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b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心
  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会,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教育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刻体会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
  我们现在的许多教师,在做着费力而不受学生欢迎的事。有的不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学生学习时的需要,只是按照教师的意愿组织教学,学生处于服从地位,造成了耗时多,情绪低,效果差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我们的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要真正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解放学生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学生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解放学生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解放学生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寻觅丰富的食粮。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讲行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鼓励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思路;独特的思维方式、准确快速的分析推理;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了,将促使他们进一步创新思维,学习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三、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说明未来教师的身份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要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四、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从此可以看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要从传统的只注重动口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即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把动手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要通过让学生数具体实物的个数建立数的概念;教学分数时,让学生亲手分一分,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几何初步知识”要通过作图、测量使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感知图形的结构,进而分析内部特点和规律;应用题教学要让学生参与到题意的理解过程中,让学生画图分析、模拟测量,广泛收集整理数据,手脑并用,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明确解题思路。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思维的能力也提高了。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课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否则,在沉闷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就要受到压抑,创新意识很难得到培养。
其他文献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语文教学非常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逐步把目光投向到更多教研领域,所谓“快乐教学、成功教育”已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多种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培
期刊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残疾人回归到主流社会,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减少与正常人的差距,成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聋哑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的一部分,回归到主流社会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同正常人相比,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更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学校封闭式的管理使聋哑学生接触外界事物少,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和认识事物;家庭的或溺爱或冷漠或粗暴的态度会影响聋哑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会
期刊
摘要:新颖独特并且真实再现历史的作品还有许多。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学生在文学想象和与作文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了的锻炼和提高,给其他学科提供练习的机会,这一节课学生的们的杰作,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教研员也一再鼓励我再大胆些,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  关键词:信任鼓励自由发挥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
期刊
摘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 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 力的培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育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观环境和学生个性社会化的起始基地,又是教师岗位成才的根据地;它既是学校管理的前沿阵地,又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汇集处。班级是学校大厦的基石。  关键词:和谐、民主、向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观环境和学生个性社会化的起始基地,又是教师岗位成才的根据地;它既是学校管理的前沿阵地,又是学校、家庭、社会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认知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疑问。  关键词:重视文本诵读重视复习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们初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合理地组织教
期刊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政治课教学更有意义,而更有难度,但惟有努力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治教学自学能力  政治课在很多学生心目中,他们总认为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宣传说教,因而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总认为只要读读背背就能应付,因而不注意、不研究具体的学习方法。所
期刊
摘要: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语文 教学观念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
期刊
摘要:开展创新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教育。陈至立部长曾指出: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钻研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师的素质个性化  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怀疑前人提出自己主张的精神。阅读教学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阅读教学的两个误区
期刊
学科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双翼之一。 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针对当前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学地理学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地理学走出低谷、在未来的学校教育和国家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