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健康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j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教师健康管理与服务体系,把全面提升教师健康素养纳入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四个层面,积极探讨构建新时代高校教师健康管理与服务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师身心健康,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健康校园.
其他文献
2014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高考改革,一系列举措在给中学和高校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契机,建设优质生源基地校成为中学和高校应对改革的必然选择.合作与共赢是永远的主题,优质生源基地校建设要定位明确、规划合理、稳步开展、深入研讨,才能推动生源基地校向纵深发展,共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士官生培养为例,探索党建引领下提升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的实践创新路径,为开创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新局面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应突出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从体制机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社团阵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融合,使其成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
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并践行使命担当.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改革为例,阐释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人才强校是推进学校发展的第一战略,高层次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人才引进、培育、激励、评价等方面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推进高校人事制度不断改革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努力开创高校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来说至关重要,正确地认识了教育目的教育活动也就有了方向和动力.杜威和斯宾塞生活的时代相近,他们的教育目的观也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具体表现在二者都受到传统教育目的观的深刻影响,同时在整体上都体现出了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但是,二者教育目的观的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杜威认为教育是从个人到进步的社会再从进步的社会到发展的个人如此循环上升的过程,民主社会是基点和归宿;而斯宾塞虽也是从个人出发,但其目的并非指向社会而依旧回归个人,主张为个人完满生活做准备.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视角、教学内容、课程形式
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在高校教师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提升高校教师素质.严把政治方向、加强师德建设是保证高校教师健康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杜威和桑代克的教育科学观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回顾杜威和桑代克教育科学观的内容、个人实践与影响,可以发现,两位教育思想巨人的教育科学观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对于实验学校的态度上,杜威认为实验学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桑代克则认为教育测量与统计才是教育科学的中心,实验学校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反映了二人对于教育科学本质的不同认识,杜威认为教育科学乃是服务于教育实践的规范科学,而桑代克则认为教育科学是进行教育理论生产的实证科学;第二,在教育研究中对于民主理念的理解上,杜威反对一切形式化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聚焦百年奋斗历程,重视经验总结和规律把握,使新征程的起步更为坚实稳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高等教育重视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在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积累起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进一步开拓前行的思想财富.
期刊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不仅连接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承担着师德养成和职业规范形成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期通过课程学习,对师范类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引领,同时也为其他师范类平台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