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及评价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w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申涤尘(1965- ),女,吉林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培训部主任,研究员(长春,130031);王慧(1989- ),女,吉林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培训部助理,助理研究员;杜锐,吉林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
  201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激励机制研究”,主持人:申涤尘;2020年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三向四维两化:地方农林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主持人:杜锐
  摘 要 目前地方农业院校多数教师缺乏系统的师范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存在教学科研失衡、教学反思不够、教师合作较少等问题,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基本理念,采取“学校专家组评价+学院专家组评价+学生评价”方式,构建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提升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包括:强化教学学术理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创新教师培养机制,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增长;提升教学反思意识,形成教师自主发展动力。
  关键词 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3-0058-04
  地方农业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大学教师需求量急剧攀升,各高等院校大量引进刚毕业的硕士、博士,以缓解因学生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师资短缺问题,这就出现了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普遍学历高、科研能力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等现象。探究制约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方式以及提升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对地方农业院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能力指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一般认为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现状
  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上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参加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专家评教成绩为调查数据,其中2019年上半年参与评教教师139人,平均成績为90.49分,其中90分以上88人,占评教教师人数的63.3%,80~90分50人,70~80分1人;2019年下半年参与评教教师166人,平均成绩为91.11分,其中90分以上116人,占参与评教教师总数的69.9%,80~90分50人;2020年上半年参与评教教师21人,平均成绩为86.52分,其中90分以上2人,占参与评教教师总数的9.5%,80~90分19人。见图1。
  (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学校在开展教师教学质量检查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范教育的缺失
  地方农业院校新进教师中,非师范类的居多,这些教师大多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教学基本功较为欠缺。新教师在入职后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专题培训,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但是缺乏在教学实践中的锤炼,在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改革主动性等方面仍然需要加强。
  2.教学科研的失衡
  教师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主体化导致教师在平衡教学与科研时出现了失衡现象,大学教师对科研的重视远远高于教学。由于职称评聘等对科研的倾斜,导致教师一味追求自身科研能力发展而忽视教学能力发展,教学与科研的长久失衡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不利影响。一方面,教师对教学工作开展的创新意识与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一线教学经验的缺失,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没有形成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3.教学反思的不足
  一方面,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尤其是进入职业倦怠期的中青年教师,当职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就,逐渐成为教学熟练型教师后,教师在授课时主要凭借以往教学经验,虽然能够流畅地讲授课程内容,但缺乏一定的反思意识,导致教学工作缺少创新,影响到科研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方法比较单一,反思效果欠佳。地方农业院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主要是一些简单的教学体会,缺少系统性、持续性的教学反思与教学实践反复练习。教学反思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聆听学生的反馈意见,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效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4.教师合作的缺乏
  目前地方农业院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仍主要集中在科研方面,教师真正参加到教学团队中的比较少。在开展教研项目的过程中有些合作只是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沟通交流。教师缺少用于教学分享与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师之间缺乏跨学科、跨学校的教学与教研合作交流。
  二、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一)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理念
  教师的工作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培养学生能力五个方面[2]。构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时,需要结合教师工作能力的范畴,合理制定评价内容。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教学评价工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多次调研与专家交流,构建多主体、全方位、动态化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设计的规划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教学能力评价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基本理念,力图构建一个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意见,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导。   (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方法与原则
  教学能力评价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性评价,在制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遵循“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和“学科分类评价”的原则,通过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
  (三)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内容
  1.目标评价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要考察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教学大纲的精准掌握、对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对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等方面,还要考察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与挖掘,具备对教学内容灵活加工与创新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与最初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一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科学合理评价。
  2.内容与方法评价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与教学目标相呼应,能够反映学科领域新观点、新思想,课程内容知识点安排合理,逻辑体系清晰,能够凸显学科育人。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结合农业院校学科发展对教学实践具有大量需求的特征,灵活采用研討、小组合作、案例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感染学生。
  3.教学反馈
  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效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被吸引,积极加入课堂,对学生的教学反馈及时回应,并在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合理设定评定学生学业表现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课后反馈结果,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持续性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反馈,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4.学习指导
  在学习资源方面,为学生提供本课程相关的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掌握获取和运用学习资源的方法。在学习支持方面,为学生提供关于学习方法、知识点、课后答疑、论文指导等方面的帮助。地方农业院校也要考虑学生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学术能力,以及对学生的指导能力。
  5.学生评价
  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学反馈意见,从教师讲授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学礼仪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这门课程后的自我评估,从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学习效果、所获得的专业能力等方面对自己进行科学评价。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见图2。
  (四)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保障措施
  1.全方位的教学评价管理体系是基础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教师发展组织机构的管理,要建立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主、学院为辅的教学评价管理体系,评价过程要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校级教学督导、院级教学督导、人事处、各学院负责人组成专家组,共同对教师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协调各部门共同完成教师教学评价工作,确保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运行。此外,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学评价的基层负责单位,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学院内部教师教学评价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并积极落实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学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安排。
  2.持续性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是关键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建立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汇总同行专家评价结果、学生评教成绩,鼓励教师开展中期学生反馈活动,定期向教师反馈教学问题,并组织教学专家对教师进行教学咨询答疑,使教学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作出评判,更是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的依据之一,从外部动力上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监测平台是核心
  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评价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教学评价开展提供了便利,科学的系统化质量监测平台在保障教师教学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层面建立了“评价—反馈—改进”教学质量改进机制,通过信息化教学监测平台,能够深入挖掘、分析数据,可以量化教学评价结果,为学校掌握教学现状、完善教学制度、开展学情分析提供科学、准确、可视化的数据。其次,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及时查看评价情况,掌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不断关注个人专业能力成长,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实现从站稳讲台到精进教学再到卓越教学的职业理想。
