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37所医院癌症住院患者首次治疗方式的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肿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辽宁省2006~2008年各市各类型37所医院癌症住院患者首次治疗方式抽样调查分析,了解癌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采用整群二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中常见10种癌症的病志,通过SPSS16.0软件分析不同治疗手段的差异。[结果]共收集有效调查表4514张,男性患者2145人,平均年龄61岁;女性患者2369人,平均年龄55岁。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首次治疗手段存在差异(χ2=7.95,P=0.019);不同年龄癌症患者的首次治疗手段之间亦存在差异(χ2=44.55,P<0.01);不同医院类型的首次治疗手段之间也存在差异(χ2=208.79,P<0.01);不同癌症类型的首次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χ2=671.83,P<0.01);不同肿瘤分期采用的首次治疗手段也有差异(χ2=235.91,P<0.01)。[结论]手术和化疗是癌症患者的主要首次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建立了主轴无轴承电机的动力学耦合模型,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了转子位移、空载转速以及跟踪精度的仿真。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精度高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与分形编码技术相结合的矢量地图零水印模型。通过小波变换获得地图的低频系数块,利用分形相似计算获得与该低频系数块匹配的图像子块,将图像子块通过拼贴生成零水印并提交第三方版权认证机构备案。实验表明:该水印模型受几何攻击后的平均误码率为文中同类算法的0.6,且能够抵制IBM攻击。
提出一种用于原位纳米压痕测试的微小型精密加载装置。结合纳米压痕测试的基本要求,对精密加载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分析,建立了以压电叠堆推动柔性铰链推进单晶金刚石工具头实
第10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于2009年10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70所高等学校30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
针对气液两相流压差波动信号的非平稳特征,提出了以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值矩阵的奇异值为特征矢量的流型识别方法.首先对气液两相流压差波动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得到初始特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仪器分析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更多的物化性质得到利用,而且仪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日常操作使用不断简化,使分析测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了酶工程研究室。目的是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各年级学生在科研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实验
Gaussian 98软件可以展示反应的途径及反应机理,能够计算反应的相关数据,尤其是该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更能显示出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结合有机化学的教学特点,探讨Gaussian03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倡让Gaussian03走进有机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并提高教学质量。
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将企业战略延伸至国际化层面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本篇文章结合了对我国光伏产业国际化发展条件和现状的分析,提出和总结光伏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