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提问 走近有效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r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合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然而,问题不在于滥,而在于精。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提炼问题,使问题具有科学性
  课堂提问是语言的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有科学性,而且要有艺术性、有效性。由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变通性、挑战性等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蕴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表达特点的情况,教师可在此处这样设计提问:
  “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一诗句的关键词是哪个?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字指什么?
  “潭水”和“情”这二者在哪一点上有相似之处?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关联词“不及”和夸张词“深千尺”,以理解前后两句的对比、映衬关系,让学生在赏析中懂得了诗人运用夸张、比喻、映衬等手法,完全是为了表达他与好友汪伦的友情深厚无比,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感受诗歌意境的美妙、思维的跳跃、想象的奇妙。
  
  二、教师要鼓励和诱发学生质疑问题,使学生具有主动性
  学生不愿意提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心理上有顾虑,担心自己说错或问得太简单。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也习惯了教师讲自己听,缺乏主动思维。思维来自疑问。宋代张载认为读书“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他主张读书时要从没有疑问的地方发现疑问。当学生“无疑”时,教师则“须教有疑”,教师在设疑问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坐井观天》时,可诱导学生思考:“后来,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看看天呢?”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许有的学生认为没有跳出去,青蛙仍然坐在井底,固执而自信,它看到的天还是像井口那样大。也许有的学生认为跳出了井口,青蛙会惊奇地说:“小鸟姑娘,你说得对,天果然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要是我不跳出井底,怎么也不会相信你的话。”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大拓宽了。
  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教师会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空洞浮泛,或主次不分,或针对性不强。正如张志公先生指出的那样,“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却无实际价值;“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像猜谜语”;“问题太笼统,不着边际,学生可以随便回答两句,很难说他对,也很难说他不对”。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方式,使教学具有高效性
  课堂教学中恰当提问与启发,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学习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提问,适时适度地启发,组建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通过启发性提问、质疑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发散性提问,让学生在悬念启发、类比启发、故事启发等中激活思维、拓展思路,提高思维质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提高思维品质和能力。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其功能在于训练思维的敏捷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征》时,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理解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然后提问:“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想?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稍后,进一步提问:“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先体会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伟大胜利,再理解“云崖暖”,学生终于理解了“云崖暖”的意思。有一定难度、深度的问题,常用这种提问方法。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氮[艹卓]斯汀是一种新型抗过敏药,既可口服给药又可吸入用药,主要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皮肤病。口服后4~5/h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16小时,属于中长效抗过敏
对存栏300头母猪以上的养猪场实施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查,通过各项调研检测结果,充分掌握本地大型养猪场流行病的主要类型,同时详细分析了流行病的主要特点,并且
正值湖北省开展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之际,利川市大力开展了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介绍了其主要措施及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
接过飘溢墨香的语文课本,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有的喜爱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有的喜爱蕴意深刻的寓言短文,也有的喜爱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却鲜少去翻看练习题。比起风采各异的文章来,练习题确实显得乏味。孩子们怎么提得起兴趣?难道真要让练习课成为“鸡肋”吗?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摸索,笔者发现只要教师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地解读和处理教材,照样可以把练习课上得多姿多彩,照样可以让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变得
窒息、便秘、脐出血及脐炎是新生仔畜比较多发的疾病,若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治,往往导致新生仔畜的死亡。对这几种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诊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椎间盘富有弹性,处在两个椎体之间,由中心半液态的髓核、同心环绕它的强韧的结缔组织和纤维软骨环构成。腰椎活动多,其椎间盘最厚,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椎间盘始终承受不均匀的压力,不
结合各类标准规定及文献报道,对生猪屠宰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避免产生PSE和DFD肉。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师生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智力,诊断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因此,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思
自1983年,天津依据病原学诊断手足口病以来,我国每年都有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流行,病原为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在1995年,又发现有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此后,在我国就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