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记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859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一次听到了曾经大街小巷播放的《髮如雪》,音箱里传出“你髮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不禁思绪万千。
  髮肤受之父母,于是有了“系缨束髮”,有了“偷剪云鬟”,有了“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一抹黑色随着年岁的流逝,一寸一寸齐肩,再齐腰,记载了回忆,好似无字日记,默默陪伴。每一个故事里的美人都是长髮飘逸,青丝三千;每一个故事中的伤心人都是剪髮断情,遁入空门。我想到了伍子胥,徘徊昭关,一夜白髮;又想到了练霓裳,愁尽华年,青丝俱退。感情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万言千语的仇恨都凝结在了这一夜,就像焚掉慢慢记下的随笔,髮在狂风中飘扬;就像焚出的灰一点一点消散一样,一点一点退去,乌黑化为雪。
  “我已剪短我的髮,剪断了牵挂”。剪髮成了消愁的另一个代名词,似乎成了斩断过往最好的方法。我是一个喜欢剪髮的人,以致多年没有感觉过长髮及肩的闷热。我剪髮倒不是因为难过,但是我非常享受那种仿佛丢掉包袱的快感。于是在迷茫的时候,也常常会去剪髮。迷迷糊糊中,“咔嚓咔嚓”的声音也显得不太真切了,碎髮落英般飞散在素白的地板上,一簇又一簇,很快堆了一地。茫然地看着堆积的髮,怅然若失。
  究竟失去了什么呢?
  或许像严歌苓的那句“所有的儿戏你都不能去生生斩断”,髮也不能随便剪断。“本来儿戏自生自灭,你一斩,它疼了,它疼了,它反而生了根,它反而至死不渝了”,情绪也会因为剪髮这一举动而至死不渝。面对一切的最好方法是包容,是将髮蓄长,将过去放进时间的漩涡里,渐渐模糊,慢慢埋葬。剪髮的你并没有多潇洒脱俗,只是逼迫自己去找一个方式忘掉负面情绪,这有什么用呢?忧伤,迷茫,孤独,怅惘……它们一个一个扑面而来,源源不断。就算以髮为盾,又抵挡得了多久?只不过眼睁睁看着青丝落尽,却终不掩泪。
  髮的成长,意味着自己的成熟。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为及笄,都是绾髮成髻的仪式,象征着成人。年少时为垂髫,为总角,成年之时则必要加冠弁冕,要加笄取字。几千年的旧礼旧俗在传承中断了,不少人一满十八岁就迫不及待地去染髮、鬈髮,似乎是为自己进行了一场别样的成人礼。
  髮随人面临年年岁岁,人与髮共度岁岁年年。我们总会成长,会去到那个不可怕也不可爱的成人世界,不能如过去一样肆意妄为,任性糟蹋,而我也会更加珍惜我的髮。它曾告诉我如何对待这个世界的不美好,告诉我要记得自己的珍貴,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了我,只有自己爱自己,这个世界才会好。
  《无问西东》结尾有言:“愿你在被打击时,记得自己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一切,我的髮早已告诉我。
  歌声依稀从远处传来:“你髮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
  可髮如雪凄美的是自己,焚香感动的,也只有自己。
其他文献
张鹰  她是妈妈的姑母,因为名字里有一个“兰”字,别人都叫她“兰姑”。什么兰,或者兰什么……我总是对过去年代里女孩子的名字满怀兴趣,兰芝、兰花、兰馨……或者,若兰、如兰、幽兰、铃兰……妈妈摇头,都不是!在兰姑还待字闺中的年代,女孩子的名字是不能随便叫的,尤其大户人家的小姐。……一切都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无从查考。令人欣慰的是,她毕竟还留下了一个“兰”字,和她这个人一起,留在了妈妈的记忆和我的文字中
期刊
一  成都周边的区县小镇,在我看来最具民国范儿的,是安仁。对于外地人来说,四川小镇里名气最大可能也是安仁,他们说,安仁?刘文彩!在小学的时候我知道:成都周边有一个大邑县,大邑县有个安仁镇,安仁镇在以前住了一个“恶霸地主”刘文彩,他有一个庄园,里面全是黑黢黢的房子,贫苦的农民在这里被压迫被剥削,如果稍有反抗,就会被关进更加黑黢黢的水牢里……  早年,刘氏庄园被作为阶级教育基地,基本上所有成都的小学生
期刊
