视劳动、将劳动当作惩罚手段和劳教难以结合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
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类型,感冒的病发原因在于人体遭受了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类型病毒的侵扰,进而导致人体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将人体看作是一个整体,将人体局部的疾病视为整体功能的失调或者失衡所引发的,以补充气血、平衡阴阳、祛除外毒作为主要治疗原则。也正因此,中医辨证治疗感冒不仅会消除感冒患者的临床症状,还会提升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也是永远的朋友。从小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爱读书、勤读书、乐读书,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有效地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我也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创设好环境——书香怡人  1.舒适、愉悦的阅读区角,吸引孩子“我想读”。我们在班级里设置了“故事屋”,里面有可爱的小帐篷、卡通抱枕、柔软的地垫、多种形状的小凳子。幼儿特别喜欢在这里停一停、摸一摸、翻一
上消化道出血在消化内科十分常见,发病部位在屈氏韧带以上。发病原因主要是空肠吻合术、肝胆疾病、十二指肠疾病等。该疾病起病较急,需在患病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止血治疗。患病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呕血、便血等。如出血量较大,会对周围循环系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失去生命。本文主要研究了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式。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和急诊常见病症,主要涉及消化道、食管、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与影音视频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眼前,激发了幼儿探索世界奥妙的兴趣和提笔创作的欲望,有助于实现幼儿园美术教师的教学目标。  幼儿对声音和图像的敏感程度较高,容易被新鲜有趣、鲜艳明亮的事物吸引。当幼儿园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用多媒体为幼儿展示生动活泼的动画、色彩丰富的图片和有趣独特的声音时,会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至教师讲授的内容上,帮助幼儿提升获取知识和攻克难题的能力。教师使用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我们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态教育环境,让他们从小开始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让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自在”“烂泥扶不上墙”等耳熟能详的话语正是我国传统家庭对儿童教育的真实写照。传统教育认为只要儿童能乖乖听大人的话,根据大人所说的去做,就是好孩子;违背大人意愿,调皮捣蛋的都是坏孩子。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一、相信孩子  案例:我真的够不着  妈妈(吩咐正在全神贯注看动画片的儿子):“去把客厅的灯打开。”(儿子没行动,妈妈重复了一遍,儿子看了一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内部动力。笔者以大班建造“爱心试衣间”的活动为例,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捕捉幼儿兴趣的方法。一、发现幼儿兴趣,寻找生成活动的来源  幼儿的兴趣是教师设计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在进入《小小建筑师》主题前,我班跟随年级组的脚步,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目前正在基建的
医生,我的宝宝听力筛查怎么会没通过呢?当我们弄出声音来吸引他的注意力时,他是有反应的呀,你们弄错了吧?可以重新测试一下吗?听力筛查没通过,我的宝宝会耳聋吗?面对爸爸妈妈的一连串疑问,本文就来谈一谈新生儿听力筛查那些事。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需接受听力筛查,为医生判断其听力情况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新生儿听力筛查具体指通过耳声发射(OAE)、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声阻抗等电生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师的语言水平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较大关联,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较深的影响。此外,教学效果的优劣也与教师的语言有著较大的关系。因此,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加强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本文主要谈谈幼儿教师语言艺术的标准以及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以期对幼儿教师提高自身语言艺术修养有所裨益。教师语言艺术的要求  幼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