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五育融合育人瓶颈及破解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徐雪平(1979- ),男,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漯河,462002)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心理资本理论视角下医学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促进研究”(212400410191),主持人:徐雪平;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大健康背景下以‘三张处方’为导向的医学生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2019-JKGHYB-0
  550),主持人:赵志军;2019年度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创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团队项目“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LYZTD015),主持人:徐雪平
  摘 要 整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对于系统建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时常处于割裂、失衡、博弈的状态,推进五育融合育人存在诸多瓶颈难题。因此,迫切需要根据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高职院校特色,从更新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探索破解策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五育融合;顶层设计;课程思政;教育评价體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3-0071-05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拓展实施路径,整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攻坚难题,亟需学界积极回应[1]。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加快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要把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支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又必须紧紧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开展,这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体现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必然选择。当前,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时常处于割裂、失衡、博弈的状态,既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基于此,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和高职院校的鲜明特色,分析高职院校推进五育融合育人的瓶颈难题并提出破解策略,以期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五育融合育人面临的瓶颈
  今日我们重提五育融合育人,就是顺应时代要求对“怎样育人”“怎样提高育人质量”的科学回答,目的在于通过“融合”“渗透”的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推进五育融合育人存在诸多瓶颈难题,与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背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五育割裂,违背育人初心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2]。新时代,学校教育不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而是让学生在智力、品德、劳动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整体发展。因此,德智体美劳五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五育常被割裂分离,育人目标在逐渐分化,育人过程也在不断“箱格化”,势必导致五育违背育人初心、教学过程不断异化、教学效果明显弱化。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五育时常被分割为相互独立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被分解为五个孤立的目标,进而陷入“五张皮”的尴尬境地。其实,高职院校任何一种教育实践都包含着五育,五育不是孤立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五育虽然在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有所差异,但是任何教育实践都蕴含五育元素,或多或少承担着五育的责任和任务。也就是说,任何一育的实施都是可以融入其他各育的内容,任何一育育人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其他各育的补充。所以,在谈论高职院校如何整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时,既要考察某一育是否能完成育人目标,也要考察各育在育人内容、方式和效果方面的密切联系。
  (二)五育失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目前,虽然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大力推进五育融合育人,但是学校教育出现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体质状况堪忧等问题,偏离了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追求,五育之间在不断失衡、失序[3]。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就是通过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受应试教育及不良思潮的影响,五育在高职院校整个育人体系中时常“各自为政”,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弱化体育、抑制美育、缺失劳育等现象时常出现,严重背离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例如,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专业课程及实践操作课程占据较大比重,音体美等课程被严重压缩,甚至被取消,直接导致师资安排、课时分配等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为解决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被弱化、被窄化、被形式化等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着重回答了为什么要开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目标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开展相关工作等问题,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指导提供了根本遵循。建构体现时代特征的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体系,是切实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本领的重要途径[4]。但是,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误读、误解和误用。例如,职业院校就是教育学生掌握劳动技术技能,不需要专门的劳动教育,这直接导致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目的被遮蔽、途径被窄化、文化被消解,劳动教育在职业院校育人体系中严重缺位、错位[5]。可以看出,要想真正改变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失衡,高职院校要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整体推进,遵循各育的育人规律和特点,给予五育应有的政策保障和资源供给。   (三)五育博弈,没有做到融会贯通
  目前,社会上对五育融合育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和曲解,认为五育中任何一育的所得,都意味着其他四育将有所损失,五育之间是零和博弈关系。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五育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同心同行、共生共美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就是说,五育要从割裂、失衡走向融合,打破以往五育“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钟摆关系,实现五育的真正渗透、有机融通,即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五育融合育人不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简单叠加、补齐拉平,而是将五育聚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并相互渗透,从而实现整体五育的生成,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智育,根据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高职院校“智育独大”的现状,势必造成对其他四育的忽视,阻碍了整体性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推进五育融合育人要超越学科界限,在目标制定、内容筛选、实施过程方面进行融合,实现五育整体育人功能。有学者指出,五育融合育人,是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的整体体现,通过五育融合使学校进行革命性变革,重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打破各育的边界和壁垒,建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进而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总之,高职院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从割裂分离、失衡失序走向融会贯通,必须在尊重各育特有育人功能的基础上走向互通融合,让五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努力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增值赋能。
  二、破解高职院校五育融合育人瓶颈的策略
  整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既是应对新时代高职教育面临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职院校育人质量独特鲜明、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整体育人功能,进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高职院校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迫切需要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保障,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教改革”、重构管理体系等。本文试从更新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破解高职院校推进五育融合育人瓶颈难题的策略,从而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更新教育理念,补齐思想认识短板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钳制及工具化、短视化人才评价导向的影响,五育之间割裂、失衡、博弈、甚至相互对立现象时有发生,五育丧失了应有的整体育人功能,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五育如何融合认识模糊,迫切需要转变思想观念、补齐思想认识上的短板。
  五育育人目标需和谐统一而不应过度分解。目前,社会上有种误解,认为五育可以相互替代,并在实践中尝试以条块分割的形式实现各自育人目标[7]。事实上,五育虽有各自独特的育人功能,在育人体系中也各有侧重,但五育又是辩证统一的,育人目标都是直接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五育育人目标需和谐统一而不应过度分解,要将各育育人目标实现有机衔接和整合,统整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范围内。
