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招语文答案典型错误分析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根据2006年中招语文答题样卷,对考生解题的丢分情况作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考生2007年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积累及运用部分■
  
  第一大题考查的是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的学科知识。从样卷看,第一大题满分是19分,但抽样平均分只有13分,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汉字书写题仍为语文中考试卷中的第1小题,是对学生最基本语文素养的考查。书写题是续写一句话,要求考生既要注意书写要求,又要考虑书写内容。它的最大好处是让考生最大限度地表现出随意状态下的书写习惯,于不经意中考查考生的书写能力,较为客观地衡量考生的真实书写水平。同时也从侧面暗示考生要写好所有的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一些考生的书写缺乏应有的基本功,造成错别字较多,句子不通顺。2.没有认真看题目,不按规定的内容书写。
  古诗文默写题是历年中考必考的题目。所考古诗文均为课标要求背诵的基本篇目,该小题共8分,但很多考生只得了两三分,有的甚至一分不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错别字较多。2.课文不熟悉,不会背。特别是理解性诗句的默写,答案五花八门,这说明部分考生只注重死记硬背。忽略了正确理解。
  第5小题把汉字知识的考查具体化、形象化,以会意字为例设题,意在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努力学好汉字,从而逐步提高书写、运用汉字的能力。此题丢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对“采”字解说的要点不全,二是所举例词不是由其本义构成的。
  
  ■二、综合性学习■
  
  2006年我省实验区中招语文试卷综合性学习仍单独设题,由三个小题组成。丢分最多的是第6小题,该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一中的五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任选一点(要求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举例作具体分析。这样设题既给考生较大的选择空间,力避偏难,又检测考生是否真正阅读了课标推荐的名著。但一些考生不注意审题,所举例子不是材料一中要求的五部名著,作具体分析时过于笼统。
  
  ■三、现代文阅读■
  
  考生在现代文阅读答题中缺乏对文章整体理解和整体感知的能力,具体表现为:1.回答问题语言笼统,难有具体明晰的答案。2.分析概括能力不强,对文本的感知能力较差,特别是缺乏对文本材料与主题关系的分析能力。如第10小题,很多考生答题时都不善于概括,抓不住重点,或表述空泛,或表达啰嗦、有疏漏。3.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如第16小题要求“举出其他‘相似难辨’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许多考生没有弄懂题目的要求,举的例子是一些难写难记的生僻字。第17小题是“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此题失分的原因是,很多考生回答问题时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地发挥,不注意材料中所隐含的观点、揭示的中心和提倡的看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考生对作品的内涵领悟、情感体验、语言品味以及答题时的语言表达等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2007年的备考复习中一定要注意。
  
  ■四、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部分的失误主要表现在“释词”“解释句子意思”和“内容理解”等方面。
  “释词”的失误主要在于没有从具体的语境出发,即没有结合句子来解释。如“人恒过然后能改”中的“恒”,有些考生将“恒”解释为“永久”“恒心”,若联系句子意思来释词,便不会出错。
  “解释句子意思”的失误主要是没有落实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用现代汉语写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意思,很多考生不知道“苦”“劳”在这里是“使动用法”,解释时将其讲成“磨难”“劳累”。这样,句子的意思便“走样”了,导致失分,势在必然。
  “内容理解”一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文章告诉了读者什么道理等。这类试题在答题中的失误主要是不到位。如第23小题“‘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此题的目的是让考生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回答这样写的好处,但许多考生不知道如何答题。
  
