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校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往往比较单一,随着高等教育和管理改革的推行,如何确保高校的收入多元化,为高校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需要我国高校进行深入探讨。美国大学在资金筹集、投资及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对我国高校进一步开拓资金渠道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发展;美国;资金筹集
作者简介:徐莲(1966-),女,江苏太仓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韩彩玲(1967-),女,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北京?100124)
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09-02
我国高校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往往比较单一,主要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学生所交纳的学费、横向或纵向的科研基金。资金来源的单一往往限制了高校的发展,科研经费不足;学校发展所需先进的实验设备、仪器无法购置,使科研、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工作无法进行;教职工待遇不高,积极性受到影响等。“负债经营”已经成为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痼疾”。笔者赴明尼苏达大学参加了高校管理的培训,他们通过多方面的筹资、专门基金会对资金的管理等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服务,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学习美国大学的筹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向社会融资也就有可能成为高校解决负债的一种途径。
一、美国大学的筹资方式
美国大学的筹资方式除了上述我国高校的三种外,接受各种各样的捐赠是他们筹资的另外一种方式,这种筹资按捐资对象可分为三种。社会捐赠:是指社会团体对学校的一种捐赠;校友捐赠:校友对学校的捐赠;企业捐赠:企业对学校的捐赠。
按捐赠方式可分为两种。直接捐赠:这是某个人或组织将自己的财物所有权、处置权或享受权转移给大学的行为。捐赠的形态可以有货币、土地、建筑物、艺术品、遗产、股票、建筑物使用权等。如果捐赠的是货币,一般也会指定用途,主要用于建筑物建设等;这些受赠的财物,学校一般可以直接处置或使用;可以给学校,也可以直接给学校下设的学院或研究所等。基金会方式:这种方式所取得的资金性质虽然也是接受捐赠,但其使用形态就是货币或有价证券,大学接受这种捐赠后进行基金资本运作,而后对收益进行使用,一般不会对本金直接进行分配使用。
按捐赠期望可分为两种。无条件捐赠:捐赠者将财务所有权无偿转让给学习,没有附带条件的捐赠。有条件捐赠:捐赠者将财务所有权转让学校,但希望有所回报的捐赠。如以捐赠者企业名称命名建筑物、实验室或捐赠者希望学校在某种科研方向上进行研究,最终能给捐赠者带来利益。
捐赠收入已经成为美国高校经费收入中相对普遍与稳定的收入渠道。捐赠收入的多少在各校之间差距较大,私立大学一般高达30%~40%,公立大学一般也有10%左右。[1-6]表1是2010年美国同类型大学筹款排名,由表可见,越是常青藤大学,所能收到的捐赠也越多。图1是过去20年中明尼苏达大学校友捐赠款项的情况,从整体上看,校友捐赠在大学经费来源构成中不仅占有一定比例,而且涨幅较快。1982年,校友捐赠只占学校年度总开支的18%,然而到了2010 年,达到38%,校友捐赠已经成为学校收入的最重要的支柱,占2010年明尼苏大大学总筹款的76%。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校友捐赠额度的变化还和国家经济的景气程度有关。经济形势趋好,校友捐赠相对数额也大。
表1?2010年美国同类型大学筹款排名
从捐赠额度上看,呈现出一种图2所示的金字塔式结构,即额度在2.5万~10万之间的捐赠数量较多,额度在2500万以上的捐赠数量较少。实际上,捐赠的量大往往意味者捐赠者希望有所回报的要求也高,甚至意味者捐赠者希望学校的研究能够在某个方面或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他们称之为改革性转换捐赠。
按捐赠款额项大小分四大类。大额捐赠:$25000~$99999;领导性捐赠:$10万~$999999;主导性捐赠:$100万~$2490万;改革性转换捐赠:$2500万以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美国大学筹资方式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上百万甚至千万的捐赠开始出现,这些捐赠人的目标不是个人有需求,而是看到了一种需求和未来的机遇。很多跨学科的项目成为这一类捐赠的主要目标。二是捐赠人越来越根据学校的可信度及捐赠能不能起到合适的效果来捐赠。这类捐赠人在捐赠前能不能提供数据证明结果可以衡量,看到这些数据他们才捐赠。这就给学校管理上增加透明度、发展上提供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由于经济的影响,企业捐赠的步伐在放缓,能否在校友的捐赠上取得成功成为学校筹资的关键。四是学校对良好的、有经验的、优秀的集资人的需求增强。
二、美国大学资金的管理
对所筹集到的资金,美国大学往往是由基金会管理。下面以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来进行说明。
1.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
