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两个老人的一个假设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ke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年底,我听说了一个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最近我又听说了一个99岁的老人的生活。比较两位老人的命运,我不由得感慨万千。
  关于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是她的大孙子讲给我听的。她是个农民,一直到70多岁也下地干活,90多岁了,她还一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直到最近一两年她才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作为一个农民,她当然没有退休金,晚年就完全要靠儿子赡养。据她的大孙子说,她先是靠大儿子生活,日子还过得去。后来,她到小儿子家生活,日子就艰难了。特别是最后一两年,她竟然一日三餐都吃不全,更说不上什么有营养的。有时大孙子送一点好吃的去,但没有时间喂她,让他的叔叔喂,可后来一了解,他的小叔叔竟没有喂老人家。
  见奶奶盖的被子不暖和,大孙子就送去了一条羽绒被,可他的叔叔也不肯给老人家盖,说是老人活不长了,要是给她盖了,她死后,被子就没用了。一條被子几百元,烧了可惜。有一次,大孙子责怪叔叔和婶婶不能及时给老人送饭,婶婶竟说:“她已经102了,难道她还能活100岁?”去年年底,老人去世了。她的大孙子说,老人是冻死的,饿死的,叔叔将她当成一个负担,不想让她活下去了,将她虐待死了。
  关于99高龄老人的生活,是他的外孙女讲给我听的。老人是离休的,一年拿13个月的工资,每个月2700多元。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每个月给儿女们各发400元。一年下来,到了年底如果还有结余,他就给儿女们再各发几百元上千元。老人对儿女们好,儿女们对老人也好。老人想吃什么,儿女们总要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什么东西能让老人延寿益岁,他们就让老人吃什么,为了不让他在床上躺的时间过长,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劝他下来走走。只要外边没有大风,阳光充足,他们就搀着他在乡村的路上散散步。一个70多岁的儿子甚至还教老人做广播操,虽然动作很是可笑,毕竟也活动了筋骨。他的外孙女说,种田的人一个月到哪里去挣400元?她外公活一天,做儿女的就跟在后边享一天的福。
  听了两个老人的故事,我在感慨之余,作出了这样一个猜想:如果两位老人的待遇交换一下,102岁的那位老人每月有2700元,而那位99岁的老人分文没有,结果会怎么样?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的孝子,无论遇上什么情况,他们总要尽最大努力让父母感到幸福,也许那位99岁高龄老人的儿女们就是这样的孝子,即使他分文没有,他的儿女们会同样精心地照料他。但是,有没有可能因为他分文没有,他们也将他当成负担了呢?那位102岁高龄的老人一个月有2700元,也能每个月给她的小儿子千八百的,那这个做小儿子的有没有可能像对待财神爷那样对待母亲,希望她活到200岁呢?现实生活告诉我,虽然对此不能作出完全肯定的回答,但也不能作出完全否定的回答。
其他文献
我在念中学那会儿,总是受到女友父亲的威胁。我知道,他总怀疑我会对他女儿做出什么越轨的事儿。每次他开门一看见是我,就立刻装出一副和蔼可亲而实际上却凶神恶煞的表情。在握手时,他将我紧紧捏住,就像要把碳原子硬压进钻石一般。  多年后的现在,终于轮到我身为人父了。每当想起以前为了约会而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我就一心想让女儿的那些求婚者体验一下更难受的感觉。我的座右铭就是: “在客厅里就将他们折磨得筋疲力尽,
期刊
最悲壮的“绝响”。南宋诗人陆游,一生为抗金复国呼吁呐喊,虽壮志未酬,但临终时一首短诗《示儿》,“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足以让他千古不朽了。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支也有类似美谈,他终生为祖国独立而奔波呼号,冲锋陷阵,临死时最后一句话是:“与祖国同在。”爱国之心令人叹为观止。  最洒脱的“绝响”。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因“哭庙”案被判斩杀。刑场上,刚逾知天命之年的金圣叹,泰然自若,临刑不惧,昂然地
