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萍:戏剧人生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春天,马金萍好不容易买到了一本《曹禺剧作选》。当他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他绝望了,手捧书本,躺在炕上,嚎啕大哭。读完这本书他才知道,什么是戏剧,什么是戏剧创作。

马金萍与刘德华的首度合作


  电影《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里,有一首充满了东北风情的歌曲《咱们屯里人》。这首歌充满了东北文化元素,用粤语唱出来,火遍了大江南北。
  一时间,让词作者马金萍觉得奇怪又开心。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么一首浓郁的北方流行歌曲,南方人也能接受?开心的是,这首曾作为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的主题歌,已经流行了十几年,通过《夏洛特烦恼》这么一唱,居然又火起来了。仅网上手机铃声的下载数量就非常惊人。
  不久,香港演艺界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的歌曲制作公司的经纪人给马金萍打来电话,刘德华本人希望用粤语翻唱这首歌,他想把這首歌镶嵌在他的那首《恭喜发财》中,作为单曲在春节期间发行。同时,他还想跟李宇春在电影《澳门风云3》中,用粤语演唱这首歌。
  能跟天王级的艺人合作,这当然是好事,马金萍没有理由不答应,于是,在2016年的春节期间,我们听到了刘德华演唱的《屯儿》(国语版《咱们屯里人》),他这么一唱,好多影视歌星都跟着唱了起来,一首歌曲十几年后,竟然这么火,这真是一件值得高兴和庆幸的事。

从战士到文人的转变


  马金萍老家扶余,现在的松原市宁江区所在地。家乡人没有不知道他的,《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咱们屯里人》《东北二人转转歌》《永远伴随你一生》等这些歌曲的词作者都是马金萍。
  马金萍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1968年的春天,因文化大革命已经停止的征兵工作重新启动,他没有跟任何人商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当兵这条路,从此走上了军旅生涯。
  1976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动乱十年的文革,正式宣告结束。时代的车轮驶入了一个新的轨道。马金萍永远都忘不了,1978年春天,他通过新华书店的一个熟人,好不容易买到了一本《曹禺剧作选》,这本书中只收录了曹禺先生的三个剧本:《雷雨》《日出》《北京人》。那时候,他的孩子还小,他在家,一边摇着摇车里熟睡的孩子,一边看那本新买来的《曹禺剧作选》,整整一天一宿,他手不释卷,当他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他绝望了,手捧书本,躺在炕上,嚎啕大哭。读完这本书他才知道,什么是戏剧,什么是戏剧创作。他觉得凭着自己的学养,这辈子都不可能搞创作写剧本了。

歌曲被美国列入教材


  马金萍创作的歌曲《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已经被美国某音乐学院列入了中国乡村歌曲的教材。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后期,以西北风为主要音乐元素的歌曲几乎垄断了整个大陆的音乐市场,朋友来找马金萍,想做个具有东北文化元素的歌曲磁带。马金萍说:“为了这盘歌曲磁带,我专门下去体验生活,想把那些最能代表东北文化的元素都揉进这些歌曲里。”
  《黑土地——生死之吻》出版发行之后,出版社又让他们接着再创作一盘,同样是带有东北文化元素的磁带。
  1990年,吉林电视台录制春节晚会,《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这首歌被当做舞蹈节目,在春节期间播放,影响甚广,后来,音像社就把这首歌当作磁带的主打歌,并以此歌为名,上市发行。一时间,大街小巷,城市乡村,东北的所有音像店,都把这首歌当做招牌歌曲。马金萍说,一首并不被主流文化所认同的歌曲,能够在民间流传将近三十年,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吧。
  除了词作,马金萍作品还有小说《白色的太阳梦》《反贪局长的自述》《逃亡日记》《谜底》等;二人转、拉场戏作品《矬乡长》《挂风铃》《盘丝洞》等。他一直在写作的路上前行。