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UMF)是1962年成立的,刚开始由21个明大校友和与明大有友好关系的友人成立的,是私立性的、非盈利性的组织,从法律上和明尼苏达大学是独立的关系,单独有一套行政体系。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的目的是代表明尼苏达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各个学院、各个校区、不同的专业和项目去接受私人的捐赠。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负责协调、筹集和邀请别人来捐赠,整理保存捐赠记录,在每年11月对全年的捐赠作详细报告。
1990年,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批准通过了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自己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通过并承认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是独立的、分离于明尼苏达大学单独的机构组织,并且是明尼苏达大学中心发展的机构之一。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董事会和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还签署了备忘录(MOU)。备忘录最主要的精神是保护捐赠人的隐私和保护捐赠人的权益。
基金会有独立的董事会,其职责是引导整个的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运作。它有六个委员会,涉及行政、审计、金融、人力资源、董事权益和发展。行政委员会有行政权和决策权,主要成员有董事会主席、明尼苏达大学主席、指定的委员会成员。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是管理整个明尼苏达大学行政事务。 基金会的目标和任务就是汲取私人捐赠和企业捐赠的资源,多方面筹措和管理资金,战略性地帮助、促进明尼苏达大学的发展,对明尼苏达大学某些项目的运行提供支持,并保持明尼苏达大学的卓越性。
2.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的组织结构
基金会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及卓越的组织团队,如图3所示:
董事会主席和首席行政官:主管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日常行政运行,下设7个部门。
基金会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及卓越的组织团队。
信息系统部门职能:包括明尼苏达大学校友信息存档和新老捐赠人的信息存档;设计和支持校友的网络发展,吸纳新的捐赠人;提供研究和调研平台。
市场推广和交流部门职能:宣传大学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明大影响力;开发和设立有巨大影响的项目;举办活动提供捐赠人互相交流场合;对有贡献的捐赠人鼓励和认可;不断优化集资的战略,扩大集资的底线。
金融部门职能:管理基金的设立;主管、监管基金的投放;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监管基金回馈的过程;并管理经济上的书面报告、捐赠的统计和捐赠的去向;保证运作符合税务部门的要求。
人力资源职能:分管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本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内部和整个明尼苏达大学发展部人员培训;保证给优秀员工提供鼓励、发展的机会;保证员工的福利在全国范围具有竞争性。
后面的三个部门可以统称为发展部,其职能按照业务主要为:
功能1:具有改革性、推动性、转换性的大额捐赠。这个部门的员工针对有潜力的大额捐赠公司或个人。在这个部门要定义明确的发展策略,确立在大学系统的支持,为捐赠人制订战略性发展计划,捐赠后最主要的去向,撰写高质量的提案,促进校长及高层相关人员的合作。
功能2:从学院和各个校区层面的捐赠,包括28个不同学院,确立整个大学内的发展战略,有效分配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的资源,针对100万以上美元的捐赠发展项目,具体有前瞻性的提案,制订年度的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的工具。
功能3:主要关键服务和主动性上监管计划项目、区域性发展的项目、新的刚刚发展的项目,由学生主动推动的筹款项目。
为保持基金会的高效运作,基金会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包括缜密的财经、审计及考核程序,并举办如致谢捐赠人的年会、捐赠人沟通咨询会等各种活动。
图4是2008~2011年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校优捐赠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到,大部分资金都返回学校使用。
三、相关启示与可借鉴的经验
美国高校的筹资方式对我国高校多元化筹资进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应建立我国高校向社会筹资的管理机制。近几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也开展了向社会筹资的方式。去年5月份,清华“真维斯楼”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究其原因,一是传统观念的作祟,认为:大学要负载价值,守望社会文明,因此它天然地与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有人认为:大学是培养人才的象牙圣地,不应陷入商业化,观念上的陈旧对高校筹资的阻力还比较大。二是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虽然中国大学在学术水平方面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但如何合理使用市场化手段的相关制度也亟需完善。一方面,需要在立法层面制订大学基金会的管理办法,包括其公开透明度、治理结构以及与校方的关系;另一方面,规范、公开和透明的管理需要所有中国教育机构共同解决和完善。