  五育育人内容需相对均衡而不应平均用力。目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出现了智育主导下的“疏德”“弱体”“抑美”“缺劳”的现象,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方式单一,导致整体育人效果不佳。高职院校虽然也采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形式推进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有效的评价标准,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五育育人内容应相互包容,融合為一个有机整体,在互育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然,五育育人内容不应平均用力,一味追求课时、师资等数量上的绝对平均,而是五育地位、功能上要达到相对均衡,内容上的多寡应充分考虑各育的育人规律和特点。
  五育育人过程需协同并进而不应过度隔离。在高职院校育人体系中,虽然五育存在规模、条件、评价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在育人的地位上是平等的,五育都应充分享有无差别的学科建设、课时保障等方面的权利。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总结各育育人规律和特点,协同并进地贯彻落实到教育实践当中。同时,高职院校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对发展相对滞后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予以扶持,激发和凝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整体育人价值追求,从而促进五育的共同健康发展。
  (二)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整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对五育融合育人整体布署,促进同向发力[8]。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统一认识,提高站位,搭建行动框架,使五育融合育人理念落地见效。
  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建构课程规划。高职院校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支撑,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而且使学生具有职业发展所必需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例如,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等文件精神,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础宽厚、德技融合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与服务人才。必修课程围绕培养目标达成、执业资格考试课程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军事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拓展(选修)模块课程。公共选修课立足于学生发展需求及兴趣爱好,设立了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健康与保健模块、职业素养提升模块、人文与艺术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模块、人文与艺术模块为限选模块。专业拓展(选修)模块课程主要结合国家1+X证书制度,基于“专业+方向”的思路增设,如护理专业开设有老年护理、婴幼儿护理与保健、ICU护理、口腔护理课程模块等。选修课程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学校根据文件精神和学生培养要求,合理设置授课学时,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授课总学时数均高于3000,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4,选修课教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0%。   系统建构课堂体系,实现课堂相互补充。高职院校要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仅靠第一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系统建构课堂体系,实现课堂相互补充。第一课堂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制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标准等,利用标准规范人才培养过程。第二课堂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艺体育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例如,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对学生见习和跟(顶)岗实习制定了见习标准和实习标准,并结合标准对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严格落实医院实习期间的出科考核,规范医院(企业)见习、实习管理。此外,学校规定各专业学生集中在医院(企业)跟(顶)岗实习时间均在8个月以上,实践性教学学时在总学时的50%以上。
  (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思政教育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创新转变,是思政教育理念的升华、思政内涵的转型和思政体系的重构[9]。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养,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努力建构职业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其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共同发力,努力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进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根据课程特点,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系统梳理并精准厘定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努力做到门门课程讲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10]。因此,必须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规范专业课程之间的边界并有所侧重,构建分科、分类、系统、连贯的思政元素挖掘体系。例如,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构建了“1门户2平台4层级6模块”的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有效解决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中素材挖掘能力不足和思政育人资源匮乏的问题[11]。
  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实效。以往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常以“专业+思政”的形式出现,即将课程的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并未细致考察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关系。这种嵌入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由于无法兼顾课程思政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课程思政建设也容易流于形式。要想真正解决嵌入式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弊端,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把价值观塑造融入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当中,尽量避免思政元素随意、碎片化地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此外,专业课程没有必要每个章节都引入思政元素,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是一个隐显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不能将课程思政打碎后与专业课教学简单相加。高职院校要引导教师转变育人理念,自主挖掘和合理运用思政元素并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才能高质量培养有专业知识、有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建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把握正确的育人导向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2]。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彻底扭转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倾向。因此,为了保障高职院校整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必须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把握正确的育人导向,通过制度的力量促进五育融合育人效果的提升。
  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育人目标。高职院校整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就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五育的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及育人实施过程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的动态活动过程,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五育融合育人的评价标准要涉及到五育有没有实现真正融合、有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指标,做到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优化评价指标,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高职院校整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的评价指标,可以围绕五育的融合程度和育人程度两个方面科学制定。五育融合程度主要看五育是否实现整体育人功能,这不仅要看育人效果,而且要关注育人过程。要着重考察五育在规模、条件上是否相对均衡;五育在发展机会上是否相对平等;五育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程度上是否具有关联性;五育融合理念是否真正渗透到教学过程、组织管理、文化建设当中。五育融合育人程度主要看是否真正培育學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例如,高职院校要围绕产业升级和国家战略新需求,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及技术伦理培育作为学生德育评价的内容;将职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学生智育评价内容;将身心和谐发展和意志品质作为学生体育评价内容;将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学生美育评价内容;将职业技术技能和劳动观念作为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内容。
  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教育评价不仅是一种保障机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探索推进五育融合育人评价的奖惩机制,对五育融合育人评价优秀的系部及教师要给予表彰,对落后的要加强督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切实改变目前体育、美育、劳动素养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弱化或缺失的情况。高职院校整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需建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紧紧把握评价体系的育人导向,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和过程化。
  总之,整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五育之间时常处于割裂、失衡、博弈的状态,亟须消除对五育融合育人的误读、误解与误用,针对推进五育融合育人的瓶颈难题探索破解策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參 考 文 献
  [1]宣小红,史保杰.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对2020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的分析[J].教育研究,2021(3):41-45.
