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思 青春中国说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u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廉思帶领研究团队始终紧扣国家和时代发展的脉搏,以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他把报国之志深深地融入学问之道,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和新观点,争做学术创新的时代先锋。
  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廉思先后荣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首批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北京市“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与生俱来的燕赵气质,使廉思行文、演讲每多慷慨高歌之气,充满着对当代青年命运的关照与悲悯;而与一般文人志士的兴之所至、感性文章不同,廉思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深刻认知与解读,建构于社会学严实、精密的调研之上。他深谙学问须从实地调查中获得,从京津冀、全国各大高校、珠三角、长三角到爱辉-腾冲线,他带领着他的团队,以步履为车毂,丈量着青春中国。
  2007年,廉思首先发现大城市中存在“大学毕业生聚居”现象,并组织了针对这一现象的最早调查。2009年9月,出版《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首次提出并定义“蚁族”概念。自此,一个新的群体——“蚁族”,正式进入公众视野,登上中国的话语舞台。2010年,出版《蚁族Ⅱ——谁的时代》一书,廉思课题组是迄今为止唯一拥有“蚁族”群体五次连续数据的研究团队。2011年,廉思对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进行了全国首次抽样调查,并于2012年推出了首部系统反映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著作《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新称谓——“工蜂”,引起中国知识界的强烈共鸣。2014年,廉思在总结归纳大城市青年返乡的特点后,提出“洄游青年”概念,这些返乡青年像洄游鱼群一样,在另外一个环境中经历成长的特定阶段后,选择回到家乡或二三线城市继续生活工作。廉思借用生物学上的“洄游”现象来描述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镇返乡青年的迁移性成长经历,此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
  由廉思领衔的研究团队,以擅长社会调查、大数据分析、田野经验和人物深访著称,形成了学术创新性与大众可读性并重的研究风格,接连推出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系列、《中国青年评论》系列等作品,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深入探讨,蜚声海内外。
  “蚁族”“工蜂”“洄游”,廉思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大地上奔走,一幅幅地建构了对当代中国青年真实生存图景的拼图。
  廉思说:“做社会调查,无论从精力还是体力,青年学者理应冲锋在前。
  廉思的研究团队始终坚持“用脚底板做学问”。团队成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人,团队中没有学术权威,没有地位尊卑。现在廉思研究团队已由原来的5个人发展成30余人的规模,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进来。这些年轻人白天在自己单位认真工作,晚上就坐在麦当劳24小时店里通宵讨论问题,也有人称他们为“麦当劳里的学术青年”。
  国家需要的是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贴近广大群众而不庸俗低俗媚俗的青年学者,廉思及其研究团队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学者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整体形象。
其他文献
庙会,在一些地方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主角,作为凝聚年味的重要方式,备受老百姓喜爱。地道的民俗、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特色的小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热闹的特色庙会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有些年轻人爱找这放松的机会,逛逛庙会,去挤比肩接踵的长街,去听震耳发聩的叫卖,去吃地道的乡土风味小吃,去重温童年的梦。  因此,庙会成为当代人在春节里找寻年味、亲近传统的首选之地,庙会也逐步发展为春节假日经济
期刊
有人说,屠岸的名字是和诗歌,和惠特曼、莎士比亚、济慈等诗人的那些闪光的诗篇紧密相连的。出于对诗的热爱,屠岸在他的名片上印上了“诗爱者、诗作者、诗译者”的“头衔”,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表达他对诗歌的感情吧。从老人那慈祥而优雅的笑容里,记者看到了他不泯的诗心与暖暖的爱心。  母亲是“诗爱者”的第一启蒙人  “一别家园四十秋,归心日夜忆常州。几回梦泳塘河水,难涤乡思万斛愁。”在诗《乡思》中,屠岸寄托了自
期刊
“想想小时候,常拉着妈妈的手,身前身后转来转去,没有忧和愁,长大了以后,还拉着妈妈的手……”  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舞台上,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刘和刚演唱的这首《拉住妈妈的手》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孝顺爸妈不能等”,他简单朴实的话语也随之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一年后,记者在空政文工团见到了刘和刚,此时央视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2016年春晚。他透露,他将在除夕夜于央视春晚舞台上,与郭兰英老
期刊
他是一位自强不息的创业之星、一位关心青年成长的“青年精英”,也是一位热心传统文化的儒商。他就是河南省周口市驻京青年联合会主席、周口市人大代表、沈丘县人大常委、2011年度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的“青年精英”——房墉。  房墉1972年5月出生于河南沈丘。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独自一人从家乡前往北京,迈出了他事业的第一步。从一家散热器生产企业的业务员做起,他凭借豫东人的坚韧和耐性,一步步地走向自己事业的
期刊
1月4日,为奖励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杰出成就,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议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屠呦呦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屠呦呦获得小行星命名证书和运行轨道铜牌。  屠呦呦说,当年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那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屠呦呦一再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
期刊
杨奇清,中国隐蔽战线的领导人、公安保卫事业奠基人,开国首任公安部副部长。  有人说,杨奇清是“共和国卫士”、“超级盾牌”,还有人称他为“擒特猎手”。但是,在杨家子女看来,父亲就是大山里走出来的“湘伢子”,慈祥的父亲是他们一辈子的“精神导师”。  “紅小鬼”追寻来时路  1959年9月,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杨奇清到湖南进行调研,顺便回到了阔别29年的家乡。  平江县委的同志向杨奇清汇报工作,提出想在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位老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1964年他参加“四清”,去的是河北定州。他待的那个村子比较大,住在村北的一个老太太亲口对他说,70多年了她从没到过村南。农耕社会受限于见识和交通条件,人与人的交流极其有限,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中,落后必然相生相伴。  交流的阻隔会让人自以为是。北方人天生地认为大年初一就得吃饺子,粽子里包的除了江米只有红枣。改革开放之初,
期刊
《中华儿女》:据说您是在蔡澜、何冠昌等文化人的影响下开始走入收藏的?最初的收藏乐趣和方向是什么?  成龙:嘉禾影视公司成立后,蔡澜先生到嘉禾做监制,我们就成了同事。蔡澜先生是香港的笔杆子、文化人,我不拍戏的时候,经常到蔡澜先生的办公室和他聊天。在蔡先生的影响和指引下我渐渐地喜欢上了收藏。蔡澜先生最爱的是紫檀木,我就跟着他收藏起了紫檀。我想当初喜欢紫檀木,也是影响我后来从事古民居收藏和保护的原因吧!
期刊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特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称守岁。苏轼有《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
期刊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成龙自收藏进入其中,始终抱有虔诚的学习之心。年纪越大,对文化传承的缺失越加担忧,社会责任感也越重,能保护一个是一个,能传承一点是一点,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一些事情就尽力去做。  “我认为每一栋古建筑,都是一个生命,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历史印记也都附在这些古老的建筑身上,从它们身上能找到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文化传承。不要等什么都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不要总是把‘爱’和‘保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