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命哲学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0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着》是对人们漫漫生命过程的层层剖析和对生命最本源的一种艺术的阐释,蕴育着生命最醇正最本质的哲学意义。余华用最毫无雕刻的文字,最朴素,最真实的描绘了从民国时期到大跃进时期再到六七十年代像福贵一样的中国人被受压迫的生存状态。本文将从审视活着的本质、生之不易,用生命的韧性抗争劫劫苦难、世间仍有温情在,要达观坦然的活着、正视死亡,直面人生四个方面来浅析余华《活着》中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活着;苦难;磨砺;温情;死亡
  余华的《活着》是其小说创作中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分水岭,从早期的反映思想异质性,完全的暴露世界的血腥暴力,思想几乎偏执的先锋小说,逐渐地转变为真诚的,以零度情感超然叙事的新写实主义方向。余华的《活着》标题虽是“活着”,事实上是一部书写死亡与悲苦的史书,处处都充斥着死亡阴森、令人瑟瑟发抖、毛骨悚然的绝望气息。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艰难、无情的世界上,主人公福贵还能隐忍的活下去,这位黄昏落日般的老人,带给我们的是面对苦难的从容、镇定与对生命的执着。余华以朴实直白,看似波澜不惊的笔调,完成了对生命意识的深究与探讨。“活着”向我们证明了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执着精神。
  一、审视“活着”的本质
  我时常思考着,人们活着的方式、活着的价值。而“活着”这两个字眼却并没有那么纷繁复杂,它只是对生命最原始的阐释。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的生活是如此的凄苦,生活在社会底层,一件又一件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全都接踵而来,他有很多死去的理由,可他最终选择了承受,以生命的韧性对抗着生活的不幸,彰显人性的光辉。当我们看到福贵这个垂暮的老人和他的黄牛在乡间相依耕作,跟黄牛敞开心扉的聊天对话,唱着一首首古老的旧时歌谣,与乡村田园融入一体的场景,给我们一种生命的感动。我们看到了这位老人超乎平常的坦然、淡定,对生活的平和态度与心境。这样活着看似没有意义,实则这才是生命的本原。这是对生命最原始也是最真实最朴实的解答。正如余华自己所说:“《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诉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便是一切,活着本身就是一种高尚!
  二、生之不易,用生命的韧性抗争劫劫苦难
  福贵的一生充斥着戏剧性,一切不幸的来临都有不可预料性,追根溯源似乎又有其必然的原因。因为福贵的豪赌输光了家产,一夜之间从一个家财万贯的富家子弟到输得一无所有,再到失去一个又一个亲人的孤独寂寥,如地狱般的深渊。他依然友好和谐的对待这个似乎抛弃了他的世界,他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淡然与希望。
  年轻时候的福贵,不务正业,穿梭于青楼与赌场这种三教九流之地。最后堕入深渊,身无分文。父亲被他气死后,扛起锄头,他当了佣农,在田间辛苦耕耘,只是为了活着,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久后福贵的娘生病,生命垂危,他去城里给娘抓药看病时,不幸被国民党强制抓去拉大炮。福贵在被死神笼罩的人间地狱里,拼命挣扎,终于捡回来一条命。可是命运始终喜欢肆意地捉弄我们。福贵回到家中才知慈爱的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女儿凤霞也得了病,因没钱治疗而变得又聋又哑。后来连自己唯一的儿子有庆,只因给县长夫人献血而被医生抽干了身体里的每一滴血,死在了医院。可是福贵依然在痛失爱子的悲痛之中,用生命的坚韧默默承受着这煎熬与疼痛。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凤霞也长大成人了,有了一个好的归宿。凤霞在生完孩子后,却大出血死了,只留下一个孩子,孤苦无依。福贵的一双儿女都在自己的眼前活生生的一步步迈向死亡的深渊,可自己却无能为力,想哭都已经没有了眼泪。三个月后,家珍也病死了,家里的至亲都与自己天人两隔,只剩下可怜的小外孙和偏头女婿。可当苦根四岁时,二喜却因工作事故,被两排水泥板把脑袋和身体都挤扁了,连一根骨头都找不到。二喜死了,苦根失去了自己最亲的父亲,在苦根如此懵懂天真的年龄都不知道死亡为何物,就要承受死亡带来的沉沉的分量。因为家里缺衣少食,贫困不堪,苦根因饿得厉害吃豆子被撑死了。福贵连最后一个亲人都离自己远去了,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现在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存活于世了。
  当福贵被剥夺了所有的一切时,他未曾失去自我,未曾交出自己的灵魂。这位安然活下来的老人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当自己的亲人被自己亲手埋于荒蒬,内心的疼痛早已融入一点一滴的血液之中,这种悲痛让人心疼得无法叫喊,无法发声,活着成为对抗它的唯一有力方式。活着本身就是一种高尚,是对命运,对绝望,甚至是对死亡的一种嘲弄!
