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爱国传统教育基地”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让受邀赴韩访学的亚洲各国学者更多了解韩国的历史,培养对韩国文化传统的好感,增进彼此的交流与理解的目的,韩国“SK”集团属下的“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每年都要组织三次“韩国历史文化旅游”活动。其中,第二次文化旅游活动一般安排在每年的四月份,地点是距离首尔约两个小时的车程的忠清南道,时间为一天。活动的项目有四个:游览瑞山市云山面龙贤里的瑞山摩崖三尊佛像;凭吊礼山郡德山面柿梁里的忠义祠;参观德山面境内的修德寺;瞻仰牙山市盐峙邑白岩里的显忠祠。
  在四项参访活动中,第二与第四项无疑是重点。忠义祠祀奉的是著名志士尹奉吉,显忠祠纪念的是朝鲜历史上伟大民族英雄李舜臣。所以,我们这些中国访问学者把这个文化旅游活动称之为“接受韩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之旅”。
  尹奉吉,号梅轩,韩国忠清南道礼山郡人氏,1908年6月21日出生。据称他19岁时便参与以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为宗旨的“农村复兴运动”,为日本殖民统治者所不容,故于1930年辗转流亡到中国。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携带水壶型炸弹,悄悄潜入日本人在上海虹口公园举办的天长节兼战胜纪念祝贺仪式现场,伺机实施爆破,当场炸死日居流民会会长河端与日本占领军白川司令,重伤多人。尹奉吉当场被捕。当年5月25日,日本人在上海军法会议上判处尹奉吉死刑。并于同年12月19日执行。是年,尹奉吉25岁。1945年,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独立建国后,尹奉吉的遗骸被迁移回韩国本土,以国民葬仪式安葬于首都汉城(今称首尔)的孝昌公园之内。
  在广大韩国民众的心目中,尹奉吉是典型的抗日爱国义士,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礼山郡的尹奉吉忠义祠于1968年隆重兴建,当时的大韩民国总统朴正熙曾亲自参加竣工仪式及义举纪念活动。1972年,尹奉吉忠义祠被正式指定为韩国第229号史迹及第568号宝物。此后,忠义祠又经过多次缮修、扩充,遂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和规模。
  目前的忠义祠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体,主要纪念馆有:供奉尹奉吉灵位的本殿、尹奉吉出生后曾居住四年的生家(光显堂)、4岁时移住直到其23岁流亡中国前所居住的成长家(抵韩堂)、纪念馆、11景图室、尹奉吉语录碑、纪念塔、纪念碑、遗物展示馆,等等。
  纪念馆是整个纪念建筑群的重点,陈列着56种尹奉吉的遗物,免费赠送韩、英、中、日等多种文字的尹奉吉事迹介绍手册。让我们中国人感到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里面还很郑重其事地展出了蒋介石的题词:“壮烈千秋”。仔细一想,蒋介石这么做也并不奇怪,他在早年也曾奉其上司陈其美之命令,在上海广慈医院暗杀了光复会领袖、辛亥革命功臣陶成章。尽管他的行为与尹奉吉的暗杀义举在性质上根本不同,但毕竟采用的手段实有一致之处,这也是“惺惺惜惺惺”吧。
  尹奉吉刺杀日本侵略军司令的做法,站在饱受日本殖民统治苦难的韩国人民立场,无疑是正义合理的,在当时也起到了打击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振奋韩国抗日义士斗争精神的作用,韩国人建造忠义祠加以纪念,褒奖和弘扬其反抗侵略的爱国情操,也是事有固善,理有固然。
  参观忠义祠过程中人们得到的一个深刻感受,是日本侵略者在推行殖民统治时手法上的“狡狯”与“精明”。那并非是简单的“凶恶”,而是大恶似善!
