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习的启动力。作文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涵盖了多门学科的内容,也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学生学会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作文却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难点,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一个头疼的内容。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为水平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在潜默移化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从阅读中吸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们才会乐意去做。小学生知识面较狭窄,生活经验不足,感知能力多体现在直观层面。为此,课堂内的教学内容多是图文并茂的课文,教师要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引导学生观察,把文字通过图画、语言再现出来,最后再回归文本,通过“读”、“想”、“说”、“夸”,达到图文互动。这是一个感知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自我,获得成功。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图意、读出感情方面加以肯定,当然,不是面面俱到,要抓住学生较为成功的那些闪光点给以表扬。课外,要鼓励学生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读一些教师推荐的优秀儿童读物或感兴趣的书籍,在同桌、小组、或全班展开阅读介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不宜对学生的阅读过程管得太紧。只要学生愿意拿起书来读,随便翻看,或仔细阅读都行。这是阅读求知的开始,我们应当鼓励,为学生感到欣慰。其次,还应该做到以读带读,营造阅读氛围,潜默移化熏陶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要尽可能地多与学生一起读书,给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参与他们的读书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二、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1.学会积累与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甚至是精彩的片段,丰富写作的语言素材;另一方面要鼓励和要求学生尝试运用新学到的写作方法和精美词汇进行练笔,做生动句子或片段小作文的训练。
2.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小学作文,离不开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内容,其作文的基本功就是各种描写。如景物描写,注意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人物描写,要从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等方面进行描写训练,突出人物的品质。记叙的文章要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平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专项训练。
3.积极参与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小学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来自学生自己的经历,这样的作文有内容有感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家务劳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获得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写作才会有感而发,文思涌动,写出精彩动人的佳作。
三、恰当的作文评价
评价是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的过程,更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作文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来进行。首先是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内容可从写作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具体表现为写作方法的成功运用、内容是否具体生动、中心是否鲜明正确、想象是否合理、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点评。抓住文中的闪光点,指出习作的不足,提出建议,以鼓励学生为主,要求不宜过高,要有孩子的眼光对待他们的习作,评语既要精准,又要通俗易懂,小学生要自己看得明白。其次,要教学生学会互相评价、自我评价作为,提高学生对作文的欣赏水平。通过这个过程的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了别人的长处,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作为兴趣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只有教师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作文教学的探索,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步提高,随之也改变了作文教学难的尴尬局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在潜默移化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从阅读中吸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们才会乐意去做。小学生知识面较狭窄,生活经验不足,感知能力多体现在直观层面。为此,课堂内的教学内容多是图文并茂的课文,教师要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引导学生观察,把文字通过图画、语言再现出来,最后再回归文本,通过“读”、“想”、“说”、“夸”,达到图文互动。这是一个感知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自我,获得成功。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图意、读出感情方面加以肯定,当然,不是面面俱到,要抓住学生较为成功的那些闪光点给以表扬。课外,要鼓励学生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读一些教师推荐的优秀儿童读物或感兴趣的书籍,在同桌、小组、或全班展开阅读介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不宜对学生的阅读过程管得太紧。只要学生愿意拿起书来读,随便翻看,或仔细阅读都行。这是阅读求知的开始,我们应当鼓励,为学生感到欣慰。其次,还应该做到以读带读,营造阅读氛围,潜默移化熏陶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要尽可能地多与学生一起读书,给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参与他们的读书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二、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1.学会积累与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甚至是精彩的片段,丰富写作的语言素材;另一方面要鼓励和要求学生尝试运用新学到的写作方法和精美词汇进行练笔,做生动句子或片段小作文的训练。
2.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小学作文,离不开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内容,其作文的基本功就是各种描写。如景物描写,注意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人物描写,要从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等方面进行描写训练,突出人物的品质。记叙的文章要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平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专项训练。
3.积极参与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小学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来自学生自己的经历,这样的作文有内容有感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家务劳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获得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写作才会有感而发,文思涌动,写出精彩动人的佳作。
三、恰当的作文评价
评价是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的过程,更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作文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来进行。首先是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内容可从写作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具体表现为写作方法的成功运用、内容是否具体生动、中心是否鲜明正确、想象是否合理、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点评。抓住文中的闪光点,指出习作的不足,提出建议,以鼓励学生为主,要求不宜过高,要有孩子的眼光对待他们的习作,评语既要精准,又要通俗易懂,小学生要自己看得明白。其次,要教学生学会互相评价、自我评价作为,提高学生对作文的欣赏水平。通过这个过程的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了别人的长处,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作为兴趣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只有教师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作文教学的探索,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步提高,随之也改变了作文教学难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