期刊
10多年前,在长江岸边,一群学生面临着毕业。在一位高数老师的最后一堂课上,他问学生:“你们见到的阳光是现在的吗?”  學生说:“当然是现在的阳光了。”  老师说:“错了,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发出的光线需要走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阳光,是太阳8分钟之前发出的,而不是现在的。”  老师继续说:“恒星中,有一颗叫天狼星,它距离我们地球10光年,而牛郎和织女星,距离我们27光年,他们
期刊
在北京,有这样一家饭店,世界各国驻华大使几乎都去过,成龙、周星驰、张国荣等明星去过,比尔·盖茨也慕名而来。美国财政部长鲁宾就餐后,什过菜金,又从包里拿出1美元,写上“感谢伟大的晚餐”,然后,签好自己的名字,郑重地赠给饭店。  饭店坐落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厨师是一家人,全是业余的,老爷子厉善麟是清华大学数学教授,几个儿女,有的是室内设计师。有的是医生。饭店没有菜单,客人来了,
期刊
女儿安芬妮今年5岁。一年前我和她妈妈芭芭拉在芝加哥协议离婚时,承诺并将以下这个口头约定遵循至今:彼此都要永远爱她,决不能让我们离婚的阴影伤及她幼小的心灵,要让她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  我曾经多次和安芬妮探讨,人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一诚实、善良、勇于承担责任排在了至关重要的前三位。  当然,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撒谎,当安芬妮将幼稚园的拼图游戏板偷偷带回家,并撒谎是同班的杰
期刊
我一般不太愿意在毕业典礼这么隆重的场合上演讲,原因之一,令天在座的人都不是为了听演讲而来的;方帽子拨穗才是真正的期盼,所以对演讲者很容易心生厌恶。原因之二,大学毕业典礼被认为是人生的重大时刻,一个演讲要背负这么超负荷的深刻意义,我觉得难以承受。原因之三,场合太严肃、太隆重了,我就会想起马克·吐温处理这种场合的手法——他会在最庄严肃穆的一刻,让一只脏兮兮的小土狗突然窜上台来对着演讲的人汪汪叫,让他手
期刊
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镇初中时,校长亲自把通知书送到我家,他点头哈腰地迎了出去,说,怎么能劳校长大驾啊,然后谦卑地又是泡茶又是递烟……我就更瞧不起了,他一个堂堂大男人,竟然靠沾我的光,拉拢校长。  一直以来,我跟他的关系并不好,他虽然是镇初中的语文老师,可是,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土得掉渣的农民,他对土地的兴趣远远大过教书。只要一有空闲,就钻到庄稼地里去。他从来不过问我的学习,我遇到难
期刊
刚去那个城市的时候,时间紧,随便租了一间平房。屋子里很潮,又暗,门前一株香椿树遮住了窗口的阳光,好在我很少在屋子里闲呆,回来倒头就睡,睡醒了锁门上班,住处的好坏,也就无所谓了。  那天醒得早,去墙角挪动一个花盆,竟发现那里长出一棵小香椿树!地面是红砖铺就,香椿树从砖缝里钻出来,树高已达膝盖,叶片绿中带红,长得蓬蓬勃勃。我盯着那棵树,感觉不可思议。很明显,是门口那棵大香椿树的根须伸到这间屋子的地下深
期刊
20世纪50年代:最可爱的人、五年计划、和平共处、多快好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穷二白、纸老虎、抗美援朝……  20世纪60年代:四化、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三座大山、忆苦思甜、廣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上山下乡、老三届、修理地球、大炼钢铁……  20世纪70年代:农转非、样板戏、传帮带、计划生育、开后门、拨乱反正、集体婚礼、喇叭裤、铁饭碗、暴发户、独生子女、四项基本原则、向前看、马大哈  20世
期刊
敬爱的罗格先生:  您好!  我认为,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正在进入一个误区,具体说来,就是越来越重视体能上的“更快、更高、更强”,这种导向,势必把人类朝“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潮流上引,这是极不利于历史发展的,而适当引入智力竞技项目,已是当务之急了。  在引进的范围中,国际象棋、桥牌、围棋等因其普及面小、群众基础不广、可视性差而不能作为首选,遍观当今天下,最能担此大任的,只有中国的国粹之一:麻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