  因爆炸而死伤惨重的日本侵略者,对尹奉吉义士当然恨入骨髓,巴不得将其五马分尸、千刀万剐。然而,当他们将尹奉吉生擒活捉后,却没有搞“株连九族”式的清算,尹奉吉在韩国的亲戚似乎并未因此而锒铛入狱、杀身成仁。即使对尹奉吉本人,他们也没有从重从快从严判决,而是经审
  判程序(哪怕仅仅是装模作样而已),几个月后按正常的枪决方式执行死刑(纪念馆展出的尹奉吉被枪决的照片上,其双眼被黑布蒙上,这是中矩合规的枪决方式)。而且,尹奉吉被执行死刑之后,其随身物品,包括怀表、私人印章、皮夹、钱币、亲友照片等,均由日本当局仔细收集保管,然后送还给在韩国的尹奉吉家人。
  这当然绝对不是日本殖民者“仁慈厚道”,这只是表明,日本殖民者在统治手段运用上的的确确相当老到,充满“狡猾阴毒”,有意降低血腥镇压的调门,软硬两手双管齐下,镇压“怀柔”各显神通,以化解或至少降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决心,为维系自己的殖民侵略的长远、根本、全局利益做有利于自己的策略选择。
  历史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对过往进行思考和反省,使之成为今天的镜鉴;对日本侵略殖民罪行的声讨,假如仅仅停留在发泄义愤的层面,那只是简单幼稚的冲动,于事无补。只有真正认识了其包藏的祸心与狡狯的伎俩,才能够透彻说明问题,鞭辟入里。
  从忠义祠出来,我们就去参观纪念朝鲜王朝时期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李舜臣将军的显忠祠。
  恰逢一年一度的显忠祠祭祀目,显忠祠免费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选择这个日子组织我们前来参观,大概就是为了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韩国民众热爱历史、敬慕英雄的热烈场面。
  显忠祠供奉的忠武公李舜臣(1545~1598)系李氏朝鲜王朝中期的著名将领,曾在“壬辰倭乱”中统帅以“巨龟船”为主力(韩国人称李舜臣主持建造的“巨龟船”为世界上最早的铁甲舰,又是一项世界“第一”的记录)水师,多次大败由丰臣秀吉率领的日本入侵军队,最后英勇牺牲,壮烈殉国。
  显忠祠占地广袤,建筑庄重雄伟,布局谨严气派,森然肃穆,反映出李舜臣在历代韩国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景象是尹奉吉的忠义祠所无法比拟的。或许,这正反映了在绝大多数韩国人的内心深处,更认同从正面杀败敌人,让对手缴械认输的英雄。
  参观显忠祠时,我们再一次领教了当年日本殖民统治者镇压控制殖民地手段的狡诈奸猾。显忠祠管理处提供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在李氏朝鲜王朝末期大院君擅政阶段,朝廷曾正式下令废止显忠祠(这让人想起“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这句古训,无怪乎朝鲜会遭遇亡国的惨祸了)。今天的显忠祠,乃是1935年由当时的东亚日报等机构团体发起,重新修建的。
  众所周知,当时的朝鲜半岛正处于日本殖民侵略者的铁蹄统治之下,即黑暗的“日据时期”,如果没有获得日本殖民侵略者的默许,东亚日报等机构要复建显忠祠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换言之,显忠祠的重建,某种程度上是在日本殖民统治者的允许乃至暗中支持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些日本小鬼子居然“天良发现”,允许韩国民众建祠纪念的民族英雄,曾经打败过他们的大枭雄丰臣秀吉,可以算是自己的“世仇”。这的确让人觉得诧异。虽然其动机是为了缓和与广大韩国民众的尖锐对立,稳固自己的殖民统治,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但其统治手段上所表现出的圆滑老练,我们不能不予以认真省察。绵里藏针,笑里藏刀的敌人远比赤膊上阵的敌人来得危险!学做“愤青”,简单发泄,固然是痛快,但这往往是傻子发飚,徒教对手私底下笑话。
  对我们来说,感到有些遗憾的地方,是显忠祠遗物馆陈列与介绍文字里,只有李舜臣和朝鲜王朝军队的事迹,只字未提当时大明王朝派遣大军驰援朝鲜,双方携手共同抗击日寇的历史实情。让邓子龙老将军和众多的中国将士白白为之血染疆场,奉献生命,这当然很不公允!我们并不是要求人家铭记我们的恩典,结草衔环报答,但也不赞成隐瞒历史的真相,抹煞了历史上那些英烈们的伟大贡献。
  再一点值得引起关注的是,1935年兴修的显忠祠,祠名用的是汉字,而前些年显忠祠重新修缮,旧祠被迁移至院中的一角,代之而起的,是用韩文书写匾额的“显忠”新祠。虽说这是人家的自由,但多少令我们有些不舒服。
  
  (本文编辑:李 焱)
其他文献
问:孟社长,祝贺贵社出版的《中国海军三部曲》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我们了解到学苑出版社是以“弘扬和保护中国文化传统”为主旨的出版社,选题也主要是以民俗、民间文化、文物考古、收藏、中华戏曲、传统中医为侧重。怎么会做起海军的选题呢?  孟白:谢谢。这套书获得了2009年的“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这个奖是比较难的,因为这个奖主要是奖给文艺类图书的,而我们之前很少出这方面的书。正如你所说,我们出版社近些年
