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文本标题 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chengc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展现个性的过程。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所以,如何在阅读课中渗透思维能力培养?对阅读文本进行多维度解读、分析,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而标题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笔者认为,通过解读文本标题引领阅读活动,是激发、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标题解读中的问题
  标题与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把握好了标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主题,理清脉络。然而,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不少英语阅读课中,老师容易忽视标题的重要性,很少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的标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读前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背景知识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得不到激活,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对标题解读的形式单一,停留在表层含义,且活动设计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往往简单地讲解标题,没有设计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预测文章、思考阅读线索和策略、把握篇章结构等一系列思维性活动,阅读活动也会受阻。
  标题解读的策略与案例
  初步解读标题,启动学生思维 文章的标题往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人教版《英语》五年级和六年级教材中每单元都设有Read and Write部分,该部分是阅读活动,大多数阅读材料都有一个标题。在对标题的初步解读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活动,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调动学习兴趣。此外,预测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无论预测结果是否准确,预测都能使学生更接近文本主题。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4阅读文本是What a Dream。在阅读文章之前,笔者根据标题提出三个问题:Whose dream is it?What is the dream about?How is the dream?简单的三个Whose/What/How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标题,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预测,启动学生的思维。接下来阅读的指向性就更明确,阅读的过程也会更流畅。
  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 在阅读教学中以标题为中心绘制有关课文内容的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在读前阶段通过教师提问引导,结合已有知识和标题内容进行预测,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内容,尝试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然后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验证,修改和补充,形成更细化的思维导图,为整体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中心提供框架结构支持。笔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反思发现,以标题为出发点,多角度、多方位的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生成的思维全过程,逐步促进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6的阅读文本是Robin and the Ant。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标题的关键词:Robin和 the Ant,绘制思维导图的中心,然后提出简单问题:“What happened to them?”引发学生思考,發散学生的思维。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步补充思维导图,使其丰富,展示出文章的结构和细节内容,帮助学生把理清脉络。
  体会标题内涵,深刻理解主题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体现的呢?有时我们从标题中就可以确定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态度。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3阅读文本主题是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通过对文章标题关键词“good”“bad”的观察和理解,字面意思是这是糟糕的一天,也是美好的一天。接着通过文章的深入学习,结合教师补充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发现本文表现的主题是凡事总有好坏,关键在于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好的标题不仅能概括文章的主题,还能折射出作者的态度和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体会标题的内涵,深刻理解文本的主题。对于很多教材中文章的标题,仅仅通过读前预测推理是不能得出文章中心以及作者的态度。所以在读后的阅读升华环节,学生可结合文本和自身生活体验,挖掘标题的深层内涵。
  结束语
  阅读文本解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阅读教学的层次。而巧用标题导读,设计多层面、多角度的标题探究问题和任务,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策略。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语言、情感等得到发展,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远振,兰春寿,黄睿.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3]杨连瑞.英语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翻转课堂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并成为提高各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同样不例外。本文就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把优化教学有效性作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与被动,挫伤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剥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翻转课堂体现了学生
在班级中,总有个别不受欢迎的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人际交往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长期处于被拒绝的环境中,就会使其主动回避同伴间的正常交往,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学中培养合格医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做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毕
精准扶贫已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贫困人口从脱贫到真实实现小康生活目标需要一个过渡期,但在这期间贫困人口的发展将面临来自自然、社会、市场、疾病等风险的侵袭。要降低这
作为治理技术而展开的协商民主,其不仅是在民主休眠期对于选举民主的一种延续与反馈,也是对传统社会中协商因素的再挖掘与再创造。在公共领域重构的过程中,单纯技术维度的协
在一次偶然的学习机会中,我初识了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一幅幅精美的思维导图贯穿课堂学习,拨动着我的心弦,我迫不及待地想对“思维导图”进行深入学习,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推广运用。通过一年的学习、运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认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是新的学习策略,学生对于绘制思维导图没有任何基础可言,为了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以一幅绘制精美的思维导图为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作为道德素养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由此可见,未成年时期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养成的最佳时期。未成年人正处于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黄金阶段,可塑性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因此,通过正面引导、教育和训练,能够较快地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先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