马金萍


  国家一级编剧,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编剧、艺术室主任,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二人转艺术研究会秘书长。
其他文献
二十余年来,荆文礼抢救和保护满族说部工程从未放松。对满族说部产生兴趣  如今已耄耋之年的荆文礼,颤颤巍巍地用双手捧起一本由他撰写的《乌勒本概论》,说起了他的故事。  乌勒本在各氏族中秘传,一般都是家族传承,父传子,子传孙,口耳相传。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富育光、王宏刚等人去采风。他们到东北三省满族聚居的村屯调查,发现了满族讲族史的传承人和长篇口头文学满族说部,并开始记录。后来由于种
期刊
韩光利的作品,看似任意挥洒,实则胸有成竹,简约中不乏细腻,浓淡中可见疏密。新在外,古在意中  风景非千里以外去寻,亦非黄道吉日才有。故乡长白山时时刻刻在韩光利心中,似乎信手可拈来,从未远离。这和他从小生长在长白山区有莫大的关联,即使后来到省城长春工作,一得空也会回到长白山转悠,长白山的景物、事物、植物、动物早已被他“征服”。可真到拿起笔画长白山却还是不容易。起初,他总是画山不像山,眼中与心里的长白
期刊
作为“御医传人”的刘辉,有着妙手回春的医术。“行医一生,行善一生”是祖训,更是同春堂人的座右铭。历史印记  从明朝万历年间的御赐店名、医学偏方到乾隆皇帝亲笔御赐“同春堂”牌匾……刘辉将一件件历经岁月沧桑、历史变革的传家宝展示在世人面前,讲述着那精彩跌宕的传奇故事。  翻着黄了的旧家谱,刘辉讲述着同春堂的起源:祖上第一代行医者是明朝御医刘景章,14岁时,他进山打柴结识并营救了一位名为转阳道长的神医,
期刊
人的一生将一件事一直做到底,做到精髓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因为喜爱而痴迷  初识刘建国,是在2018年长春举办的一场画展上,印象颇深的是他笔下矫健的骏马,每一匹马都没有佩戴缰辔,自由地奔腾在草原之上。  刘建国,1958年出生于吉林农安,自幼酷爱绘画。上小学时学校没有配备美术老师,他会照着课本里面的插图胡涂乱画。他有一本《三国演义》的绘本,当时被里面的马匹所吸引,于是开始天天临摹马
期刊
他不僅是一名牙科医生,还是一位喜欢收藏奇石的爱好者。从他跋山涉水地寻石,到今天成为社会公认的奇石鉴赏家,他用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力编织着一个奇石梦。父亲引领他走向艺术之路  土生土长在江源县的刘洪声,从小就有一个奇异的爱好——收集奇怪的石头。  刘洪声收集奇石的缘由和他的父亲有着很大的关系。刘洪声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了解大自然的一些奥秘,不过由于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算太好,所以很
期刊
53年,马学忠坚持收藏与毛泽东有关的各种物件,所收藏的书籍达3000多册,居全国个人收藏之首。“阅览室”里的收藏人生  马学忠今年83岁,一生爱好收藏。53年里,他走遍了大街小巷,退休后更是乐于此业。  不久前,走进马学忠温暖的家,感受到毛主席元素无处不在:墙上挂着毛主席的照片,老式书柜里满满的相关书籍。  伊通县图书馆里有一间毛泽东文献阅览室,这里承载着马学忠53年的心血,走进门高大的毛主席塑像
期刊
校舍每一处都留有她为之奋斗的印记。  刘秀丽是长春市南关区兴盛小学的校长,她毕生的心血注定与文化相关。19年磨一剑,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教学主任,再到校长。其间的艰辛若非亲历,实难想象,校舍每一处都留有她为之奋斗的印记。校园建设 利在千秋  兴盛小学是拥有着五十余年历史的老校,经历岁月的沧桑,校舍残破,冬天不能供暖,教室里冷得拿不出手来,基本依靠自己烧锅炉。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刘秀丽四处奔波,八方
期刊
他不仅创造了中国天眼,更重要的是他缔造了“南仁东精神”。  南仁东无疑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天文科学家,他不仅创造了中国天眼,更重要的是他缔造了“南仁东精神”。可以说南仁东精神的影响力不亚于他创造的中国天眼这个伟大创举。申报遭遇“滑铁卢”  人因谦卑而无畏,因落后而奋起。这句话用在南仁东身上很恰当。1993年国际天文学会和各国天文学家面对全球电磁波日益被破坏的现实,决定建设一批超大型的射电天文望远镜阵
期刊
“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要把我的心画在纸上。但是画之前需要學会做人,先做人再做学问。”  上世纪80年代初,刘玉春追随在著名山水画家王淮身边,专注于山水研习和创作。其绘画以山水画为主,重点表现关东山水风土人情,他注重体现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并把小有所成的作品悬挂在家中四壁。  所谓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春夏秋冬四季条幅和中堂,大大小小不一而同,画案上是景色各异的扇面、小品、斗
期刊
她是吉林电视台资深的播音员、主持人,是吉林电视事业发展的见证人;她会写的第一个字就是“秋”,每次书写时都觉得神圣,且带着敬意,因为,她是秋瑾的后人。和影视事业一起成长  1907年7月15日,年仅32岁的秋瑾被清政府秘密杀害,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每当秋素莉在书上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总能看到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从薄薄的纸张上凸现出来,心中难免会涌出几分激情和悲愤,因为她是秋瑾的后人。  论辈分,秋素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