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作了大量抒情诗、叙事诗、歌谣和诗剧。其诗作曾在欧美广泛流传,后来更是传播到中国等亚洲国家。在朗费罗的所有诗歌作品当中,A Psalm of Life(一般译为《人生颂》)可谓是其传播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代表作之一,亦是其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作品。  《人生颂》汉译之事引起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固然应服务于“作文”,也应指向学生的“做人”,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下面笔者就以2021年苏锡常镇一模作文题为例来阐述如何以作文教学为抓手强化育人价值。其作文
我认为,6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10本书是: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版。  浩然:《艳阳天》(农村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柏杨:《丑陋的中
张竞生其人颇具传奇色彩。他本是哲学博士,但又被人称为“性学博士”,亦有学者称他为“中国第一性学家”;有人称之为“文妖”、“怪才”,但也有人称之为“先知”。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涉及美学、哲学、性学、文学、逻辑学、民俗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但他在所有这些领域一度都是一个边缘人。在上世纪70年代去世之后,又经过了近30年的时间,他一直声名不显。直到1998年,《张竞生文集》才得以出版。而在这之后的十
许仙:人妖之间    中国有四大民间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和“白蛇传”。这四大传奇以其不同的特点传递着我们民族对于人类生活中某一类现象的理解与表达。在西子湖畔雷峰塔下发生的那段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是几个传说中最富有“魔幻”色彩的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太特别了——它是唯一以“妖”为主人公之一的传奇,人妖之恋或许是它特殊魅力的一道闪光点,围绕着人妖关系这个主题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
《资本主义的失败:08危机与经济萧条的降临》,(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沈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28.00元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的那一刻起,它就从未停止过扩张的脚步。在过去的历史中,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欧洲的一隅到美洲、亚洲以至整个世界。它将农业时代远远抛离历史舞台的中心,还在与社会主义的对抗中,让苏联解体了。整个20世纪似乎是资本主义的世纪。  美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2010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六,移动电视中播放了这样一条消息:当天,去医院精神神经科就诊的心理疾病患者是去年同期的3倍,这些患者大多患有抑郁症。据分析,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受到大量信息的刺激,激起攀比心理,由此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这条新闻不过是众多现代社会病的表征之一。现代社会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给人们构建了宽阔的互联网空间;但是当人们有了巨大的生活空间的时候,自我的内在确定性却格外缺
从一篇新发现的赵树理佚文谈起。    《进入高级社日子怎么过》是笔者新近发现的一篇赵树理佚文,两千余字,发表于1957年6月25日《河北日报》第二版。以往各版本的赵树理选集、文集,及2006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赵树理全集》,均未见收录。倒是在这些集中的其他文章里,赵树理对这篇短文念念不忘。尽管事隔多年,他还两次提及此文(赵树理提及这篇佚文时,用的标题是《进了高级社日子怎么过》。)。第一次
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动物保护和素食,常常在各种讨论中成为紧密相关的主题。素食主义者们多同意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具有暴力的、虐生的、奢侈等诸多劣性,有悖于动物保护、女性解放甚至人类平等。批判传统饮食文化和保护动物是素食主义理论与实践上的两个重要支点。《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一书阐述了不少素食的好处,对以往的一些误会做了解释,为素食主义者塑造了新形象。作者蒋劲松先生自我介绍是一位素食者。  全书从科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