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传承团圆的民俗精神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j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特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称守岁。苏轼有《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千香百美团圆饭
  中国的春节,“吃”往往会成为大部分人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这可以算是中国民间过年的最大特点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似乎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更加显得入情入理。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表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因而,对于身在远方的子女们来说,利用除夕夜的机会,与父母们一起吃顿团圆饭显得尤为重要。家人的团聚能够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一家大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是一种幸福的时光。
  陈竟说,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团圆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千香百美,必须有鱼,取“年年有余”、“吉庆有余”之意。年夜饭的特点是家人要齐,这是全家人大团圆的宴会,如果届时有人外出未归,对全家来说是一个憾事,对父母来说是一件心事,餐桌上要给未归的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副碗筷,以示全家团聚。
  明清以来,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年夜饭又称“分岁”,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年了。据说这顿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吃了年饭旺,小鬼不敢撞”,正因为年夜饭如此重要,所以才有“说一千,道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的说法。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不过,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难忘今宵话春晚
  春晚,春节联欢晚会的简称,本特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83年的春晚首次现场直播,被视为第一届央视春晚。
  随着电视传媒的普及,除夕夜除了传统的年俗活动之外,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已经变成了中国人过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央視春节联欢晚会以其雅俗共赏的节目、传承民族文化的宗旨、反映人民生活的内容,被广大人民所接受。30多年后的今天,现在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中国人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看春晚已经成了新的全家团聚的象征。
  30多年来的“与民同乐”使春晚成为一道“民亦乐其乐”的文化景观。春晚成为新的年俗,有人或许会将原因归结为当时娱乐匮乏,在人们的娱乐方式和内容极其有限时,垄断最优质文化资源的央视春晚自然能够一枝独秀。但即使如此,春晚能够进入人们内心,还是有其值得珍惜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让春晚真正成为人们不能舍弃的文化大餐。具体地说,春晚的文化内涵至少包括这样的两个方面——联欢和表达。所谓联欢,一定是各个群体的互动;所谓表达,一定是群体自身的发生。如果忽视了这两个文化内涵,则春晚就可能成为仅仅精彩节目的汇演。“欢乐,喜庆,团圆,祥和”,这是春晚一直遵循和追求的创作基调和原则。
  春晚在节目内容上花样百出、变化多端,但有几个环节几乎不曾有过太大的变化:如开场时刻,喜气洋洋的歌舞、热热闹闹的锣鼓声、全体主持人共同表达新年祝福;转场期间,边防士兵、驻外使领馆、留学生团体的拜年祝福;零点时刻的倒计时;结束曲《难忘今宵》等。这些重要的时刻以及其它元素构成了春晚的“仪式”。


  爆竹声声除旧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中国人心中,但凡大事喜事,总要跟鞭炮相关联,春节更不例外。天交子时,鞭炮齐鸣、灯火通明,赶走所有的邪祟,香烟缭绕、锣鼓喧天,恭请天神下界, 赐福人间,迎接祖灵降临,庇佑子孙平平安安。鞭炮,于是成为中国年的符号之一。
  燃放鞭炮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民俗。相传古时候,人们每到腊月三十,为驱赶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都要制造啪啪的鞭声,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放炮的风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婚丧嫁娶皆以放炮讨喜,春节迎新也以放炮增加热闹喜庆的氛围。
