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备课策略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al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备课也是一种预设,是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因此,要想在阅读教学课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有效的收获,就需要教者细致而全面地思考,备课的策略就显得尤為重要。
  一、以不同身份解读文本
  从文本建构角度去思考,就会以作者的身份、读者的身份、教者的身份去解读文本。
  1.以作者的身份。以作者的身份来教学,是“求其真”的过程。探求文本主要传递什么信息,主要抒发什么情怀,其原初本义为何。“我是作者”就是把呈现文本的文字还原成作者的本义,去探究作者由外而内的情感信息。
  2.以读者的身份。学生是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是主要阅读对象。儿童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重直觉把握,重感性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解读文本主体观,会用孩子的眼睛去看文本,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心理。
  3.以教者的身份。以作者的角度易于挖掘文本原始的意义,以孩子的角度易于领会学习对象的情感、心理状态,以教者的角度解读是一种专业的解读。学生阅读文本的心理活动、情感状况,在阅读过程中采用什么阅读方法,会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这样的备课预设都是提高教学有效度的。
  二、以不同角色创构文本
  1.以信教徒的角色。做一个忠实的“信教徒”,是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是礼遇作者的智慧,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文本最真实的情感动向,达到有深度、有厚度、有宽度解读文本的目的。
  2.以反思者的角色。如果说“信教徒”是“入”,那么“反思者”就是“出”。对教师来说,了解文本只是备课的前提,如果能做到研究文本,反思文本,创新重组建构文本,那才是备课的高境界。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允许争执与反叛。如此,那么解读《斑羚飞渡》就会有新意:“为了种族的延续,面临抉择的时候,必须牺牲一部分来保存另一部分。”教师以“反思者”的姿态走进文本,才能备出有效课堂的智慧。
  3.以设计师的角色。教材是静态的,课堂是灵动的。备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教材文本揭示注重后天的教育,可是我们再细心探究另一篇《孙权劝学》,联系两篇得出一个论题“二人的结局,谁之过,谁之功”,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链接生活本真。
  三、从不同招数展现文本
  1.从不同的角度去品读体味。阅读教学如果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少了对语言文字的玩味与细嚼,那课堂就显得苍白无力。比如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就可以预设从不同角度去品读,第一种是一般性的朗读,注意停顿、节奏、重音、语气、语调,这样的朗读或许激发不了学生的激情,也无法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接;第二种可以预设这样的语气,当别人遭遇困难,陷入绝境,运用劝导式的口吻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然后转化为读,就会有另外的激荡;第三种当自己的双肩无法承载生活重担的时候,自我鼓励、内心独白式地朗读。
  2.从不同的维度去鉴赏共鸣。可以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框架细部加工,也可以把语言文字置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环境,塑造出一个新形象,建构新的价值和意义。人教版八年级中的《台阶》,“父亲为了提高社会地位,希望受人尊重,不惜劳苦”这是文本最初呈现的主题思想。可是我们再细读文本,从不同维度去探讨,一个是用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来解读,就会探究出“跨越式”的精神追求让人生的选择成为两难,这个跨越还可以理解为超前;另一个维度,“跨越式”的追求不一定能够使人享受到相应的精神愉悦,《台阶》中的父亲,台阶造高了,也不见得地位提高了,受人尊重了,然而父亲却老了,不能再劳动了。再看现实社会,多数人为房、为车、为钱所累。学生很容易将教材与社会联系起来。把《看云识天气》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备课,有些枯燥,若把其中每种云的情况设置成简短的小诗或小散文,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3.从不同的层次去积累丰富。备课的另一思考点,就是从不同的层次去丰富去深化,包括音像、电子、绘画,也包括古今中外的材料,去补充拓展,让教材由薄到厚,学生的积淀由浅到深。还可以进行同一类别不同方面的深化拓展。比如教学《桥之美》,从说明文角度学习完本文后,不妨做这样不同层次的备课预设:在画家眼里,桥别有韵味,那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又被赋予怎样的情感,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又会是怎样的情调,同一单元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又是如何呢?同样是“桥”,在画家眼里,在诗人眼里,在桥梁专家眼里,不同的载体承载不同的情感。贴近学生生活去发散,去挖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教育学指出,教学效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边互动效果的有效反应和生动表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衡量教学效能高低的标准,主要放置在学生主体特性的展示上、学生解题技能的提升上、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上。基于上述内容,本人结合新课改目标要求,对提升初中数
一、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管理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有效性。事实上,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打瞌睡是正常的。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懂得在最佳的时机讲述最重要、最难理解的问题,懂得把握语言和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信息技术是一门更新非常迅速、时代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技能。但是,我们在很多高中教学实践中看到,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大部分教师都在沿用其他课程经常使用的“灌输式”教学法,不管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
行政资源是公共行政活动的物质基础。伴随着从政府行政到公共行政的发展,行政资源的概念实现了从强调主体归属到侧重目标达成的转变过程。行政资源具有稀缺性、流动性、分散
[摘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需要依靠学生平时一点一滴的阅读训练积累。但只要教师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勤于动脑,积极思考,坚持阅读技巧的科学训练,促进学生对生僻词汇词义猜测能力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技巧 指导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