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舱、新飞船,来了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ga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棉花糖
  5月8日13时49分,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地面,试验船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即将拉开序幕,空间站时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阔步向前。
  那么,我国空间站和新一代载人飞船有哪些新特点?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空间站核心舱:控制中枢兼“太空之家”,宽敞舒适有Wi-Fi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这三个主要舱段构成。其中,“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直径4.2米,重约22吨,是未来空间站的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的生活起居都在这里进行,在这里还将开展一定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核心舱由节点舱、小柱段、大柱段、资源舱和后端通道组成。后端通道可供航天员出入货运飞船。
  除了最末端的货运通道用来对接飞船外,最前端的球形节点舱还有4个对接机构:前面和底部的对接机构用来对接载人飞船,旁边两个则对接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节点舱顶部还有一个出舱口,供航天员开展出舱活动。
  也就是说,无论是货运飞船还是载人飞船,未来都需要停靠在核心舱上,其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长期生活能够更加舒适,核心舱在设计上相较过去有了很大的突破。核心舱上供航天员工作生活的空间大约有50立方米,未来加上两个实验舱后,整体能够达到110立方米。此外,空间站还为每个航天员配置了一台平板电脑,除了可以连接舱内设备进行工作和监测,还可以连Wi-Fi上网。
  中国空间站:寿命长,轮换勤,科学实验条件好
  我国空间站任务寿命将达到15年左右,可供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半年一轮换;可供6人短期驻留10天左右,以便交接班。
  空间站长期在轨稳定运行、航天员长期驻留,对我国航天器的研制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我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高纪录是33天,那时,航天员生存所必需的水和氧气可以由航天器直接从地面搬到太空中。而想让航天员实现更久的在轨停留,就要使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等技术来保障物资供应。其中部分技术已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除了保证航天员的长期驻留,空间站本身的在轨寿命也需要技术手段保障。在提高产品寿命的同時,设计师们还攻克了一系列难关,使空间站60%~70%的设备都可以维修,并为航天员开展维修工作提供了便利。
  这一系列突破将大大提升空间站的空间科学研究能力。从航天医学、航天生物学,到微重力流体物理学,十多个方向的科学研究已经“安排”上了。舱外还设置了暴露平台和大型载荷挂点,支持开展暴露实验。
  新一代载人飞船将兼顾深空探测任务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将同时兼顾近地轨道任务和更远的深空探测。深空探测任务返回地球的速度更快,对飞船的结构和防热性会带来更大的考验。
  研制团队采用了全新的防热材料和防热结构,耐热能力相当于“神舟”飞船的3~4倍。在返回再入控制上,也会保证落点精度,保证过载不超过航天员的承受范围。此次发射还要验证更加安全的“群伞 气囊”着陆方式,以及飞船可重复使用的相关技术。
  此次发射返回后,研制团队将对飞船的状态进行评估和分析。验证关键技术后,飞船将转入到全系统的研制和功能验证,为最终的载人飞行作准备。
  新一代载人飞船能载货又能载人
  过去,“神舟”飞船一次可以运载3名航天员,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目标则是达到6名航天员。同时,新一代载人飞船还可以运货。比如3名航天员乘坐时,还可搭载约500千克的货物。
  我国此前的“天舟”货运飞船虽然拥有很大的上行运输能力,也就是能将货物从地球运输到空间站,但不具备将货物从空间站带回地球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在未来的空间站时代极为重要。譬如,在空间站上开展微生物实验的样本,或在太空制造的产品,需要带回地面上,以做更好的研究。这时,新一代载人飞船“带货”回地球的能力就派上大用场了。通过灵活配比,新飞船将与“天舟”货运飞船互补,便于后续任务的组织安排。
  新一代载人飞船将实现可重复使用
  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了“返回舱 服务舱”的两舱设计,将大部分有价值的产品都集中放在返回舱内,这样一来,当返回舱着陆地面后,飞船上大多数的设备就都可以进行重复使用了。
  跟“神舟”飞船相比,新飞船的外层防热材料不再采用跟飞船整体一体的设计,而改用可拆卸的模式,目的也是为了每次飞行完成后方便更换。再加上气囊缓冲的落地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飞船本身不受损坏,保障飞船的再次使用。
  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团队将力争实现返回舱可重复使用10次,从而降低成本。
其他文献
小学六年级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既是学生总结前期经验的最佳时机,也是开发学生无限潜能的黄金阶段.因此,教师更需要牢牢把握.而写作能力作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最佳方法,
25公里,是一段距离的表示。但于我而言,这个数据已有了特定的指向——它是20年前作为新华社记者的我,向公众传递的一条信息的“要点”:“我国农民的通婚方圆不超过25公 25 k
【题目一】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进行写作。  为坚决遏制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扩散,1月21日,武汉市决定对进入武汉的人员进行管控。钟南山等专家表示:能不到武汉去就不要去。然而这时,这些专家却冒着危险前往武汉了解疫情;各地医疗机构的许多医护人员也自愿报名,不顾危险,连夜奔赴疫情一线……网友们称赞他们为2020年最美“逆行者”。  请以“逆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③
期刊
袁隆平,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織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
期刊
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广西启动仪式精彩纷呈,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科技为民,奋斗有我”.启动仪式上,不仅表彰了首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含主席提名奖),还颁
期刊
★星故事rn王振凤就读于玉林师范学院,所学的专业是材料化学.从2017年10月起,王振凤就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并参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这在别人看来颇为前沿、高深的研
期刊
常用耗材rn前文提到,3D打印的耗材多种多样,即使同一种成型工艺,也有很多选择.这就需要对耗材的特点、用途、性价比等进行综合考虑.选对了合适的材料,才能事半功倍.下面是一
期刊
在全球的量子通信技术竞赛中,中国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的带领下,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弯道超越”,并成为世界上首个将
期刊
这个便携式音响音量和音质提升装置,可通过折叠变化,在占用较小空间的前提下,提供大尺寸的发声单元,打破便携音箱体积大小對发声单元尺寸的限制,提高音响发声的音量上限,解决小型化和音量、音质之间的矛盾满足人们更便捷地在户外享受音频的需求。  我最初的概念模型,是使用加工快捷、简单的泡沫塑料板制作。  经过测试,该设计方案可以实现低频响应的增强,理论上可以达到折叠大单元发声的目的。但缺点是这种设计没有共鸣
期刊
这是一个利用Arduino uno板,结合mixly与arduino软件编程,设计出的一套自动化收放鞋子的辅助机器,使用者(特别是腰椎病患者)无需弯腰即可从鞋柜里拿鞋或将鞋放入鞋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