针对上述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我国高校向社会筹资的管理机制。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强化捐赠有道观念。教育捐赠已经是大势所趋。学校的财政拨款是有定数的,当教育发展遇到机会的时候,只有财政拨款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而现在通过社会赞助的方式正是高校筹资的一个办法。明确大学得到商业赞助并不等同于教育的商业化,高等学府的学术气息以及独立与否和商业赞助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次,既要从国家层面解决大学基金会管理的治理结构问题,也要各个大学自身努力,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增加管理透明度,如此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大学在市场化机制的运作上也能与国际接轨。
从明尼苏达大学校友捐赠的实例可以看到,校友捐赠已经成为大学主要资金的来源之一。校友本身对母校的发展前景很关心,对社会和大学的感恩之心,在社会上工作对某个事业或某个前景充满热情,因此,开拓校友捐赠是应该可以尝试的拓展资金渠道。要建立与校友的沟通交流机制,不断向校友反馈学校的发展前景、在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开拓校友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学校的发展与校友的梦想、热情和目标一致。
不能否认大学教育基金会的重要作用。这些年来也有一些大学建立了基金会,通过基金会可以避免企业直接和学校打交道,形成了一种隔离墙,从而更方便学校接受教育捐赠和赞助。但基金会的成功有两个要素不可忽略:一是怎样保证筹资成功,这就需要基金会具有优秀的、专业的筹集资金的人员,具备有效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二是基金会必须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通过有效的投资带来明确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布鲁斯·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世界改革现状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1999,(6):5-11.
[2]田培源,王建妮.美国高校捐赠与基金会的运作及管理[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14-19.
[3]杨青.美国大学基金会成功因素分析及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7,
(1):110-114.
[4]陈丽,陆根书,张晓丽.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特点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1):20-22.
[5]谷贤林.基金会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
2006,(12):40-44.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高校发展;美国;资金筹集
作者简介:徐莲(1966-),女,江苏太仓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韩彩玲(1967-),女,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北京?100124)
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09-02
我国高校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往往比较单一,主要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学生所交纳的学费、横向或纵向的科研基金。资金来源的单一往往限制了高校的发展,科研经费不足;学校发展所需先进的实验设备、仪器无法购置,使科研、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工作无法进行;教职工待遇不高,积极性受到影响等。“负债经营”已经成为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痼疾”。笔者赴明尼苏达大学参加了高校管理的培训,他们通过多方面的筹资、专门基金会对资金的管理等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服务,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学习美国大学的筹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向社会融资也就有可能成为高校解决负债的一种途径。
一、美国大学的筹资方式
美国大学的筹资方式除了上述我国高校的三种外,接受各种各样的捐赠是他们筹资的另外一种方式,这种筹资按捐资对象可分为三种。社会捐赠:是指社会团体对学校的一种捐赠;校友捐赠:校友对学校的捐赠;企业捐赠:企业对学校的捐赠。
按捐赠方式可分为两种。直接捐赠:这是某个人或组织将自己的财物所有权、处置权或享受权转移给大学的行为。捐赠的形态可以有货币、土地、建筑物、艺术品、遗产、股票、建筑物使用权等。如果捐赠的是货币,一般也会指定用途,主要用于建筑物建设等;这些受赠的财物,学校一般可以直接处置或使用;可以给学校,也可以直接给学校下设的学院或研究所等。基金会方式:这种方式所取得的资金性质虽然也是接受捐赠,但其使用形态就是货币或有价证券,大学接受这种捐赠后进行基金资本运作,而后对收益进行使用,一般不会对本金直接进行分配使用。
按捐赠期望可分为两种。无条件捐赠:捐赠者将财务所有权无偿转让给学习,没有附带条件的捐赠。有条件捐赠:捐赠者将财务所有权转让学校,但希望有所回报的捐赠。如以捐赠者企业名称命名建筑物、实验室或捐赠者希望学校在某种科研方向上进行研究,最终能给捐赠者带来利益。