  [2]乔锦忠.补齐劳动教育短板,重构“五育”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2018(21):33-35.
  [3]李建华.“五育”并重发展素质教育[J].人民教育,2018(21):40-42.
  [4]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快建成教育强国[J].旗帜,2020(12):8-9.
  [5]徐雪平.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及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2):15-18.
  [6]刘登珲,李华.“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5):85-91.
  [7]宁本涛.“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5):1-5.
  [8]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16.
  [9]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90-92.
  [10]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86-90.
  [11]刘艳艳,顾润国.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1(2):64-68.
  [12]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01).
  Bottleneck of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racking Strategies
  Xu Xueping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ive education programs and realizing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and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at present, the five educations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often in a state of fragmentation, imbalance and gaming, and there are many bottlenecks and problems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ive education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updating the education concept,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ful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and thus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s; top-level desig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uthor  Xu Xuep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46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工学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是司法警察类院校为培养监狱干警而开设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开发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关键词: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 司法警察 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  一、“工学结合”背景下监狱警察专业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
期刊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是一种行动与实践。为解决中职学校劳动素养培育途径不畅、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不强、劳动体验匮乏、劳动教育主体和阵地分割等问题,早在2009年,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就开始探索劳动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构建校园劳动教育文化。打造劳
期刊
摘 要:WebQuest教学模式,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探究意识等各项综合素质。本文结合网络教学课件《汽车工业概况》,探讨WebQuest教学模式与学习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WebQuest 主题网页 探究学习  课 题: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中职〈汽车文化〉教学有效整合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
期刊
作者简介  于立国(1971- ),男,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校长,教授(承德 ,067000);高海军(1990- ),男,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讲师,理学博士;杨博、鲍远通、胡靖宇、孙剑波,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河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20200502065),主持人:于立国  摘 要 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技术
期刊
作者简介  高利兵(1963- ),男,安徽省宣城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宣城,242000)  摘 要 为加快发展区域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安徽省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以“项目”驱动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在办学方向、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学校管理、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项目谋划启动、团队建设、过程管理、资源保障、评价验收等方面获得了经验
期刊
作者简介  兰俊宝(1961- ),男,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部主任,正高级教师(济南,250002);宋明国(1972- ),济南旅游学校高级讲师;王金庆,济南市长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王康,济南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基金项目  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市域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有效性推进研究与实践——以济南市为例”(2018JXZ2014),主持人:兰俊宝  摘 要 学校是
期刊
作者简介  周兰珍(1965- ),女,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常州,213001);朱林生(1962- ),男,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志华,江苏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基于产教融合与多元协同的卓越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2019JSJG004),主持人:朱林生、周兰珍;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多样化生源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分型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主办  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  19826312 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价值坐标 周作宇 马佳妮 《教育研究》 2017年第12期 11800字  19826313 走向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与策略 徐小洲 倪好 辛越优 《高等教育研究》 2017年第12期 9900字  19826314 合作治理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模式、困境及
期刊
作者简介  吴敏(1982- ),女,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副教授(乌鲁木齐,830000);赵建梅(1965- ),女,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XJGZYB2017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 工匠精神培育已经在全国掀起热潮,但是,工匠精神培育在高职院校的现实境况与应然期望并不吻合,工匠精神必要性认识不足、工匠精神内涵模糊、培育主体单一、客体主动性不足、经验欠缺以及其他未知因素正困扰着工匠精神的培育。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明确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来定位工匠精神培育目标、通过搭建共育平台来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主体的互动与协同、通过开展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来探寻与积累工匠精神培育方法、通过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