  三、为“活着”而活着,“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执着
  上天让福贵的一生过得如此苦涩艰难,甚至近乎残忍的剥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可是福贵依然坦然生活于人世之间。在不咸不淡的日子里,福贵和家珍互相爱怜,女儿凤霞的贴心懂事,儿子有庆的乖巧活泼,让这个贫穷的家庭有了一丝丝脉脉的温情。
  余华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活着》虽题目为活着,可实际上是对死亡的叙述,对死亡的抗争,余华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福贵艰难,几近残酷的人生。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静静的述说着福贵凄惨,淡然而又平静的一生。尽管福贵的亲人一个一个的相继离世,从此孑然一身没了亲友,但是福贵还有老牛作伴,他依然把老牛作为亲人一般对待,跟他说话跟他谈心,让那股孤独之情不再那么浓厚。在福贵苍老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如春日阳光般温暖的笑容,笑得十分的动人,那是一种对生命的释然,一种开怀。
  四、正视死亡,面对现实
  有人說《活着》是一部描写死亡的悲情史诗。死亡,这个结果的存在,恰恰凸显了“生”作为一个过程的内涵。生命在命运的摆布之下显得如此渺小,如此卑微。而活着就是对命运,对死亡,对绝望的嘲弄。《活着》里的福贵一无所有,仅以生命来抗拒生活所给予的全部。他始终站在那里,毫不退缩,这种抗拒不叫“死亡”而叫“活着”。当福贵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孙子都相继死去时,福贵仍然坚强的活了下来,他没有在一个个亲人去世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人想活怎么也死不了!福贵用自己的勤劳带领一家老小走出难关,将自责变为自强,而面对生死,福贵展示出人类生存的坚强!福贵在如此艰难,如此困苦的岁月里,失去了所有,却保有了自身!
  《活着》是一部别样的阐释人生的艺术史。《活着》以最原始最朴实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活着不为任何生命之外的物质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参考文献:
  余华:《活着》,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夏冰:《论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刘红霞:《解读余华<活着>的思想内涵》,文学教育,2015
  陈维:《由<活着>看余华小说的生命意识》,芒种:下半月,2015
  作者简介: 田贤凡(1994—),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仪式教育思想与实践,尤其是儒家非常注重运用各种仪式对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可以通过礼教可以让人们自别于野蛮,提高自身道德、意志的修养,接受社会价值,遵守社会规范,实现政治秩序稳定。  【关键词】:礼;礼仪;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上个世纪中期才提出的概念,但它作为一种思想统治的实践却早就存在。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
期刊
【摘要】:在高校的舞蹈形体教学中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身体进行训练。在形体教学中舞蹈教师对身体损伤产生的原因要有科学认知,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身体训练损伤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避免和减少学生在训练中身体损伤的发生。科学有效地预防身体损伤的发生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身体不受伤,而是为了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舞蹈形体教学质量,促进舞蹈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叙述杜维运《史学方法论》的内容,从而谈及从中获得的思想感受,进而期望缩小与史学大家之间的差距,对自身的发展寄予期望。  【关键词】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历史研究  杜维运,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嘉祥县,2012年9月1日病逝于加拿大。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1962年、1974年两度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历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期刊
【摘要】:合唱是一门艺术,不是机械乏味的练习与伴随音乐共同齐唱的代名词。大班幼儿在欣赏学习合唱作品时,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感知体验合唱作品的情感色彩,并产生积极的态度、情绪、情感。并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歌曲;能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作品情感,运用领唱、对唱、轮唱、重唱的方式进行集体演唱。用“情”为幼儿的歌声插上隐形的翅膀。  【关键词】:合唱教学;情感体验  (一)大班合唱教学
期刊
【摘要】:仓储与配送管理是一门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操作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理论实践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文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性质、作用、任务要求为基础,分析了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的弊端,并结合了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引言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
期刊
【摘要】:中苏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一环,它影响着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严重恶化,其中破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其原因有利于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世界。  【关键词】:中苏关系;破裂;原因;  一、国家利益的冲突  在国际交往中,不同国家之间,总会有不同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是一切主权国家进行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期刊
1.佛历2500年以后的泰国史学研究概况  佛历2500以后,即1957年以后,泰国社会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泰国上层再一次面临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佛历2500年以后,去美国留学的人数成倍增加,美国各类外国救援组织的专家越来越多的来到泰国,并且与泰国各个层次的统治者都有联系,不论是农业所,水利部,大学,还是军队等等,同时这些白皮肤的专家也受到里大家的欢迎。与此同时由于越南战争的关系,泰国与美国的
期刊
【摘要】:消费返利行为是一种新兴的市场行为,消费返利行为从表面上看貌似商家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得到了切实的优惠和福利,但消费返利行为是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的。无论是媒体曝光的“消费返利”公司的巨额诈骗,还是返利公司、代理商、加盟商、消費者之间的金钱游戏等,都会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干扰影响。为规避“消费返利行为”的风险,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规避措施。  【关键词】:消费返利;风险隐患;规避措施  “消
期刊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是以党的性质和宗旨为依托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系统完整制度体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方式 ,以全面监督为重要手段,以最终构建起完善的党建管理体系为目的。本文主要以时间轴为节点,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分析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更加有效地阐述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路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原因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选择
期刊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就是国有企业,从建国以来,国有企业就对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了非常大的力量。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企制度的主要特色之一,能牢牢把握住国有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国有企业更应该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改建党建工作,这样有利于国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能够促进国企不断发展壮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