捐赠收入已经成为美国高校经费收入中相对普遍与稳定的收入渠道。捐赠收入的多少在各校之间差距较大,私立大学一般高达30%~40%,公立大学一般也有10%左右。[1-6]表1是2010年美国同类型大学筹款排名,由表可见,越是常青藤大学,所能收到的捐赠也越多。图1是过去20年中明尼苏达大学校友捐赠款项的情况,从整体上看,校友捐赠在大学经费来源构成中不仅占有一定比例,而且涨幅较快。1982年,校友捐赠只占学校年度总开支的18%,然而到了2010 年,达到38%,校友捐赠已经成为学校收入的最重要的支柱,占2010年明尼苏大大学总筹款的76%。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校友捐赠额度的变化还和国家经济的景气程度有关。经济形势趋好,校友捐赠相对数额也大。
表1?2010年美国同类型大学筹款排名
从捐赠额度上看,呈现出一种图2所示的金字塔式结构,即额度在2.5万~10万之间的捐赠数量较多,额度在2500万以上的捐赠数量较少。实际上,捐赠的量大往往意味者捐赠者希望有所回报的要求也高,甚至意味者捐赠者希望学校的研究能够在某个方面或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他们称之为改革性转换捐赠。
按捐赠款额项大小分四大类。大额捐赠:$25000~$99999;领导性捐赠:$10万~$999999;主导性捐赠:$100万~$2490万;改革性转换捐赠:$2500万以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美国大学筹资方式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上百万甚至千万的捐赠开始出现,这些捐赠人的目标不是个人有需求,而是看到了一种需求和未来的机遇。很多跨学科的项目成为这一类捐赠的主要目标。二是捐赠人越来越根据学校的可信度及捐赠能不能起到合适的效果来捐赠。这类捐赠人在捐赠前能不能提供数据证明结果可以衡量,看到这些数据他们才捐赠。这就给学校管理上增加透明度、发展上提供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由于经济的影响,企业捐赠的步伐在放缓,能否在校友的捐赠上取得成功成为学校筹资的关键。四是学校对良好的、有经验的、优秀的集资人的需求增强。
二、美国大学资金的管理
对所筹集到的资金,美国大学往往是由基金会管理。下面以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来进行说明。
1.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
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UMF)是1962年成立的,刚开始由21个明大校友和与明大有友好关系的友人成立的,是私立性的、非盈利性的组织,从法律上和明尼苏达大学是独立的关系,单独有一套行政体系。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的目的是代表明尼苏达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各个学院、各个校区、不同的专业和项目去接受私人的捐赠。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负责协调、筹集和邀请别人来捐赠,整理保存捐赠记录,在每年11月对全年的捐赠作详细报告。
1990年,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批准通过了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自己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通过并承认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是独立的、分离于明尼苏达大学单独的机构组织,并且是明尼苏达大学中心发展的机构之一。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董事会和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还签署了备忘录(MOU)。备忘录最主要的精神是保护捐赠人的隐私和保护捐赠人的权益。
基金会有独立的董事会,其职责是引导整个的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运作。它有六个委员会,涉及行政、审计、金融、人力资源、董事权益和发展。行政委员会有行政权和决策权,主要成员有董事会主席、明尼苏达大学主席、指定的委员会成员。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是管理整个明尼苏达大学行政事务。 基金会的目标和任务就是汲取私人捐赠和企业捐赠的资源,多方面筹措和管理资金,战略性地帮助、促进明尼苏达大学的发展,对明尼苏达大学某些项目的运行提供支持,并保持明尼苏达大学的卓越性。
2.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的组织结构
基金会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及卓越的组织团队,如图3所示:
董事会主席和首席行政官:主管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日常行政运行,下设7个部门。
基金会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及卓越的组织团队。
信息系统部门职能:包括明尼苏达大学校友信息存档和新老捐赠人的信息存档;设计和支持校友的网络发展,吸纳新的捐赠人;提供研究和调研平台。
市场推广和交流部门职能:宣传大学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明大影响力;开发和设立有巨大影响的项目;举办活动提供捐赠人互相交流场合;对有贡献的捐赠人鼓励和认可;不断优化集资的战略,扩大集资的底线。
金融部门职能:管理基金的设立;主管、监管基金的投放;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监管基金回馈的过程;并管理经济上的书面报告、捐赠的统计和捐赠的去向;保证运作符合税务部门的要求。
