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龄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0539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年龄小的人比年龄大的学得好,儿童比成人学得好。但通过大量对儿童和成人习得二语过程中的差异分析,总结发现儿童、成人各具优势。
  【关键词】年龄 儿童 成人 二语习得
  人们普遍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儿童要学得快些、容易些,而成年人却进展缓慢,不太容易像儿童那样达到说本族语者的水平。这种观点是否全面地反映了客观实际?儿童与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究竟谁强谁弱?儿童总比成年人学得好吗?二语习得越早越好吗?年龄差异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有什么影响呢?
  一、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关于年龄是否对二语习得有影响,首先从儿童的母语习得入手。关于儿童的母语习得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先验论、行为主义论和互动主义论。“儿童能在出生后的短短几年内掌握那么抽象和复杂语言的规则,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有语言习得的心理倾向。他能使儿童系统地感知周围的语言,最后学会用它”。乔姆斯基把这种天生的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LAD)。这一语言习得机制遵循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则,即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操不同语言的人的起初意向即深层结构是相同的,不同的语言是相同的深层结构通过不同的参数体现出来的结果。第二种观点为行为主义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Watson。他们认为语言学习仅仅只是一个模仿和习惯形成的问题。儿童模仿其周围人的声音和模式;人们识别儿童的努力,并且通过不同的反应来强化这种努力,儿童重复正确的语音和模式来获得奖励,其步骤可简化为:刺激→反应→强化→练习。互动主义者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与儿童接触的谈话环境有直接联系,认为儿童可以在所提供的谈话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
  二、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原因
  概括起来,大体有五个方面的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影响因素、认知因素、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Griffiths,2008)。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关键期、敏感期以及和髓鞘形成等。社会影响因素包括文化休克、语言休克、社会距离、焦虑及身份认同迷失等。认知因素包括已有知识、策略意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元认知控制等。成人与儿童在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学习环境不同也能解释为什么年龄能够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儿童学习外语通常是在自然环境下,通过在教室学习其他课程,沉浸在这门语言中来学习,这对学习语言来说是一种理想环境。除了上述各种因素外,个体因素也能解释为什么年龄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这主要包括学能、态度、性别、文化、个性、动机类型、学习理念、以前的学习经验、自主性、个人情况等。
  三、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的优势及其教学启示
  1.儿童(3至10岁)。这些儿童大脑可塑性最强,在语言才能方面基本未呈现差异。在学习自然的语音方面儿童更具优势,这是因为在生理上,儿童有更大的肌肉协调的可塑性,更强的模仿力和更敏锐的听觉,所以更容易习得标准的语音语调。此外,他们拥有人一生中最强的机械记忆能力。因此儿童第二外语的教授可以以听说活动为主,多以游戏形式进行,寓教于乐,也可以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反应来训练儿童的听说技能。教学法可采用听说法、直接法、全身反应法等。
  2.少年(11至17岁)。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元语言意识较为敏感,长期记忆能力增强,他们比儿童更善于利用语言交际策略,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强,从而促进语言输入,并且他们可以利用所学的语言规则对语言的输出进行监控。少年的情感障碍没有成年人高,情感障碍低有利于内在机制的正常运转,因此少年的学习速度要超过儿童和成年人。青春期的学习者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時期,老师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青春期学习者更适应于比较活跃的课堂气氛和风趣的老师。应侧重使用听说法、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以及交际教学法推进少年应用语言的能力。
  3.成年(18岁以上)。成年人大脑神经联系已完全建立起来,思维方式已经完善,元语言意识强,能非常容易的处理复杂深层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在掌握外语阅读、写作等方面占绝对优势。成年人有优越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理解及联想记忆能力。成年人在学习外语开始时运用母语和监控知识可能使他们在最初阶段比儿童学得快,可侧重于使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提高成年外语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差异分析,我们认识到年龄小学习语言的确具有优势,但未必就“学语言,越小越好”。同样,我们也能发现“年龄大,效率高”这一结论的成立。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不存在本质上的绝对优势,而是要扬长避短,最终达到顺畅有效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Lenneberg,E.1967.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New York:Joh Wiley
其他文献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teachers’most essential linguistic activity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Teachers will design a series of questi
期刊
【摘要】对比初中英语英语教材,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词汇量大,句式结构复杂,语法难度也随之加深。学生面临此现状,普遍存在兴趣低下,记忆增难,听力写作无法把握,成绩下降。作为一名高一英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学法指导,习惯养成,鼓励学生大声说,树立学生自信心。本文将从问卷调查中发现问题,寻求方法,以供新教师借鉴,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初高中英语的顺利衔接。  【关键词】高一新生 英语 衔接 教学  
【摘要】人类是依托与情感存在的生物,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能够影响人的态度。初中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要积累语法知识,还要培养语言能力交际拓展能力。这些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需要更多的交流,这个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策略的重要性,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情感策略 运用 研究 
《约翰的归来》是美国黑人作家威廉·杜波依斯第一部文学作品“黑人的灵魂”中的一个短篇小说。本文将结合其创作背景,从语言结构、翻译理论来举例分析此译本,并将翻译问题归
【摘要】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课堂效果的一个评估,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评判。多元化评价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多角度评估、评判。本文简单分析当前英语教学中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如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元化评价,对学习给予客观评价,给教师提供反馈,便于教师调整相关教学计划,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职高英语 多元化评价 教学与反馈 师生交流  在新课改提倡的教
【摘要】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成绩,但是,很多学生往往丢分与此。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究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以此来帮助学生克服英语阅读中的困难,使学生爱上阅读,从阅读中收益。  【关键词】英语阅读 错误行为 优化策略  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学生要想考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阅读部分的得分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考生往往在阅读中失分惨重,为了
在跨文化交际时,翻译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能否准确把握源语言并用目标语言清晰无误地表达是判断翻译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译文若不能准确传达源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就会造
【摘要】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是林语堂翻译的代表作,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古汉语特殊句式使得翻译难度更大,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时不仅将许多中国文化独有内容翻译得精准到位还兼顾了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一致,需要后生学习的东西非常之多。本文将主要从变译角度以及文化传递角度分析这篇上乘的翻译之作。  【关键词】林语堂 浮生六记 变译 文化传递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自传,其名取自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之句。
【摘要】在新世纪的教学中,不仅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还要充分的利用现在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不断的革新。  【关键词】现在教育技术 初中外语 创新  一、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现代化声光设备,包括电视录像系统,幻灯片,投影仪等等,还包括现在各种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领域的一项革命,为现代的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初中外语教学提供良好的视听条
【摘要】为了实现英语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能力和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增加。为了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系统任务,组织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性,讓课堂充满活力;关注学生个体,促进整体提高;注重过程探究体验,提高学生能力。通过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