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塞焉能不生气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是需要团结的时候,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以阻止病毒传播及其破坏性后果。

  在4月8日于日内瓦举行的视频记者会上,一向温文尔雅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越说越生气:“近两三个月来,一直有人在社交媒体对我进行辱骂和种族主义攻击,甚至是死亡威胁。我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无惧因诚实受到攻击。”谭德塞说,不能容忍的是,整个黑人群体、整个非洲受到了攻击,“我们必须诚实,今天我就直说了吧,这些攻击来自台湾”“这跨越了界限,真是够了”。
  55岁的谭德塞来自埃塞俄比亚,是国际知名疟疾研究专家,曾任埃外交部长和卫生部长,2017年当选为世卫组织总干事,是该组织成立以来首位来自非洲的总干事。这个事实彰显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肤色不是,也不应该是以任何方式遭到歧视的理由。
  然而,现实社会中的卑劣仍旧如病毒般躲在阴暗处为这个世界添堵。作为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世卫组织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多年来,台湾当局千方百计想借进入世卫组织扩展所谓“国际空间”,均未能得逞。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后,台湾当局小动作不断,始则以“国家”名义向世卫组织“捐款”,遇拒后大肆撒泼,声称台湾缺席世卫组织“造成国际防疫缺口”,随后各种针对谭德塞本人的污言秽语病毒般传播开来,甚至有人用“Negro”一词指斥谭德塞。这个词有强烈的种族歧视意味,曾广泛流行于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南方地区。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之后,此词已被视为政治不正确而被遗弃,甚至那些有种族主义思想的人也不敢公开使用。如今台湾一些人以此直称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焉能不生气?
  谭德塞还不点名地回应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指责。4月7日,特朗普称世卫组织应对疫情“搞砸了”,并称美方考虑将暂停向世卫组织缴纳会费。这事也令谭德塞很上火。他列举了此前100天世卫组织所做工作,强调要“隔离政治化疫情”,并说:“让我们并肩作战,团结起来,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可以打败病毒,否则就是相反的后果。”
  这次疫情真是一面鏡子,它彰显了真善美,也照出了假恶丑。在始则幸灾乐祸、继而甩锅污名方面,台湾当局一些人踩着美国政客的锣鼓点扭着腰身,活生生一副挟洋自重的奴才相。4月8日遭谭德塞怒斥后,台湾当局立即强辞称谭德塞的说法为“莫须有”。那位蔡女士在“表达强烈的抗议”后,又换了副面孔,称想邀请谭德赛去台湾。“政治化疫情”的嘴脸真是说变就变。
  斯时斯地,谭德塞的压力太大了,但他并没有退却。他说:“理智的人都不会在乎个人的攻击,而忽视更大的挑战。我们关注拯救生命,世卫组织没有政治操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于4月8日表示:“世卫组织必须得到支持,这对于全球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至关重要。”“现在是需要团结的时候,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以阻止病毒传播及其破坏性后果。”这才是理性的声音。这里所说的病毒,应该也包括各种各样面目丑陋的政治“病毒”。
其他文献
《读书》一九八四年第八期杨武能《“中国的书和关于中国的书”》一文,其美中不足之处,作者也作了说明:“有的书名我无法还原为中文,只能列出(德文)原名,已译出的名称也可能不准确”。这种不强不知以为知的虚心态度,使人很受感动。因此我不自揣愚浅,愿尽菲薄之力,协助作者给这个书目做些拾遗补阙的工作:  1)Yeh-k’ots’ungschu,作者未译为中文。我认为应是《野客丛书》,南宋王撰,三十卷,前有庆元
读《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同志的《冬天里的春天》,是部振奋人心、给人力量的小说。正如短篇小说《月食》这题目含有“虽然暗淡,但光明终究会到来”①的意思,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的题目显然也是一种寓意。  有人说,这个题目不算新鲜。当然,这样说是可以的。我们没有忘记,《春天里的秋天》和《秋天里的春天》曾是两部中篇小说的篇名;我们也没有忘记,雪莱的“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的名句,曾经鼓舞了百
