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充满快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在情境中、在活动中、在创新中、在赏识中快乐地阅读。在快乐阅读中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我们不妨向学生传递一种“快乐阅读”的理念,让阅读在快乐中进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快乐阅读;情境;活动;创新;赏识
  一、在情境中快乐阅读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景从事学习和思考。”当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进行交融,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悟才是真切的,学生才能读出意味。创设情境即通过设计一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情景,可以是背景知识,可以是类似的一个影视剧画面,也可以是一幅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段音乐,由此带学生入境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再别康桥》这课教学时,我首先示范背诵全诗,伴以蓝天浮云、岸边垂柳,水中小草、潺潺小溪以及欧洲田园风情曲子的录像。那优美的韵律,那荡人心弦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景中,看到学生陶醉的表情,我知道,已经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然后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自由去阅读课文。当我问,谁愿意给大家朗诵这首诗时,个个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很多学生还谈出了自己对这首诗的独特感受。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每个学生都在曼妙的情境中享受了阅读,融入到了课文的情景中。
  二、在活动中快乐阅读
  处于青春期的學生好动也好奇,让他们进行课文角色扮演,可以点燃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置身于课文中去。学生只有设身处地去感受了、去经历了,才会有阅读的兴致,并且更能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如:在教学《荷花淀》时,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革命年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我在课堂上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节中水生夫妻的对话部分去体会其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再让学生改写这段对话,通过比较辨析人物性格。课文第二部分几个女人商量探夫的对话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来展现五个女人的不同性格。学生边演边读课文,开始大家还嘻嘻哈哈,但后来越读越投入。
  三、在创新中快乐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阅读教学是“重头戏”,耗时最多,费力最大,文本意义的隐喻性、不确定性也为我们留下了创新阅读的空间。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们兴致勃勃。创新阅读承载着思维自由的无限向往,它是学生心灵的自我解放。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新的体验,享受了阅读的快乐。
  四、在赏识中快乐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有正常心理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不管他的年岁长幼,地位高低。而希望得到别人欣赏、夸奖,是想得到别人尊重的具体表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如果都能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就能营造出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会在赏识中走进一个“快乐的阅读空间”。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诗经、楚辞、诸子百家、史传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在教材中都有选到,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古人的情感呢?我想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朗诵。组织一些朗诵比赛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经典作品。
  作家赵丽宏写道:“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发现的惊喜,得到了自我愉悦,他们就会喜欢读,自己主动地去读;不仅课内读,课外还要读,终身读,并以阅读为乐。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春秋时代那一个其乐融融的学习场面吧——
  弟子们围坐一处,做老师的孔子便说,现在就请各人随便谈谈自己的志向吧。
  弟子曾点说,我的心愿很简单:暮春时节,身着轻薄俏丽的衣衫,跟着五六位成人、六七个少年,说说笑笑,去沂河边洗洗澡,到祭台上吹吹风。兴尽日落,大伙儿携着手,唱着歌,快快乐乐把家归。(原文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如此回答,你猜一代大师会怎么评说?
  如此学习,你说语文还会是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文字折磨吗?
  【参考文献】
  [1]袁承印.《阅读在线》,《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五期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吴永军主编.《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
  [4]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5]《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改革的实施,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说,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整体数学思维还没有系统建立,小学生不论是在阅读数学课本还是在解题时,我发现阅读始终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障碍,而当学生有效突破这个障碍后,不论是自主学习能力还是快速解题能力,都能全面有效提升。本文从四个方面结合小学数学阅读开展教学研究:兴趣导学:从语汇缺失到引入新知;理解助学:从经验缺失到突破难点;反思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堂从传统的教师“权势型”课堂向“民主和谐式”的课堂转变,课堂气氛和课堂环境建设在课堂模式转变中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弱化权势的,教师善于挖掘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品质,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探究,在学生物理认知发展的同时,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也获得发展。  【关键词】弱化权势;课堂气氛;高中物理;积极心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优化教学主线提出了以下方面的教学设计优化方法:以情感为主线,设计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教学、以问题讨论探究为主线,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学。在优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主线;优化;生物学素养  新课程改革落实的着眼点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所作出的规划。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培养他们适应变化和懂得如何学习的能力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充分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关键词】亲历;实验;探究;乐趣  [案例背景]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义务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九年级下册中的内容。酸碱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重要作用,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更是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
期刊
【摘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句话一直影响着笔者的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必须对之前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改革与创新,真正唤醒学生内心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与交流合作,牢固掌握好相关数学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发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自主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但是怎样管理课堂,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一个过渡阶段,承接着小学数学要过渡到高中数学,因此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学习方法决定这一个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生素养和学生成绩。那么探究性学习便是以学生为主体,适应了教学的趋势,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质疑、学习、探究、合作和分析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学习习惯。所以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旨在探究如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初,我国针对当时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新课改范围极广、力度极大、层次极深。在这次新课改的影响下,化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地由以知识传授为本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开放式教育环境逐渐出现在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此文将以铝的性质教学设计为例,对开放式教学环境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做一个研究。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高中化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国家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我国,课程改革一直没有很好的落实下去,教育没有逃离以教师为中心的怪圈,直到王老师的出现,终于有了新的进展。王老师,传统教育的楷模,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后,从自身做起,开始了她的改革之旅,通过实行整合教材、制定学习规划书、捆绑式评价等等一系列措施,最终成功的将新课标的理念完整的贯彻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对王老师课程改革的标志性特点进行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教育历史源远流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前进步伐。当代中学生朝气蓬勃,却也有着时代的缺憾,本文从个案着手,提出了相应的疏导措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成为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的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学会学习的全面发展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学生;个案  一、引言  我国的教
期刊
【摘 要】高中学生怕写作文,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尽管语文老师从高一就开始注重对学生写作进行全面的规范的系统的辅导,从“命题作文”的分析到“新材料作文”的讲解,可以说环环缜密、步步精细,但学生依旧对写作畏而不敬,更谈不上热爱。模式化的训练,束缚了学生的心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就无法下笔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  【关键词】语文作文;思维训练  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某种程度上完全陷入了“技术化”的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