当我像个幽灵瑟瑟发抖地出现在大雪狂舞、酷冷无比的方店村的时候,我就开始与大人较劲,像跟随我的小狗黑虎一样在倒霉的天气里艰难爬行,心里却告诫自己这是征服大自然的快活的挑战。那是1973年。我十岁。一切是从冬天开始的。其最大的好处是倘若冬天能熬得过去,其他季节就不在话下了,好比倒着吃甘蔗——先苦后甜。  每天天不亮,我穿着表姐做的蓝色棉制服,上衣口袋里别着表哥送的永远不出水的钢笔,斜挎着姑姑用碎布头缝
期刊
刘梅花风吹不动铃儿草  常常在山野里晃荡。心总是在草木江湖,收不回来。唯有在草木间,我觉得自己才舒展起来,枝叶披拂,不必缩手缩脚。大多数的日子里,只心心念念惦记着一山一野的草木。见过的,没见过的。  天名精。  但凡成精的草药,想来总有些本事吧。可是,天名精的别名很难听啊。蛤蟆蓝。豕首。蛤蟆就够难看的了,又来个豕——长吻,大腹,四蹄,短尾。有的地方干脆叫它母猪芥。还有叫地菘、鹤虱的。奇怪,一味野草
期刊
几乎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熙攘拥挤的人群中,站立更高的位置,享有更好的人生,于是从胎教到幼教,从晨曦泛白到孤月高悬,个个皆急得头上快要长出犄角,忙得遗鞋掉帽。拽着孩子后缩的小手疲惫地疾行,从这家补习班的门里出来,又赶往那家辅导班,不容片刻地迟疑与歇息。长此以往,他们很累,孩子更累。  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摧残,以根深叶茂的名义拔苗助长——这是很多家长正在干的蠢事,但遗憾的是,他们所做
期刊
度过一年的寒冬,等待春天的降临。跟随时序,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等待那一声春雷的响起。  对于我而言,寒冬后是春困,是一年的开始。我的房间在几栋平楼的中间,春天最常有的状态就是将近中午醒来,歪在被窝里,闭着眼睛,一片混沌朦胧中,听着厨房传来的锅铲声、砧板声。辗转赖床后,才不甘不愿地起身,懒懒散散地坐在饭桌前,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咦,妈妈前几天刚烫的头髮,被一条粗皮筋任意地绑了起来,已经完全看不出卷发的
期刊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  中国绘画史记载画家始于魏晋南北朝。以东晋顾恺之为首,后有南朝刘宋陆探微,萧梁张僧繇,隋朝展子虔,并称唐前四家。在此之前中国绘画均没有明确记载过某位具体的画家,画家的绘画史发端于此。  陆探微,南朝刘宋吴县人(今苏州),生卒年不详,是宋明帝时期的宫廷画家,中国最早被称为画圣的画家。据载陆氏是以书法而人绘画的始作俑者,他以东汉张芝的草体书法为本。把书法的用笔技法运用到绘画中。
期刊
吕金蔚,女,现年16岁,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文科实验班学生,校刊《三色草》杂志主编。曾获叶圣陶杯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北大培文杯北京市一等奖。先后在《语文报》《散文百家》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    长夜未疾,风稍逝,凝月沾影镀荒年。  1  记得当时我正是学习最落后的时期,初三上一整学期成绩的急速下滑令我措不及防。就好像独自迈入黑暗的旅行,每走一步都可能跌入深渊,那种恐慌令人绝望。而隐约中仿佛有
期刊
是何时发现那青瀑中不经意渲染的一抹霜雪?该以何种去心情迎接?惆怅、感慨、不安……那之后呢?也许先是不甘、迷惘,可是随着这银白色的扩散,渐渐地,内心变得淡然。所谓淡然,不过是长年累月中与它在镜中天天相遇,逐渐养成的心境。  当某一天清晨,你如往常一样对镜梳头,发现几缕彻底褪去黑色的髪丝,那么你要明白,即使它此刻只是不过一豆灯火,总有一日它将在你的头顶燎原。  这是一场人人必须经历的战争,你必输,光阴
期刊
穿过一百多公里、两三个小时的秋天,投身到冬天的语境。这一点,没出发,便心知肚明。四姑娘山,蜀山皇后,高处云间,终年积雪,世人谁不知晓?蜀山更是了得,出过嫘祖、“蜀山氏女”、大禹,还出过岷江、沱江。西出成都市区,上成灌高速,过郫都,右折都汶高速,过紫坪铺水库,从映秀下高速,沿303省道曲曲弯弯进山。塑胶车轮与混凝土摩擦翕合出的,是窸窸窣窣的动静。过了大熊猫的窝子“卧龙”,继续上山,就到了巴朗山隧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