人力资源职能:分管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本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内部和整个明尼苏达大学发展部人员培训;保证给优秀员工提供鼓励、发展的机会;保证员工的福利在全国范围具有竞争性。
后面的三个部门可以统称为发展部,其职能按照业务主要为:
功能1:具有改革性、推动性、转换性的大额捐赠。这个部门的员工针对有潜力的大额捐赠公司或个人。在这个部门要定义明确的发展策略,确立在大学系统的支持,为捐赠人制订战略性发展计划,捐赠后最主要的去向,撰写高质量的提案,促进校长及高层相关人员的合作。
功能2:从学院和各个校区层面的捐赠,包括28个不同学院,确立整个大学内的发展战略,有效分配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的资源,针对100万以上美元的捐赠发展项目,具体有前瞻性的提案,制订年度的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的工具。
功能3:主要关键服务和主动性上监管计划项目、区域性发展的项目、新的刚刚发展的项目,由学生主动推动的筹款项目。
为保持基金会的高效运作,基金会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包括缜密的财经、审计及考核程序,并举办如致谢捐赠人的年会、捐赠人沟通咨询会等各种活动。
图4是2008~2011年明尼苏达大学基金会校优捐赠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到,大部分资金都返回学校使用。
三、相关启示与可借鉴的经验
美国高校的筹资方式对我国高校多元化筹资进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应建立我国高校向社会筹资的管理机制。近几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也开展了向社会筹资的方式。去年5月份,清华“真维斯楼”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究其原因,一是传统观念的作祟,认为:大学要负载价值,守望社会文明,因此它天然地与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有人认为:大学是培养人才的象牙圣地,不应陷入商业化,观念上的陈旧对高校筹资的阻力还比较大。二是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虽然中国大学在学术水平方面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但如何合理使用市场化手段的相关制度也亟需完善。一方面,需要在立法层面制订大学基金会的管理办法,包括其公开透明度、治理结构以及与校方的关系;另一方面,规范、公开和透明的管理需要所有中国教育机构共同解决和完善。
针对上述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我国高校向社会筹资的管理机制。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强化捐赠有道观念。教育捐赠已经是大势所趋。学校的财政拨款是有定数的,当教育发展遇到机会的时候,只有财政拨款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而现在通过社会赞助的方式正是高校筹资的一个办法。明确大学得到商业赞助并不等同于教育的商业化,高等学府的学术气息以及独立与否和商业赞助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次,既要从国家层面解决大学基金会管理的治理结构问题,也要各个大学自身努力,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增加管理透明度,如此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大学在市场化机制的运作上也能与国际接轨。
从明尼苏达大学校友捐赠的实例可以看到,校友捐赠已经成为大学主要资金的来源之一。校友本身对母校的发展前景很关心,对社会和大学的感恩之心,在社会上工作对某个事业或某个前景充满热情,因此,开拓校友捐赠是应该可以尝试的拓展资金渠道。要建立与校友的沟通交流机制,不断向校友反馈学校的发展前景、在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开拓校友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学校的发展与校友的梦想、热情和目标一致。
不能否认大学教育基金会的重要作用。这些年来也有一些大学建立了基金会,通过基金会可以避免企业直接和学校打交道,形成了一种隔离墙,从而更方便学校接受教育捐赠和赞助。但基金会的成功有两个要素不可忽略:一是怎样保证筹资成功,这就需要基金会具有优秀的、专业的筹集资金的人员,具备有效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二是基金会必须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通过有效的投资带来明确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布鲁斯·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世界改革现状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1999,(6):5-11.
[2]田培源,王建妮.美国高校捐赠与基金会的运作及管理[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14-19.
[3]杨青.美国大学基金会成功因素分析及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7,
(1):110-114.
[4]陈丽,陆根书,张晓丽.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特点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1):20-22.
[5]谷贤林.基金会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
2006,(12):40-44.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