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多元人才观现状及问题分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立学院多元人才观是当今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体现,也是学生个性化全面發展的体现。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英语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将多元人才观融入其中,学生又该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文章结合英语类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多元人才观;培养模式;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现状


  从目前我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学校培养计划比较专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高校的培养目标大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科学文化知识,未来能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具体的课程设置根据时间长短有所调整,同时,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目标又有调整。课程基本包括:高级英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修读2至4年。从当前的课程设置来看,我院英语专业英语类专业的学生培养还是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为主,虽然有相应的实践课程的开设,但是课时和受重视程度均不理想。

二、多元人才观解读


  多元人才观就是区别于单一人才观的,以不同的行业标准来评价人才的一种观念。传统教育观与人才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培养要求都有着新的变化。以和谐社会发展为前提,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延伸到教育中则是将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为基础的构建多元人才观的过程。
  在英语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人才为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既要实现智能型、创新性的高尖端人才的培养,又要注重实现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三、社会需要与人才培养计划分析


  1.社会需要与学院课程设置
  从社会需求出发,树立起多元人才观的培养意识,在我院目标设置过程中,针对英语专业向多个方向规划不同的教育目标。既要学生掌握人文和科技知识,扎实巩固自身语言、文学、文化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英语读写听说译的技能,更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本专业相关课程。而不是将所有专业学生统归为英语类学生,针对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设立相关的英语专业课程,也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经贸、旅游、出版、对外等专业词汇的能力,以应用型、学科交叉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也就是说要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培养不同的人才,以社会实践出发,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社会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不可否认的是英语已然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国际商务谈判和商贸合作的语言多采用英语,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换言之,英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将越来越大。涉及英语专业的岗位包括外贸、外交、旅游等涉外工作的部门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即便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英语专业的学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但是据调查现实,目前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英语技能单一,过于单一的教育形式培养出技能单一的专业学生,难以适应当前的用人单位需求。
  因此在英语类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多元化人才观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通过培养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适应社会需求。
  独立学院应坚持从实际出发,要考虑学院英语专业设置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其向着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要在用人单位的考核制度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将多元人才观融入其中,使用人单位获得更适合岗位的人才,也让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用人单位与学生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
  [2]张正东.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思路[J].教育研究,2007(7).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日本大正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芥川龙之介与谷崎润一郎在1920年前后赴华游历,体验了当时处于动乱状态的中国社会的风土人情,并以中国之行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游记作品。文章从二者游记作品中的风景元素入手,分析其中国体验的差异所在,进而探究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中国体验;风景元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通过诵读,引领学生们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入经典之门 , 闻古韵之香”。 经典诵读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很多抽象的几何图形在小学生的头脑里很难构建起来,所以这部分内容就成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空间观念的形成也成为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短板。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就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几何概念;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一、概念引入变式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史料的选择和运用是其中重要一环,图片史料尤甚。文章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浅谈图片史料在历史解释教学中的实践,尤其关注几点:运用加工性图片史料需理解其背后的“故事”,多方位观察、充分解读图片史料的信息,图文结合、文字史料不可或缺。  关键词:历史解释;图片史料;新文化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一、历史解释教学中图片史料运用
期刊
摘 要:早期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在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以科学日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想培养具有浓厚科学兴趣、较强科学能力、强烈科学意识的学生,可通过让学生养成撰写科学日记习惯而激发其科学兴趣,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日记写作而增强其科学能力,通过完善科学日记评价体系而树立其科学意识,以此促进学生
期刊
摘 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绘画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探索的教学新方向。文章分别从抛砖引玉、以逸待劳、避实就虚、借局布势四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绘画教学新模式进行简单探析,以期巧妙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爱上这门新兴与传统相结合的绘画艺术,同时提高其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电脑绘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一、抛砖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中原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7级非英语专业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新生入学英语水平测试的数据。结果表明,我校新生大学英语综合水平不高,基础薄弱,专业系部之间成绩差异显著。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思路,以期找到途径,从而有效借力大学英语课堂。  关键词:入学水平测试;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H319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中职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落后,学习习惯也不好,他们沉迷于游戏,容易盲目跟风等。通过观察,文章作者发现他们不仅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拒绝学习。对此,作者希望培养学生一点质疑的精神,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最终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就业。  关键词:中职学生;质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9月19日下午,我和我的中职学生们一起观看了柴静的《穹顶之
期刊
摘 要: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是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效果低质化、活动时间短期化等现象,影响志愿服务价值的彰显。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小家电维修部”立足社会需求,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通过完善选拔和培养机制、加强服务基地建设、加强新闻媒体宣传等途径,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志愿服务;专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新目标,小康社会的建成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促进小康社会的加速建成,任何片区的贫困都是党和国家关心和扶持的重点。文章将针对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文创产业成长的组织创新进行分析,旨在促进重点贫困片区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文创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