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府学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uci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楼养生谈”校本课程的内容立足于《红楼梦》原著,着眼于中医养生话题,涉及文史风俗。它的开发延续了常州二中人文教育传统,丰富了千年府学文化内涵。课程具体实施上依托府学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在话题探究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名著解读能力、合作探究意识,探索经典阅读新路径,实现师生与课程建设的共成长。
  【关键词】校本课程;《红楼梦》;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1-0068-02
  【作者简介】刘楷,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江苏常州,213003)教师,二级教师。
  一、课程目的
  “红楼养生谈”校本课程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府学文化传统和人文教育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出的兼具学科性与趣味性的课程。
  《红楼梦》一书篇幅巨大、人物繁杂、线索交织,加之时代差异、语言隔阂,学生能在高一通读前80回,达到“应知应会”标准的难度不小。一般语文教师的重心多放在情节梳理、记诵上,此举应付考试尚可,不免失去了名著阅读的意义。反思之余,也不得不让人探寻名著教学的新路径,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恰为名著教学的探索提供了机遇。
  经梳理,《红楼梦》的前80回中,涉及养生话题的回目过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饫甘餍肥则思惜福养生,衣食无忧才会讲究健康生活,正如时下养生节目的火热;另一方面,温柔富贵乡中的人们个个养尊处优,缺乏最起码的锻炼,体质孱弱的状态并不奇怪。再者,大家族貌似温情和睦,内里却满是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医病因学中,有“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说”,钩心斗角的倾轧中,心病也就在所难免。
  从以上视角着眼,结合学生兴趣,考虑教师特长,依托现有府学文化校本课程体系,“红楼养生谈”吸引对红楼研讨、中医养生感兴趣的学生,以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意识、合作探究精神为宗旨,尝试探索经典阅读新路径,在互动教学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二、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研究目的,本课程内容分为“梳理养生话题”“探究养生原理”“回归经典分析”三部分。
  1.梳理养生话题。
  师生逐回梳理,罗列感兴趣的养生话题,顺便辐射开去探讨一些有趣的文史、风俗。汇报课题现已选录(如表1)。
  2.探究养生原理。
  养生说法靠不靠谱,需要从理论角度分析。图书馆、网络资源(中国药典网、中国知网等)、当地资源(中医,中药铺药剂师,生物、化学教师等)是我们的参考依据。
  我们以林黛玉的“不足之症”与“人参养荣丸”为例来进行分析。中医认为,不足之症由身体虚弱引起。如脾胃虚弱,叫中气不足;气血虚弱,叫正气不足。《中国药典》记载人参养荣丸,组方为人参、茯苓、白术、肉桂、陈皮等,主要是补气养血、宁神益智,适用症为气血两亏、五脏失养和神疲乏力等,诸虚不足之症,其效异常。可见此症此方有理有据。再看薛宝钗的“热毒”与“冷香丸”,白如霜雪的牡丹、荷花、芙蓉、梅花与恰如其时的雨、露、霜、雪以无巧不成书的方式糅合在一起,炼出了这颗“离奇冷香丸”。《本草纲目》固然有“白花者补”的说法,可翻遍医书,也并无一纸药方叫“冷香丸”。曹雪芹虚构的这纸“仙方”,意义自然不止于实用层面。
  3.回歸文本分析。
  本课程一方面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广博见闻;另一方面,归根结底,是以养生话题为切入点,回归原著,提高学生解读名著的能力。
  比如这颗“离奇冷香丸”,大致说来,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推动情节发展,第7回中,林黛玉探宝钗,恰巧宝玉也在,正与宝钗谈冷香丸,黛玉一句“我来得不巧了”,含酸带醋,三人对峙,情绪微妙。到第19回,情节与前文遥相呼应,“你有玉,人家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借“冷香丸”这个道具道出了让黛玉耿耿于怀的金玉之说。第二层是修饰人物性格,“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黛玉含酸之余,又透露了个信息,这烦琐的冷香丸是薛蟠替妹妹配制的,“呆霸王”瞬间有了人情味。再说宝钗的“热毒”,她咏螃蟹时尖刻,扑蝶时活泼,被比杨妃后愤怒,有了这些性格,宝钗才更加立体,也更真实可感,这所谓“热毒”不过是这些最普遍的人性;而冷香丸则是一种后天的克制、教养,以掩抑个性,纯白的花与霜雪雨露,象征的是宝钗理智的尊严。
  回归文本分析,需要学生统观全书,打通章回来看,这对高一初读《红楼梦》的学生来说尚有难度,需要教师在学生汇报课前适当引导,课上全面补充,课后指导修正。
  三、感悟
  鲁迅先生在谈到《红楼梦》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为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语文老师,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敏感地捕捉到书中许多值得与学生一起思考研究的中医学问题。虽本课程的探究不能以医学专业标准要求,但能让学生学出趣味、读出深意,能够学以致用,以合理的养生建议指导生活,也算得是一门有意义的课程。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微粒的性质”教学为例,通过选取主题化情境,提出系列化问题,开展深度化探究,进行反思化总结,逐步建构核心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案例;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8-0058-04  【作者简介】严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江苏常州,213161)副校长,高