方立天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收集了作者自六十年代以来发表的佛学论文十篇。  《论丛》不是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佛学思想专史。但是,它透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佛教大师思想的研究,剖析佛教的宇宙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寻觅佛教思想和儒家、道家的思想关系,探求佛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教训,涉及这一时期佛教哲学思想的最基本内容,并且阐明隋唐时期佛教学派的形成和思想特点,论述中国佛教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所以,从这些
游记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风采别具的艺术珍品,可是这种文学样式,自古以来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古代有许多类聚区分的文学选本,却似乎不曾有过独立门户的游记选,有关游记的专论也显得寥若晨星。多年来各种文选层出不穷,却不见一本堂皇的游记选。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个不足,给读者开辟了一个新鲜的古典文艺欣赏领域。  本书选入了上自盛唐元结、下至晚清林纾等三十六位作家的五十八篇作品,其中不少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作。书
读了《连环画报》上的很多作品,深感这个刊物植根于群众之中    有朋友给我送来几本《连环画报》,主要是因为从《连环画报》八一年第五期起,连载了根据荷马史诗编绘的《伊利亚特的故事》,从第九期起,又连载了《奥德赛的故事》,而我又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有过一些兴趣的。由于这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接触这本画报,读后感觉耳目一新,很后悔过去没有读过这本编得非常好的美术刊物,所以想写几句读后的感想,也想向读者们介绍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哭的多于笑的:屈原披发行吟时,已是长歌当哭;墨翟悲素丝,杨朱泣歧路,阮籍哭穷途,伤心当不止一次;杜甫诗十篇有九篇带着“涕泪”,唐衢则活活哭死……  也有笑死的人,比如传说中的程咬金、牛皋,但那是“福将”,他们斗大的字也识不得一箩,可作别论。文人中第一个懂得笑的还是庄周,他说: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庄
读了今年第六期《读书》中董乐山文内《一名之立,旬日踌躇》一节,颇有感触。汉语翻译外文名词,确实遇着很多困难;自从音译减少、意译增多之后,困难更大。现在不兴译“伯理玺天德”只能译“总统”;不兴译“德谟克拉西”只能译“民权”,“民治”,最后定为“民主”。最后的,也不见得是最好的。说“一名之立,旬日踌躇”的人严复,确实耗费了不少心血,给我们立了许多很好的译名,可是大部分并不通行,通行的却是沿袭日本的译名
《世说新语》一书,内容颇为复杂。刘义庆在编纂此书时,除了杂采前人记载外,又记录了一些当时的传闻。后来刘孝标作注,又搜集了许多有关史料。这些关于魏晋名人的言行、轶事,有些是事实,有些则与史实不符。余嘉锡先生遗著《世说新语笺疏》,博采众说,对前人怀疑《世说》而有根据的,就加以采用。如《自新篇》关于周处向陆云求教事,劳格已辨其说。对前人怀疑《世说》,而事实上并非不可能者,则予以驳正。如《言语篇》王羲之登
一九八○年第八期《长江文艺》上《纵横豪宕慷慨悲歌》一文,在解释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无人会登临意。”句中“吴钩”一词时说,(吴钩)是“闲置无用的佩带”。这是不对的。辛词中的“吴钩”指一种弯形的刀。李贺“南园”诗有句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望文生义,即可知为武器(刀)。《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有“吴,作钩者甚众”的记载。
2020年1月2日,李凯瑚在深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李璐璐 / 摄)  2020年1月1日,经历修例风波半年之久的香港迎来了新年,也让人有了新期待。尖沙咀海滨聚集了不少跨年的人,新年的氛围冲淡了笼罩在香港上空的阴霾。  位于香港鲤鱼门一条小巷深处的银龙茶餐厅里,老板娘李凯瑚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从一早开门到晚上11点多,小小茶餐厅被蜂拥而至的顾客挤得水泄不通。他们一进门就抱住李凯瑚,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