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建构未来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著名的组织变革领袖汤姆·彼得斯曾经振臂高呼,中层没有未来。组织变革的最终方向将是去层级化,甚至公司总部也将逐步消亡。彼得斯的理由很简单,在公司全球化运营的时代里,传统的科层架构将会大大妨碍信息的流动,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效率。因而,流程变革的目标就,是要扁平、扁平、再扁平!
  但是,和西方组织管理观念相反,东方的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管理一直以来都在倡导中层才是企业内部的“定海神针”。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认为,在进行组织变革的时候,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自上而下”或者是“自下而上”的形式,而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强大的中层团队。“承上启下”并不是指简单的对上峰指令的上传下达,而是努力做到将领导者的战略愿景和自己团队的“知识体系”相融合,简单来说,就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不同于笛卡儿“两分式”的思维方式,东方哲学中一直没有非此即彼的模式。“是”与
  “非”皆是因为对方的存在而产生意义。在管理理念上就是并不存在简单的“上”与“下”的概念,两者之间必有一个“中”。而“中”的作用在于调节与融合。
  野中郁次郎认为,在西方企业界用各种方式学习日本式管理的时候,他们虽然拿到了方法论,包括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但是为何仍然无法完成超越?是因为西方自笛卡儿时代就形成固有的心智模式无法领悟到东方“合一”的思想,因而日本企业利用中层强大起来的过程,也是西方企业无法认识到的。
  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讲,中层现象会是东方式企业的独特风景,甚至是竞争优势,它是哲学流派的体现。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中层需要通过三种途径体现自身:
  执行,在某些时候就是简单的上传下达。中层必须先让团队的成员知道企业的愿景和战略规划。然后,利用自己的斡旋能力,将员工的个人经验与企业愿景相结合,从而为推动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知识。
  学习,这是一种面对过去和未来的能力。中层和领导者、员工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占据了组织上最好的“观景平台”。他们既可以鸟瞰,也可以瞻仰。因此,他们有着对企业发展独特的推动能力。培养这样的能力,需要学习。这里的学习和上一点的内容息息相关,就是要学习如何将战略与个人经验相融合,从而完成将“暗默知识”转变成“表象知识”的工作。
  创新,基于执行和学习能力之上,这是中层的一个最终使命。中层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组织的发展提出创新建议。
  因而,我们不能简单认为中层会成为历史,就像科层体制无法消亡一样,这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扁平化是我们为了追求卓越绩效而形成的理想,最多也只是在努力淡化中层的层级数量。尤其对于中国那些处于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讲,利润提升并不是在沙滩上盖房子!
其他文献
在一场球赛中,中场落后的球队能否反败为肚?通过搜集两队比分差距都控制在10分之内的6572场美国大学篮球赛的数据,研究者发现:在中场休息时具有较大领先优势的球队往往会赢得比赛。在中场休息时领先6分的大学生球队,80%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当差距减少至1分时,落后队伍的获胜率反而高达51.3%。因此,相比那些一路领先的球队,在赛程中期稍稍落后的球队最终胜出的概率更高。  研究者设计7一个竞赛游戏加以
期刊
企业如同生物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遗传密码,正是这些“密码”决定了企业的形态和发展,乃至变异的种种特征。60年来,企业基因不但在中国企业内部反制,也在彼此之间相互传播,使得中国企业表现出一些不同于西方企业的特质。  红桃K药业、亚细亚商场、太阳神集团、健力宝集团……在我们的评选名单里,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如今大多已掩没于尘埃。中国60年的商业舞台上,明星企业如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大多数企业似乎都
期刊
鼓励管理创新的土壤应该是—个从领导者到制度、文化、工具的完整体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了征途,取得了成效,并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例如在本次评选中得票数最多的海尔和阿里巴巴。  梳理中国企业的60年,在这幅恢宏的画卷里,我们能触摸到中国企业顽强的生命力、有效的灵活性,以及强有力的进取精神,然而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庞大群体非常明显的被动因应性,它们就像是一个个机关,只有在被
期刊
百度与谷歌中国在搜索引擎领域缠斗的跌宕起伏,一直以来都是一副在决战中较量的姿态。随着“商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在中国成为现实,谷歌中国正从败局中起身。  詹姆斯·穆尔(James F.Moore)在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一书中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这种经济联合体不是企业间简单的结合,而是以互利的方式共同进化。他指出,“商业生态系统”日益增强带来
期刊
回力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品牌。事实上,回力的品牌声誉在海外已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它也借奥运营销专卖店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盈利。抛开回力目前所担负的包袱,若能好好包装品牌,回力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首先,回力应做的是抓住品牌的DNA,再通过整合传播的方式利用有影响力的人来做代言。其次,扩大品牌的形象,对于观有的顾客,可以让他们组织出一个专门的社群,从而创造品牌的精神令爱好者追随——这种精神不一定非要
期刊
老品牌复兴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这个问题带有很多共性。不仅仅是“回力”的问题,而且是很多中国民族品牌都要面临的问题  周炜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回力面对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市场比较紧缺,没有太多的竞争因素。所以,回力鞋有它自身的一些吸引消费者的地方。但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才成立的,并不代表还能吸引今天以及将来的消费者。即使今天一些消费者对“回力”鞋怀旧也都是基于对那
期刊
培育企业家精神的花朵,既需要企业家内在人格的种子,也需要外部制度和文化条件的滋养。中国的企业家精神随着近30年经济的迅猛发展而蓬勃生长,但由于文化与制度尚未达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它就像“错季”盛开的花朵那样,看似娇艳,实则脆弱。  在一个气候异常的深秋,植物园里的桃树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植物学家说,桃花的“错季”开放缘于全球变暖的气候——原本,这样的美丽应该在4个月之后的春天绽放。植物的早熟是为了
期刊
2009年的前4个月,在国内外贸服装销售额同比下降20%的情况下,利锡拉链却实现了与去年持平的销售额。而在此之前的2008年,利锡拉链也在国内外贸服装市场的一片亏损中,实现了同比16%的增长。老蔡凭的是什么呢?    如果他不是在认真记笔记,而且不时像其他同学那样举手发问,没准你会以为坐在复旦大学国学课堂里戴着老花镜的老蔡是一位老教授。  然而,今年62岁的老蔡的的确确是那个班上的一名普通学生,尽
期刊
中国服装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共识,在历次经济危机中,总有一些优秀企业化“危”为“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们能给中国服装业哪些策略上的启示呢?  犹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正逐步转变为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已远远超出金融行业,并向各个不同行业、不同国家和地区蔓延。在这场风暴中,中国的服装行业也未能幸免。  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国服装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尔
期刊
中流砥柱    廉奇志:在给企业做流程改造的工作时,我们发现企业都希望打破边界,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组织。但是企业并不否认中层管理的存在。流程管理,并不意味着不能有中层管理,扁平化的管理也不一定就是没有中层。我们说流程管理,包括我理解任正非前一阵子说的,以前线作战部队为一个单元,后端的职能部门以服务为导向,并不是说不要后端职能部门了。这只是他用企业内部的语言,来表达一个流程再造的概念而已。  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