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实践应用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讀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师也应以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多阅读,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及问题
  现在中学生阅读的状况令人堪忧,很多中学生不愿意读名著,认为名著落后,其内容与社会脱节,更多地喜欢阅读玄幻小说或者网络小说。而中考名著阅读考查样式固化、僵硬、粗糙,也僵化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让学生利用最短时间记住最多的考点知识,只让学生背诵作者、国籍、经典情节、主要人物及人物性格等知识点,不利于学生对名著的整体感悟和思维提升。过去的无序化阅读也让学生感到吃力。有的名著篇幅长,内容艰涩,学生读了一小半就完全读不下去了,影响了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听教师讲述哪个重点环节就去翻那个情节,情节间没有很好串联起来,学生只是僵化记住该章节的重点知识,但是并没有记住把情节关联起来,导致记忆的混乱和无序化。
  因此,在名著教学中,我引入了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更直观掌握名著的相关知识点,同时通过对比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的历史及优势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托尼·巴赞根据大脑思维的放射性特点发明了这种思维工具。通过思维导图,教师把每个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根据中心点分列出几个分支,几个分支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逐渐分散,形成了一张网络树型图,因此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浓缩性等特点。
  三、思维导图在名著教学中的运用
  初一学年,每读完一本书,我都让学生绘制该书的思维导图,并进行分享分析。以《西游记》为例,先以《西游记》作为中心词,建立五个分支,分别是情节、人物、主题、艺术特色和阅读启示。先把这五个大板块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心中有规划。然后把情节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石猴出世闹天宫、徒儿拜师和西天取经。
  让学生边看边理顺情节,有助于情节的归纳和巩固,避免了看了后一章节忘了前一章节的内容,同时能够把人物形象勾连起来。特别是西天取经这一情节章节众多,出现人物较多,学生不容易记忆,甚至很容易发生角色互换的问题。在课堂上,优等生能够很快说出每个情节,中等生也能较快回忆起相关情节,潜力生则显得有点吃力。在优等生的引领下,中等生和潜力生都能一步一步通过思维导图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一些“张冠李戴”的情节也在梳理导图中被“拨乱反正”。同时,每梳理一个章节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把人物形象进行整理归纳,通过比照,让学生牢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孙悟空在大闹黑风山的情节里表现出斩妖除魔、不畏艰险、坚强的斗争决心;在三打白骨精的情节里他是出除恶务尽、机智过人、嫉恶如仇的大师兄;而在猪八戒智激美猴王的情节里则喜欢“戴高帽”、重名头。通过情节的对比,人物性格上的多面性展现出来,学生一比照,就能更好掌握众多情节以及各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由于思维导图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简洁美观,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初就立马被吸引了。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甚至有的学生还在图上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图画,增强了思维导图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导图的“个性化”,以便自己更好理解。
  思维导图的应用还能促成学生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在分析唐僧人物性格时,有的学生认为他是懦弱、无能、好坏不辨,有的学生认为他心地善良、立场坚定。此时,我抓住教学的契机,让学生对唐僧这一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通过研读讨论唐僧与悟空八戒的对话,以及坚定不移地去西天取经的情节,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唐僧的性格具有两面性的结论。整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画导图的过程中把知识深深扎根在脑海中。因此,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理清线索脉络,而且能更好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四、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优势
  通过多次应用,我发现,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有以下优点:1.避免教学僵硬化,把名著知识图像化、简单化、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效率;2.教给学生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领学生建构名著知识体系,符合新课标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要求;3.激发学生创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实践以来,我发现在名著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效果良好,学生愿意自觉完成思维导图,不断给导图“添砖加瓦”,在学期末已经系统完成了多部名著的学习,而且在每次考查名著的测试中都能较好记住相关的知识点。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思维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其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从而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也使我们的学习效益最大化。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的文段阅读理解要求较之小学的文段阅读理解要求有一个大的提升,考察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部分难度较大,为考试中学生最难拿分的部分。近年来,广州中考文学作品多以主观题形式考察以下考点:1.内容概括与结构把握;2.词句理解与词句作用;3.人物形象分析、表现手法分析;4.作品内涵探究、写作意图探究、观点态度评价、想象推断探究等。而作为刚刚步人初中的初一新生来说,他们只掌握小学阶段初步
期刊
地理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将地理实验置于一定的地理教学情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地理教学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地理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地理实验资源的特性  地理实验教学资源多种多样,为广大地理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理实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期刊
教师不是超人,成千上万有抱负、有责任心的教师,都经常会在教育中经历失败,这样的结果对教师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毕业的时候养成勤奋的学态,拥有美好的经历,树立端庄的人品,走向另一段人生。一如《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
期刊
当下,国家正在积极普及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顺应社会发展,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好地突显出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社会。在小学数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利用生活化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  1.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认知的教学方
期刊
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是我们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在现如今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小学生词汇障碍、语法障碍和背景知识障碍。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大小是分不开的。目前,小学生的词汇量少,词汇量是阅读的根本前提,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有再好的阅读技巧也难以理解文章的内涵。2.很大部分学生,刚接触英语时,兴致勃勃
期刊
[摘要]通过解读人文精神的含义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通过多读,多思,多联系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學步入了一种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以一种“文章分析”为主要特征,以“问题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语文教学,而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指向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阅读只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一项。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体现在能够读文章,还应体现在表达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上。可以说,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因此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必须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所以,班级文化建设,要通过自身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给班级学生精神力量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班级文化,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效果,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应当对每一个学生实施良好的、正向
期刊
一、“浸润式”体育的含义  “浸润”在学术上是一个物理词语,其在物理上的解释为: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而在临床医学上的解释则为:人体组织内侵入了异常的细胞或者出现了正常情况下不应出现的机体细胞,以及某些病变组织向周围扩展的现象。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的物质或原有的某些物质的堆积过多。  而在本文里,“浸润”的含义则与“沉浸”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本(即第11版)中的解释相符,为“浸
期刊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古诗文比重增大,古诗文教学也更加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诵读体味、推敲字词、借助画面、移情体验、迁移运用等方式,让古诗文教学“诗意”流淌。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教学;诗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祖国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古诗文。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文有129篇,比原人教版教材古诗文增幅高达80%。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古诗文内容的时空跨度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