  三、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质量,构建基于教师教学发展的评价应是质量共生体应然之义[3]。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是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与挑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教学学术理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为有效解决教学与科研失衡的问题,提高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教学工作的创新性,需要逐渐强化教学学术理念。学校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学术氛围,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形成主动发展的教学创新意识;教师个人要重视研究性教学,通过组建教学共同体等形式,对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创新等展开深入研究,以教研教改课题形式立项研究,深入挖掘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在教学研究中不断解决问题,突破教师职业发展瓶颈,拓展教学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二)创新教师培养机制,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增长
  地方农业院校要依托学科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师个人发展特长,制定能够满足符合教师职业成长规律、适合各个阶段的系统化教师培养机制。在培养形式上注重从单一的培养模式向“专题+实践”的培养模式转变,不仅加强对教师教学学术视野、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培养,也着重考虑培训所学是否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内容上不再是大范围的一致化,而是考虑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的发展需求,与学院联合培养,使教师培养工作更专业、更细化。此外,还要从教师层面,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合作交流与竞赛,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应为青年教师配备与其学科背景相近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型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通过教学观摩、助课指导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设立教学类竞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为教师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地方农业院校之间也可以建立教师培养合作关系,鼓励教师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三)提升教學反思意识,形成教师自主发展动力
  教学经验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渐完善,才能真正成为对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的有益经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提倡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真正认识反思意识的重要性。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知识整合与创新的过程。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使教学反思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对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发展的外部动力是保障条件,内在动力才是关键,通过教学反思意识的培养,鼓励教师形成自主发展意识,促使其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进行教学咨询、开展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周萍,纪志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2):81-83.
  [2]黄定成,赵静.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分析[J].科技广场,2016(12):161-163.
  [3]胡昌送,高月勤,杜瑞军.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80-84.
  Research on Teaching Ability and Evaluation of Teachers in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en Dichen, Wang Hui, Du Rui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teachers in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ck systematic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imbalance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sufficient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less cooperation among teachers, which restrict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of“student-centered”and“result-oriented”, we adopt the method of“school expert group evaluation + college expert group evaluation + student evaluation” to buil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The path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academic concept of teaching and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search; innovating teacher training mechanism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eachers’business ability; and enhancing the awareness of teaching reflection to form the motivation for teachers’independ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Author  Shen Dichen, researcher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1); Wang Hui, researcher assistant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u Rui,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周兰珍(1965- ),女,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常州,213001);朱林生(1962- ),男,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志华,江苏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基于产教融合与多元协同的卓越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2019JSJG004),主持人:朱林生、周兰珍;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多样化生源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分型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主办  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  19826312 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价值坐标 周作宇 马佳妮 《教育研究》 2017年第12期 11800字  19826313 走向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与策略 徐小洲 倪好 辛越优 《高等教育研究》 2017年第12期 9900字  19826314 合作治理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模式、困境及
期刊
作者简介  吴敏(1982- ),女,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副教授(乌鲁木齐,830000);赵建梅(1965- ),女,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XJGZYB2017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 工匠精神培育已经在全国掀起热潮,但是,工匠精神培育在高职院校的现实境况与应然期望并不吻合,工匠精神必要性认识不足、工匠精神内涵模糊、培育主体单一、客体主动性不足、经验欠缺以及其他未知因素正困扰着工匠精神的培育。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明确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来定位工匠精神培育目标、通过搭建共育平台来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主体的互动与协同、通过开展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来探寻与积累工匠精神培育方法、通过打
期刊
作者简介  徐雪平(1979- ),男,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漯河,462002)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心理资本理论视角下医学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促进研究”(212400410191),主持人:徐雪平;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大健康背景下以‘三张处方’为导向的医学生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2019-JKGHYB-0  550),主持人:赵
期刊
作者简介  吴玺玫(1965- ),女,开封大学科研规划处处长,教授(开封,475000)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河南省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2021JKZD20),主持人:吴玺玫  摘 要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发展阶段,高职院校需要从类型教育的使命出发,追求科技成果转化实效,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从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环节为切入点
期刊
作者简介  王雪冬(1968- ),女,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财务处会计(长春,130052)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21年度项目“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JJKH20210193SK);2021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吉林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2021zcy340),主持人:王雪冬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
期刊
作者简介  施南奇(1986- ),男,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干事,助理研究员(无锡,214153);张德文(1983- ),男,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学务部副部长,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  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2021年度招标课题“新发展理念下高职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发展融合度研究—以无锡地区高职院校为例”(WXSK21-C-72),主持人:施南奇;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青年专
期刊
摘 要: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绍兴市职教中心)历经多年探索,建构了“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该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已成为学校打响“高素质、高技能”品牌、全面提升内涵和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本文解读了这一体系的内涵,包括礼仪特色教育原则、礼仪教育系列活动、礼仪养成教育制度、礼仪分层达标方法、礼仪考核评价机制、礼仪师资队伍建设、校本礼仪课程建设和就业礼仪模拟实训等八个方面
期刊
作者简介  劳家仁(1981- ),男,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南京,210023)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与调试研究”(2020SJB0245),主持人:劳家仁  摘 要 职业幸福感对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深度与成效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ERG理论构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模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