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讲”科学,以科学“富”语文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t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小学教育作为研究主题,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分类基础上,从语文与科学两个科目切入,尝试在新时期小学教育创新方面对其融合推进。一方面可以利用语文语言讲解复杂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增添语文语言的教学工作,通过两方面的资源整合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中的素质教学实践。
  新时期为了促进“教育减负”,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在全国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很多教育创新模式。但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要求出发,寓教于乐、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两条重要路径。在这种现实环境与背景之下,可以结合积累的创新经验与成功案例,进一步在语文与科学之间建立起融合通道,促进小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用语文“讲”科学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学习基础,学好语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逻辑。为了在现阶段实现用语文“讲”科学,可以通过对科学教育中应用语文逻辑加以实现。
  以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主题为例。首先,对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个主题进行语文逻辑分析,形成导入、探究、拓展、总结四大实践板块。然后,在老师通过PPT模板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与讲解,使学生明白要实现的科学主题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建议以隐性的方式进行传导。其次,利用写作文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将该主题作为一个作业设计,转化为一篇科学作文;然后,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条列举。完成后,就以科学主题作文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完成一篇科学主题设计,具体以“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当学生完成该主题的作文后,就可以由原来的组成员开展主题探讨活动,从而丰富各自的文章,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教师根据经过小组讨论与最后润色形成的文章,对学生开展指导,并在指导的前提下,引导小组成员完成设计好的作业实践,并根据实践结果再提交一份观察报告。
  从综合评估的角度分析,这种用语文“讲”科学的方式,重点在于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学习传达、表述科学知识的能力,并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完成对科学知识的细化、深化,达到通过学生主体吸收科学知识的目的;同时,这种进行思维探讨、文字建模、程序设计、流利说明、标准操作的新型教育模式,既突出了语文逻辑的作用,也强调了科学知识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系统化思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延伸。简单讲,即用语文“讲”科学,使学生形成了按照设计到实践去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思维模式。
  二、以科学“富”语文
  小学语文主要是通过字-词-句-段-篇-章的渐进开展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也有交叉)。要提升语文教育水平,可以按照“0-1”“1-0”两种现代教育模式实践。语文属于综合性最强的学科,而科学属于知识最前沿的学科。要达到以科学“富”语文的目标,就可以将科学看作一种可以通过语文逻辑进行理解的知识,使其在科学术语、科学逻辑、科学文章、科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得到“语言化”阐述。比如,以新时期的语文教育为例,可以将各类植物、动物名称作为生词进行教育,或者植入更多的科学术语,丰富语文词汇;再如,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著名的科学类文章,作为范文使学生学习科学类文章的写作;还能够利用科学活动课堂与科学户外活动的经验,将其作为语文作文写作中的素材,使小学生在具有真实感受与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表述其情感,深化其认知,从而更好地传达通过学生主体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将其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分享。
  这种以科学“富”语文的教学路径,能够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能力转化、移植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这条路径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以外的形态观察、感官体验、活动参与、设计实践,进一步领略到语文的作用与价值,并使其知识得到全面化发展。这样既可以克服传统教育模式下因学科限制所造成的知识以科目为准的缺陷,也可以促进学生在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对接,并依托融合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解释世界构成的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认知、智力与情感方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生属于千禧一代,在未来的成长中既要懂得更多与科技相关的知识及操作技能,也需要借助語文所学得的知识去传达各种创意与设计方案。倘若能够结合当前实践经验,形成用语文“讲”科学,以科学“富”语文的新型教育模式,将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这种新的学科融合与知识对接符合新时期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建议在现阶段运用创新教育中的资源融合思路,进一步研究适用于科学与语文两种科目教育所需要各项能力培养方案,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面临很大的教学压力。为了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引入情境教学法,对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希望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基础学科,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小学生来
一个人想要更好地发展,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与别人的合作,同样教育也提倡合作教学;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地模仿合作教学是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績的。这就要求广大数学老师在合作学习之前需要向学生普及合作教学的意义和内涵。合作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旨在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是非常关键的,通常被认为是一门基础性课程。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能力不高,加之小学语文课程的知识点较为基础,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或多或少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时,如果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且不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下降许多,不利于小学教学的开展。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举
目的分析高脂饮食导致的沙鼠NAFLD疾病进展中脂质代谢、肝功能、抗氧化等方面的变化,探讨沙鼠NAFLD的形成机理。方法雄性沙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给予普通
小学品德重在引导小学生的德行和思想教育,小学科学重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两者虽然有着学科性的差异,但又有着相互交融互为促进的作用。只有小学生重视品德素养并身体力行,才能够重视用科学的力量去认真学习科学;同样,小学生爱好科学和学习科学,才能够提升思想境界去用道德力量约束自我言行。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全面渗透品德教育,实现两门学科互补。  虽然小学品德与小学科学对小学生的素养培
呃逆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作者临床观察发现骨折病人尤其是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常发生此病,多于术后4—6小时后出现,呃逆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中心建立了由主管院长一中心主任一副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质量检查组。制定了包括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在内的32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特别是小学语文新课标准中的古诗,都是历代名篇,流传千古的。它们不仅有丰富的内涵、高水平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还具有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的特点。学习古诗,对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理科教学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为现下教育的重点目标。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