  ■五、作文■
  
  作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抄袭套用,“克隆”成风。表现在选材雷同,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大同小异,改造范文的痕迹比较明显,学生不是在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而是在移植他人的故事。
  2.视野狭窄,题材平庸。大多表现学校生活,很少涉及家庭和社会的,即使表现自己生活的,内容也极为平淡;生活感悟比较浅,有的甚至极为幼稚,“无我”“无物”“无悟”现象较严重。
  3.非驴非马,文体不清。部分考生把“文体不限”当成取消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文体特点不突出。
  4.追求新颖,本末倒置。部分考生为了追求独特的形式,章不成体,表现在:有的文章主题读后一头雾水;有的虽然形式新颖,但内容空洞无物。
  除上述情况之外,我们还发现学生缺乏一些基本的作文能力:如详略不当、条理不清、拟题不妥、语句不通等现象,还有一些考生卷面涂改极其严重。在2007年的备考复习中,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
其他文献
唐朝有个诗歌爱好者,人称老杜。一辈子混得不大好,但是心气儿很高。由于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了许多时日,却庆幸自己“生常免租戍,名不隶征伐”。其实他不过在工部当过一阵国家公务员,享受了些个福利待遇,于是就咬定牙根吃秤砣。赤胆报国。他居住的茅屋透风漏雨,冻得夜里睡不着,心里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老杜不过是个封建社会中层官僚,究竟靠着什么精神支柱使自己活得如此苦中作乐,如此境界超迈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2020年1月19日报道,俄罗斯海军所有工程团都配备了乌兰-6移动式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将清除沿岸和陆地的地雷。如有必要,也可以用于海军陆战队。  乌兰-6无法自主运行,需通过无线电通信对其进行远程控制。操作员与机器人的距离最大为800米,从而可保护人员免受与扫雷相关的危险。以色列试射改进型铁穹防空导弹系统  据以色列时报网2021年2月2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宣布完成改进型铁穹防空
还记得偶像组合SHE成员Ella在社交网站的那篇长文吗?她自爆生过孩子后,子宫和膀胱脱垂,病情严重到打个喷嚏都会漏尿,原地跳、跑步等动作会直接导致尿失禁,护垫没用,连裤子都会湿透!这一勇敢的“爆料”,让很多人有勇气直面“盆底肌松弛”这个广泛存在于女性群体,却少有人愿意提及的症状。大家这才意识到原来女性出现漏尿的症状不是“忍过去就完事”,也不是自怨自艾被人看作“矫情”,而是应该面对它,用科学的方式解
河南省2005年有了第一届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初中生,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这样的初中毕业生。从2005年、2006年、2007年这三年的试卷定位情况看:2005年应为“统一起始年”,2006年应为“巩固提高年”2007年应为“首届进入年”。2006年负载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其试卷整体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2007年及以后年份的命题工作。实践证明,2006年试卷研制组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不断提高
第一章一  寒冷的冬夜,北平市警察局外五分局巡官宗向方骑着自行车,在七拐八绕的胡同里穿梭。拐过一个弯儿,他把自行车扔到一旁,左右看看无人,利索地跳过一堵矮墙。墙那边,就是外五分局机要科长郑朝阳的家。  郑朝阳家独门独院,三间正房,前后两个院子,都不大。东屋的窗户忽明忽暗,屋里,郑朝阳正在往一个大号火盆里扔着文件。十年前,郑朝阳根据上级指示,在日伪警察局长期潜伏。这是个十分能混的人,日本人在的时候就
2007年的初中毕业生就要进入复习应考阶段了,复习时对中招考试的常考知识点和常见题型有个清晰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对2006年中招语文考试中部分题目考生答题时存在的共性问题、应有的正确思路及对策作出分析,并据此提出复习和应考建议,以期对参加2007年中招考试的同学能有所启发。    第一大题:知识积累与运用    1.仿照下面句子,在田字格中续写一句话。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题略)  [存
【摘 要】 文章选取电力企业2009—2013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管理者悲观预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电力企业存在成本粘性,这种成本粘性受到管理者悲观预期的影响,随着管理者悲观预期程度的加深,企业成本粘性减少,最终产生反转性。  【关键词】 成本粘性; 悲观预期; 反转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3-0022-03  一、引言  
周有光先生今年已110岁了。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典型地体现在其晚年精心结撰的学术随笔上。在85岁那年,周先生离开办公室,走出“专业的深井”,开始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起航。他以读书为帆,以思考为舵,以写作为桨;他心无挂碍,目光如炬,跨越横蹊,脱离窠臼,对陈规戒律犁庭扫穴,对真知真理热情推介;他融汇文史哲经,吸纳古今文化,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见,并赢得“周百科”的称誉。  周老拥有比无数老年人和中青
奥斯卡颁奖礼透露了一个细节,是卡梅隆让凯瑟琳接下了导演《拆弹部队》的活。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做不了夫妻,却可以成为好朋友。    这是女人们的节日    虽然连大美女评委陈冲都直言不讳,好莱坞的一干人等是不喜欢帅哥当影帝的,但乔治·克鲁尼这回获得影帝的呼声还是很高。人们愿意相信奥斯卡会为广大的女性同胞献上一份绝佳的节日贺礼,而且《在云端》作为一部文艺作品真的相当应时。《在云端》上映时,正值老虎伍兹丑闻
法语是突尼斯通用语言,突尼斯人也学会了法国人休闲的生活方式,礼貌,绅士,法国范儿,用餐讲究,均按法餐礼仪,我们每顿正餐都吃了两小时。  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征服突尼斯,开始长达12世纪的统治,并大批移民,通过伊斯兰教同化柏柏尔人。突尼斯的建筑、食物、服饰、商品、风俗大多打上了阿拉伯风格。  阿拉伯人的麦地那  阿拉伯风格最突出的体现,是清真寺和麦地那。麦地那即阿拉伯人传统聚居的老城。目前突尼斯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