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构建基于支架式教学的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运用SPSS统计软件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听力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听力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此外,本研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支架式教学模式持肯定的态度,表现为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听力策略运用能力、听力理解答题正确率以及英语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双高”计划是推动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许多院校都在积极推动此计划.受以往传统学科体系等因素的限制,人才培养质量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基于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思路;分析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准、课程过于重视基础、教学策略过于单一、师资队伍较弱、学生评价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的目标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教学策略、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策略,对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当前,高校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主方向.在课程设计理念上,要让“思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明确思政目标;教学项目要融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政执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实践“民宿创新设计与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结合课程知识技能,巧妙地融入两山理论、乡村振兴、文化自信、匠人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
以黑龙江职业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为例,结合教学督导常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由质量监控中心发起的以教学督导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OBE课程教学质量、效果及典型经验行动研究.对于丰富教学督导工作内容,开展高水平、专业化督导,切实发挥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作用,推动教学质量螺旋式提高,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百万扩招”是国家为稳定和促进就业而实施的一项国策,招生对象包括企事业单位在岗人员、退役军人、待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生源类别多样,学情复杂.“百万扩招”生源学生入学后,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对广大高职院校尤其是一线授课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文章分析了“百万扩招”生源学生的学情特点,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授课情况,总结了一套适合“百万扩招”生源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以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符合要求.
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是我国在2019年批准建设的新专业,目前在专业建设、师资及实训资源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尚不完善.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从岗位设置、岗位胜任情况、岗位技能了解、岗位技能需求程度、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职业岗位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岗位技能需求及课程设置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岗位技能需求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可在高铁综合维修技术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中参考使用.
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的144篇劳动教育文献为样本数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劳动教育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等内容,得知劳动教育研究文献从2018年开始增多,学者对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价值意蕴、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实施路径.学者对劳动教育研究的共性之处较多,但较少有学者从新视角去开展研究.另外,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论性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未来可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实证研究,从实践层面验证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文章通过梳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中职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针对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剖析创客空间对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探讨创客空间模式下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并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专业+创业”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活动载体五方面开展创客空间模式下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以期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人才需求调研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TF-IDF算法,构建LDA主题模型和主题词库,通过互联网对商务英语专业公开招聘数据进行抓取,对专业人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等进行数据化分析,结合外贸、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趋势对专业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现就实施“人才兴鲁”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制定如下措施.rn一、完善人才支持体系rn1.支持顶尖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为住鲁两院院士量身创设发展平台,以3年为周期提供持续稳定经费支持,给予省级人才工程配额,支持自主组建人才团队.为山东省新增的两院院士根据科研条件建设、科研活动、团队建设等需求提供经费支持.支持顶尖人才来鲁柔
期刊
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改革开放后体育产业发展对体育从业人员的需求变化为切入点,研究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宜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新要求,以国家主导的“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吸收传统体育人才观所倡导的拼搏精神,培养适合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同时,提出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应以“勤业、敬业、精业、乐业”的精神为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