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关于实验教学的一点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h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还是固守在传统的传授物理知识的层面上。通过对高中物理新课标的深入学习和近年来自己在课改实践活动中的感悟,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学习模式,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日常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或者担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于是教师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甚至连实验结果都面面俱到地讲解,然后由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从而使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误区:
  (1)教学方法上:教师“画实验”、“讲实验”和“电脑模拟实验”的多,学生“背实验”多,亲自动手操作的少。
  (2)实验器材上:由于经费紧张,仪器短缺。很多高中基本实验器材都无法保证,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实验仪器给学生演示操作,至于让每个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基本只能停留在书本上。
  (3)实验内容上:验证性实验多,探究性实验少。导致学生合作互动少。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约束多,学生自主发挥得少;或者是,以个别同学为主,其它同学旁观,责任心下降。
  ⑸实验结果:为了应付检查,学生互相抄袭数据,造成实验报告类同,做实验流于形式。
  ⑹教师能力上:很多内容教师自身理解都存在一些困难,等落实到教学实践时很多都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在实验课上出现上述情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 由于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功能认识的局限性,特别关注物理实验的知识验证功能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实验过程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2. 高考书面表达的实验考试形式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
  3.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学校间实验器材的质量和数量上的差异较大。
  二、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逐渐认识到“关注全体学生”,“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STS”等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还是停留在“认可”而非“施行”上,说到教学观念的转变,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转变了,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深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经验的影响,对于实验探究和教学还是基本上以传统方式为主,老师讲,学生听,按步骤,去验证,甚至用课件取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压缩实验探究的时间,一切为分数服务。
  2、对于学校有条件能做的实验,学生的探究活动也是流于形式,基本上还是在教师的所谓“指导”下,按部就班的完成,课堂的形式看上去很热闹,学生活动得很充分,思考得很积极,实际上学生还是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完成的,自己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3、考试形式上由于转变不是很大,学生即使没有动手做过实验,但学生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同样可以拿到高分,也造成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
  4、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不足,老旧实验器材多,数字化物理实验设备几乎没有,比如连基本的传感器都没有,很多探究实验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师都没见过,没做过,还谈何去教学生探究。
  5、现有班额过大,实验探究耗时过长,效果不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三、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反思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和困难,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实践。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做了一些努力。
  1、新课程要求以感受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为主,要求做大量的实验,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都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实验器材少,旧,老,无法完成教学要求。那么教师就要自制教具或学具,维修改进现有的实验器材,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器材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实验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关注学生的关注点,并着力提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因素,把切合生活实际的,可实现的实验充分挖掘,把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验过程展现给学生,也就达到了新课程的实验要求。对于一些无法完成的实验,器材没有的实验,可以借助课件或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完成实验的影像资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实验的过程。如果没有相关的资源时,教师要借助传统的讲授法来讲实验,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过程。
  2、新课程教学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而实际的教学依然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没有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双主体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教学的深刻影响,教师在讲课时总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很怕遗留一点知识讲不到,而且这样的课堂教师能熟练驾驭,一节课下来,基本上都在教师的预料之中,教师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也便于课堂的管理,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把实验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究,当然这需要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教师首先要交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即明确目标,提出问题;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或查阅相关资料,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合作,或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评价方案;选择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步骤;分组实验,对结论分析,完成探究。
  3、目前高中的班级几乎都是大班额,以我校为例每班几乎都在65人左右,虽然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但问题依然很突出。大部分学生做分组实验时,每组人数都在4人以上,器材少时有的多达十几人,实验时只有少数人动手,大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女学生动手的机会就更少了。而且,一个探究教学实施大约需要三到四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中还会占用学生相当多的课余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完成探究,这很显然不符合教学的实际。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除了进一步充实仪器设备外,教师应改变实验教学的方式,按照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并组织实验活动,例如,各活动小组的探究课题可以不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探究课题做不同的实验;可以将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按照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并组织实验活动。
  4、在新课程下,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不足,高新技术含量的的实验器材几乎没有,例如传感器、DIS系统等。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结合实际开发一些低成本、高效能的实验器材。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活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试着从美学的角度,通过论述艺术真实、美学熏陶、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新课标所提出的精神“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等观点已深入人心,但在现实教学中,受一些负面影响,不免还存在着“实”有余而“活”不足的现象。那么
小学生的习作是写作的刚刚开始,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多少年来,我们的老师都在此感到困惑或无从入手,但如果仔细的观察一下、想一想,指导小学生习作的障碍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积累的写作素材匮乏,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因此,如果能够从兴趣激发、素材积累、方法运用着手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的。  一、激发写作兴趣   习作是需要兴趣来支撑的,学生产生了习作兴趣,作文教
最近,很多的音乐界的“大家”在网上公开批评现在的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毒害,对教育的极大破坏,并评评文化部门的监管不力。这些人的批评也引来一些反批评的声音,只因“流行歌曲”拥有着大量的观众群。其中非常有影响、最受读者重视的是一位生于80年代的朋友高杰写给刘忠德爷爷的一封公开信:《我们想“高雅”,但口袋里没有钱》。这篇公开信在新华网发展论坛已经有近20000人点击,数百个回帖。如此热,在论坛上也是不多见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的综合性课程.图在现行教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它就像是一粒粒需要点燃的火种,像一棵棵等待出土的嫩芽,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点燃它,去灌溉它,使教材成为师生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载体。恰当地使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图例,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教材用图 新课程  宋代郑樵说:“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傅斯年就历史辅助书一目谈到“然若没
【摘要】新课表要求下的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教育,对于高中数学教育亦是如此,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成功应对高考,同时又能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维方式,让数学成为对以后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有用工具。数学的教育也就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这也是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新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能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未来的世界需要大批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
1提出问题  七年级上册教材在“三角形三边关系及稳定性”部分着墨甚少。直接运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及“不等式变形”得到“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掌握理解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关系,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问题,理解生活中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灵活运用其稳定性,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另外部分知识也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既然对学生掌握运用“三边关系及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对此内容进行有效教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又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知识、智力和能力都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明确所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才能提高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令必须抓好的重要一环,
【摘要】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资源的优化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高度集成性和综合控制性,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多媒体技术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突出学生主体、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方法和建议,探讨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模式,及多媒体技术成为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等现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同时也是强调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而信息素养就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素养。即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而信息技术教育又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因传统教育和其他一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