  如今,除夕的煙花爆竹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以及心理习惯。但是近年来,因为噪音污染和燃放安全,春节期间的鞭炮历经禁放、解禁又限放,几经辗转。尤其最近两年关于鞭炮污染空气、引起雾霾的为了那片蓝天和可以呼吸的新鲜空气,我们又不得不控制。取舍之间,令人纠结。2015年春节,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130个城市出台烟花爆竹禁放措施,有530余个城市出台限制燃放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禁令,倡议人们春节减少燃放鞭炮的同时,对违规燃放实行1万到5万元不等的处罚。
  面对史上“最严禁燃令”,许多大城市人们燃放鞭炮的行为有所减少,然而短时污染还是让PM2.5指数曲线“飘红”直至爆表,乡村这一平日里容易忽略的“雾霾阵地”也挡不住“霾锁春节”。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说,可以从监测数据中看到,除夕夜间,不管扩散条件好或是不好,燃放都会在短时造成非常高的污染物浓度,短时空气质量会达到“5级重度污染”“6级严重污染”。   一個鞭炮会产生多少霾污染?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燃烧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上官文峰教授团队的实验结果,将一串千响鞭炮中的3只小鞭炮在30立方米的测试舱中燃放,产生的PM2.5浓度为1230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每只鞭炮燃放产生的PM2.5质量为12300微克。也就是说,燃放1个鞭炮足以让10立方米内的PM2.5严重爆表。
  毫无疑问,烟花爆竹是过节的象征之一,不仅能带来快乐,也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尤其在一些人眼中,更有不放鞭炮无年味的说法,认为炮仗声能带来一年的好运。然而,面对越来越严肃的环境问题,鞭炮必定会带来大范围的污染,当民俗与空气环境相冲突的时候,或许是该理性面对这道选择题了。


  相伴守岁夜欢哗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三十等,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除夕夜是中国人的不眠夜,人们聚集家庭迎接新年。吃了年夜饭之后,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点灯熬夜达旦不眠,称为“守岁”或“熬年”。守岁是传承中华团圆的民俗精神。
  《吕氏春秋》中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系“除夕”的由来传说之一。西晋周处所撰《风土记》写道:“ 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较早提及“除夕”名称。唐代诗人孟浩然《岁除夜有怀》诗云:“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


  民俗專家、天津市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说,“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守候新岁,阴历除夕终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谓之守岁。既有对逝去的旧岁惜别留恋之情,更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望之意。“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说闲情话家常,畅谈着新年的打算和希望,一直等待新旧交接时刻的到来。”“守岁”强调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年夜饭之后,家中的长辈会发给晚辈压岁钱,传统民俗中讲究用红色的纸包装着,又称红包。由国庆介绍说,中国古人用红线将一百个铜钱串成一串,表示长命百岁。“岁”与“祟”同音,压岁钱的涵意就是希望能镇压邪祟,年年平安,晚辈可在除夕夜将压岁钱放在枕头底下。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目也与岁俱增。这一方面给孩子带来了年节的欢喜,但同时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面对孩子手中日渐增多的压岁钱,合理、节俭支出压岁钱,是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一个好机会,家长要提早“做功课”。
  春节源于远古社会的“腊祭”。“腊祭”原是神农氏时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岁终出祭”。由于宗教、风俗自身的保守性和历代统治阶级出于自身目的而提倡,这种产生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时代的传统礼俗,一直保留下来,直至演化为春节习俗。
  传统春节,是千百年积淀的文化遗产。在每一年新旧轮回、物质生产的间歇时间,不断播种希望、消解困惑,节日中都有对来年的祈愿和设计,有仪式、有神圣感。新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产生新的年俗习惯,但是无论新旧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体现了过节的文化气氛。
其他文献
5月5日,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中青企协”)十一届二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刚为新一任会长。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是团中央下属的全国性青年企业家群众组织,是共青团联系青年企业家的桥梁和纽带。自1985年成立以来,中青企协在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下,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青年企业家成长发展”的宗旨,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当代青年企业家特点,全面履行各
