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ketchUp的Web3D场景漫游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电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1993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技术作为计算机的一项重要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三维建筑效果设计与展示方面。模仿真实世界中的三维距离感。随着Internet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WEB技术早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可以通过Web3D技术把三维模型在WEB站点上进行互动展示。Web3D技术在网页上的应用称为三维网页,从技术层面来解释,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基于Web3D技术的网页形式。本文就如何利用SketchUp设计的三维建筑模型结合Hypercosm系统来构建Web 3D场景漫游进行了探索研究。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由德国驻华大使馆、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从马列维奇到康定斯基—欧洲构成主义”展览于2012年7月1日至7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7号展厅展出。展览包括来自德国私人收藏的绘画、雕塑、素描和拼贴画,展出的作品体现了东欧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以及新的绘画理念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尤其是在20世纪最初几十年内所做的重要贡献。  此次展览展出的82幅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拼贴画、水彩画和素描作品;与此同时,展览还展出了58份
摘要:从理论角度对链表进行全面地分析研究,给出不同类型链表的特点及使用时机,并以代码的形式对链表的应用进行诠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使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因此,科学课强调对事物不仅有在质上的认识,更要从量上的分析得出结论。科学课如何引导学生“用数据来说话”,使学生学会科学地看问题和想问题,能用一定数据来描述事物,达到对事物性质的真
不妨先看这样一个现象,将一支长为铅笔向下竖直放置在非常光滑玻璃面上释放,由于玻璃面没有摩擦,所以笔尖很快会向铅笔倾倒的“反方向”滑动,由于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铅笔的质心在水平方向运动状态不变,只会沿着原来的竖直线运动(如图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
摘要:本文介绍使用ASP.NET技术对网上多媒体教室填报系统的需求和设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对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ASP.NET 多媒体教室填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4-0101-02
片段展示:  1 猜图形大小,认识本质特征  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完长、正方体的特征后,教师出示一幅部分被覆盖立体图形:  图形一:  教师:猜猜看,这个长方体有多大?  学生:思考、猜测。  得出结论:这个长方体不能够猜出它的大小。因为看不到它的高度。  2 去非本质特征,抓本质属性  图形二:  观察,要做一个长方体框架,应选几条棱?为什么?  这几条棱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需要几个十字架?为什
摘要:对在Windows下可提供安金可靠共享服务的Serv-U作了介绍。对从链接、权限、目录和IP四个安全方面的设置作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FTP 共享 权限 目录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1—0034—02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公开课上、展示课上、优质课上,只要有课堂的地方,几乎都能见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确实,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然而,细看许多课堂,不管是一年级的课堂还是六年级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要求几乎都一样,这合乎教育规律吗?低年段学生能力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强、活泼好动,要求他们
“科普微童话”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5届,活动主题涉及保护生态环境、动物奥秘、植物奥秘、创意科普生活、奇妙自然现象等。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平台进行全面升级,有效提升了活动品质,更好地为参与者提供开放、快捷、科学、友好、共享的移动互联网活动平台。微科学实验、微童话创作指导讲座、作品网上征集、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网络传播、科普互动剧表演、科普微童话小作者簽书会6大活动板块,有效融合绘画、手工制作、舞台表演等
【摘要】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而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经常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 发现 鼓励 培养 多角度解题    一、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以人的创造为基础的。创新的本质是新、是独特、是与众不同。例如在一次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