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启思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舞学生追根求源、理解知识真谛的动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巧妙地设疑、布疑,造成悬念,让学生在问题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在问题的探索中有所发现,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才能学会学习。
  【关键词】 生物课堂;设疑;问题;导课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在课堂上,选择好最佳的问题切入点,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学生发展智力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疑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和立足点。设疑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的设疑就是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问题,从多方面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及时归纳总结,引导其一步步跨入知识的殿堂。从而达到掌握相应知识的目的。课堂设疑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教学中设疑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设疑要服务教学目标。一节课,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去组织教学,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样,在这节课中,针对哪些知识点设计问题,如何设计,等等,也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其次,设疑要忠实于教学内容。教学中设疑提问必须始终以教学内容为基石,即要让学生从基本的教学内容出发,经过一番分析、推理,加上老师的引导,应该能最终找到答案。这儿所说的“忠实”,不等于“拘泥”于教材,那样的话,会使疑问显得浅薄、乏味、没有深度;更不等于一味去设计种种偏题、怪题,甚至远远超出大纲范围的种种问题,那样只能使学生一味地去钻牛角尖,反而容易导致对教学内容的一知半解。第三,设疑要注重锻炼能力。由于现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全方位的,设疑提问也就不能只单纯训练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传统教学中的提问往往是简单的识记能力的训练,而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推理、判断、理解、表达、发散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要有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问题的设计要灵活、多样且有深度,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的设疑
  1、在导课中的设疑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导课中的设疑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根据当堂课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设疑。如导入“呼吸作用”这一课时,可联系如下问题(1)萝卜放久了为何会空心?(2)甘薯、白菜堆放久了为何会发热?(3)为何在栽花和种庄稼时要经常松土?等问题来进行设疑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一下子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情境中。另一类设疑提问往往是用于开始新课前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在学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节时,可先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既复习巩固了前两节课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顺利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在新课教学过程中的设疑
  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都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这样的几类设疑。
  一是无疑处设疑。在生物教学中,所谓“无疑处”是指教材中直接叙述生物的结构特点的那些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学生感到似乎无疑,但并非真正的无疑。因此,在教授新知识时,灵活有机地设疑提问能刺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从知识的表层不断向内延伸。如学习“蛋白质”部分时,讲述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时,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甘氨酸与一个丙氨酸组成二肽,请问‘甘氨酸--丙氨酸’和‘丙氨酸--甘氨酸’这两个二肽一样吗?”(事先已告知学生一般把氨基酸分子结构式的氨基写在左边,羧基写在右边。)很多学生一开始想脱口而出,很快克制自己,纷纷开动脑筋,一番思考后,大多数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不一样”。这时学生很容易就接受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二是抓“重难点”设疑。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是教学效果好坏的最好体现。因此教师要注重抓住教材的重难点,精巧的设疑,去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同时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弄清问题的原理和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在“免疫”一节时,免疫的概念和原理是本节的重难点,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为此可设置如下一连串的问题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1)人类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存在许多的病菌和细菌,但人并没有得病这是为什么呢?(2)為何人得过麻疹、天花后就不再得这种病了?(3)免疫概念中得“自己和非己的成分”应怎样来理解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知识,而且也使教师突破了重难点很轻松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是知识易混处设疑。在生物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存在相似之处,一不小心就容易混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重视对易混知识的处理,使学生达到思路清晰和易懂。如在学习了动植物激素后,学生对激素名称和化学本质出现混淆,在教学中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去区分,如生长素和生长激素分别由哪里产生,化学本质是什么?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就再也不会将这两个概念搞混了。
  3、新课结束后的设疑
  一节新课结束后可进行综合式的设疑,其主要目的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拔高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还可以让学生将答案书面表述出来,以训练其表达能力,这样的设疑提问往往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发散思维能力。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可以很广,甚至可以涉及未学习过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如,学习完蛋白质部分的知识后,可以给出这样一道题,“已知一个蛋白质由100个氨基酸组成,有三条肽链,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8,那么该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这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蛋白质部分的知识,才能给出正确答案,还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化学知识的掌握。
  设疑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适时而恰当的设疑不仅使课堂教学富有了生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所有这些,总结起来容易,但真正熟练而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却有着一定的难度,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产科应用护理程序前护理的12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以本院产科应用护理程序后护理的136例产妇作为观察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32-01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发明、制造运用,然后进行再创造。教育的创造力,就是在于能否教会人找到征服自然力,制造身体以外的工具来进步我们的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学校必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的拓展,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下面就我本
摘要[目的] 为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追肥期氮素的利用效率。  [方法]在中国常熟生态农业试验站,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不同生育期追肥的氮素利用率及分配。  [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施肥阶段对肥料的回收利用率变化趋势一致,即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氮肥的利用率增加。基肥的利用率最低,仅占施肥量的16%左右;分蘖肥回收率为30%左右;穗肥利用率最高,利用氮肥效率最高的水稻品种穗肥回收率
本文阐述一种智能化的城市交通规划及管理系统的开发要点。通过出行行为与出行原则的转化、交通要求与供给的演化平衡及交通参数的自动调整与标定,使系统在完全实现传统意义
长江河道信息服务系统是长江防洪、工情、水情以及岸线管理与研究的信息支持,它涉及到的数据量庞大、种类繁多,为了全面高效地存储和管理长江水情、工情、岸线利用以及工程运用
2004年9月上旬,在长江上游发生了有资料记载以来秋季第三大洪水。据实测资料统计:9月6日17:00,嘉陵江北碚站洪峰流量306000m^3/s;7日11:00,重庆寸滩站洪峰流量58200m^3/s;7日1:00,乌江出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惠州市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60例的住院老年患者中焦虑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
【摘 要】学校在经过体育课程改革7年的基础上,教师也经过专项总结出来的经验,那么在体育中考这个大前提下,应该如何掌控分专项教学帮助出生那学生体育中考这个现实,需要每一名专项教师运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在课上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尤其是特体的学生,在初一初二年级里面,在水平练习不同层次里面,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和特殊训练,教师在教授和最后考试环节里,制定出相对应的考核标准,让特体生也能提高身体素质和
含游离氧化钙(f—CaO)5.1%、细度为20、5%的高钙粉煤灰,按35%、45%、55%、65%掺入水泥中,拌制的碾压混凝土3、7、28、90、180d抗压强度能持续增长;高钙粉煤灰改性剂的掺量对早期(3d)抗压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