期刊
“我们要到精准扶贫一线接受锻打,知识报国,感恩社会,回报我们的父老乡亲,让大家在参与中一起品尝我们的教育科研成果,体会学有所用、服务于农民的成就感。”2016年2月24日,武汉东湖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大会召开,全国人大代表、武汉东湖学院董事长周宝生在大会上掏心窝子如此说。  湖北省嘉鱼县官桥镇观音寺村的精准扶贫、崇阳县的教育结对扶贫,是武汉东湖学院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开展精准
期刊
庙会,在一些地方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主角,作为凝聚年味的重要方式,备受老百姓喜爱。地道的民俗、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特色的小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热闹的特色庙会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有些年轻人爱找这放松的机会,逛逛庙会,去挤比肩接踵的长街,去听震耳发聩的叫卖,去吃地道的乡土风味小吃,去重温童年的梦。  因此,庙会成为当代人在春节里找寻年味、亲近传统的首选之地,庙会也逐步发展为春节假日经济
期刊
有人说,屠岸的名字是和诗歌,和惠特曼、莎士比亚、济慈等诗人的那些闪光的诗篇紧密相连的。出于对诗的热爱,屠岸在他的名片上印上了“诗爱者、诗作者、诗译者”的“头衔”,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表达他对诗歌的感情吧。从老人那慈祥而优雅的笑容里,记者看到了他不泯的诗心与暖暖的爱心。  母亲是“诗爱者”的第一启蒙人  “一别家园四十秋,归心日夜忆常州。几回梦泳塘河水,难涤乡思万斛愁。”在诗《乡思》中,屠岸寄托了自
期刊
“想想小时候,常拉着妈妈的手,身前身后转来转去,没有忧和愁,长大了以后,还拉着妈妈的手……”  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舞台上,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刘和刚演唱的这首《拉住妈妈的手》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孝顺爸妈不能等”,他简单朴实的话语也随之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一年后,记者在空政文工团见到了刘和刚,此时央视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2016年春晚。他透露,他将在除夕夜于央视春晚舞台上,与郭兰英老
期刊
他是一位自强不息的创业之星、一位关心青年成长的“青年精英”,也是一位热心传统文化的儒商。他就是河南省周口市驻京青年联合会主席、周口市人大代表、沈丘县人大常委、2011年度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的“青年精英”——房墉。  房墉1972年5月出生于河南沈丘。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独自一人从家乡前往北京,迈出了他事业的第一步。从一家散热器生产企业的业务员做起,他凭借豫东人的坚韧和耐性,一步步地走向自己事业的
期刊
1月4日,为奖励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杰出成就,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议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屠呦呦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屠呦呦获得小行星命名证书和运行轨道铜牌。  屠呦呦说,当年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那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屠呦呦一再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
期刊
杨奇清,中国隐蔽战线的领导人、公安保卫事业奠基人,开国首任公安部副部长。  有人说,杨奇清是“共和国卫士”、“超级盾牌”,还有人称他为“擒特猎手”。但是,在杨家子女看来,父亲就是大山里走出来的“湘伢子”,慈祥的父亲是他们一辈子的“精神导师”。  “紅小鬼”追寻来时路  1959年9月,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杨奇清到湖南进行调研,顺便回到了阔别29年的家乡。  平江县委的同志向杨奇清汇报工作,提出想在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位老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1964年他参加“四清”,去的是河北定州。他待的那个村子比较大,住在村北的一个老太太亲口对他说,70多年了她从没到过村南。农耕社会受限于见识和交通条件,人与人的交流极其有限,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中,落后必然相生相伴。  交流的阻隔会让人自以为是。北方人天生地认为大年初一就得吃饺子,粽子里包的除了江米只有红枣。改革开放之初,
期刊
《中华儿女》:据说您是在蔡澜、何冠昌等文化人的影响下开始走入收藏的?最初的收藏乐趣和方向是什么?  成龙:嘉禾影视公司成立后,蔡澜先生到嘉禾做监制,我们就成了同事。蔡澜先生是香港的笔杆子、文化人,我不拍戏的时候,经常到蔡澜先生的办公室和他聊天。在蔡先生的影响和指引下我渐渐地喜欢上了收藏。蔡澜先生最爱的是紫檀木,我就跟着他收藏起了紫檀。我想当初喜欢紫檀木,也是影响我后来从事古民居收藏和保护的原因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