【摘 要】构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应确立语言实践取向,处理好以下三对辩证关系:单篇和单元,单篇教学侧重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而单元教学侧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情境和语境,在“语”字上做文章,在语言深度实践上下功夫,立足语境,设计情境;解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是行动而非设计的结果,以语言实践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方式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而且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言实践;高中语文;新课堂 
【摘要】人工智能教育在经济、社会领域越来越走向了舞台的中央。在基础教育中,从课程标准到教材编写再到课程开发,人工智能比重逐步加大。为此,一线教师需要先研究学,再研究教,迎接人工智能教育的时代。  【关键词】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3-0019-03  【作者简介】巫雪琴,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江苏句容,2
【摘 要】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为例,阐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先学→组内研学→交流促学→反馈评学”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课堂;核心素养;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7-0054-03  【作者简介】徐小健,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南通,226
【摘 要】“自读课文”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的创新点。但在“自读课文”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将自读课文当作教读课文,精讲精教”“将自读课文当作略读课文,大略施教”“将自读课文当作课外读物,可教可不教”等现象。“自读课文”的教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取消课前预习;着力学生自读互研;减少课后书面作业;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督查作用。  【关键词】自读课文;自读互研;教师作用;初中语文  【中图
【摘 要】一个学年最初几天工作的成效往往会奠定了整个学年的基调。“开学第一课”,就处于这个特殊时段。班主任应该给自己上开学第一课,借此明确班级目标、划定行为边界;应该给家长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给学生上,共同制订班规、重温操作流程、确立个人目标,为整个学年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开学第一课;明确目标;达成共识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
【摘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一节数学课例设计、教学过程都要遵循逻辑连贯性,创设顺畅自然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的创新思维。“圆锥曲线”这一章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教学中要全程贯穿逻辑连贯性有不小难度,需要有明朗的主线、厚实的基础和结构良好的知识链条等确保教学逻辑的连贯性。  【关键词】圆锥曲线;逻辑连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主持人语  2009年8月,教育部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针对这项规定,社会各界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如果我们习惯用法律保护弱者,如果班主任的批评权需要靠法律来撑腰的话,那班主任不就更成了弱势群体吗?也有人认为,我们应该为这个规定感到高兴,因为这个规定为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提供了支持,让班主任的批评变得有法可依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地处丝绸之乡盛泽,始建于1743年(清乾隆八年),时为松陵学舍,迄今已有274年的历史,2000年升格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目前有四个校区,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员工328人。学校秉承丝绸文化传统,坚持“智慧教育”的办学方向,并在学校文化、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加以延伸和构筑,力求让师生在行走中发现智慧。  智慧需要阳光的孕育。文化就像阳光,弥散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了多日,但我们相信它终将会过去,阳光也定会遍洒大地,我们将再次得到自由欢快的呼吸。宅家多日,此时重新打开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那些真知灼见,在纸张与纸张之间闪现,并最终连绵,如同一片森林,而我们只是森林里的一片叶子。  利奥波德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生态学家,被誉为“生态伦理之父”。他在代表作《沙乡年鉴》中提出“土地伦理”的概念,要求人们“像山那样思考”,培养对自然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