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不死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we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流砥柱
  
  廉奇志:在给企业做流程改造的工作时,我们发现企业都希望打破边界,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组织。但是企业并不否认中层管理的存在。流程管理,并不意味着不能有中层管理,扁平化的管理也不一定就是没有中层。我们说流程管理,包括我理解任正非前一阵子说的,以前线作战部队为一个单元,后端的职能部门以服务为导向,并不是说不要后端职能部门了。这只是他用企业内部的语言,来表达一个流程再造的概念而已。
  所以,我认为,中层在组织领域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是有幅度的,比如说1个人下面有10个下属的时候,可能还管得住,他每天还会知道人们在于什么。但是,如果下面有100个人的话,可能就管理不过来,所以要有一个层级架构。最高层理念的传达,了解员工的动态,包括整个职能完成,在这些过程中,中层都起到了枢纽的作用。
  经常有人会说,中国企业的执行力不足,其实就是指中层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即使高层管理人员的战略意图再清晰,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过程,企业依然会出问题。
  丁好武:在流程管理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岗位的设定是很难做到特别清晰的。在这种情况下,是需要中层或者部门经理层,进行及时的协调和调度。
  廉奇志:我们看到很多的民营企业,老板在企业从小变大的过程中一直在起着非常核心的作用,所以造成很多事情的决策和协调,最后都是老板一句话说了算。国有企业不是,它的人才比民营企业强很多。
  我听很多民营企业老板说,每天工作16个小时都觉得不够,下面的经理碰到大小事都会向他请示,给人的感觉是他一放手的话企业就不行了。这说明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很不明显。比如说采购,在民营企业,中层扮演了只负责递交签字单的角色,结果就导致中层的职责根本没有落实,整个层级干部都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凡事听老板的。
  丁好武:这恐怕不完全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问题,国外的类似民营企业,实际上的家族性企业,也都有这个问题。这是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决定的。在实践中,不是老板不想交权,而是一旦交权以后,其他人因为是打工者的身份,在真正出现风险后,无法承担责任。
  廉奇志:在现实情况下,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层真正发挥的价值和作用,会有差异。但是不管什么差异,我们不认为民企的中层没有发挥作用,就该撤销这个层级。
  按企业的行业特点分,中层发挥的作用也会不一样。比如说高科技企业,非常强调员工的创造性和个性,企业观念是比较淡的。比如像咨询公司。如果把咨询顾问的头衔拿掉的话,是肯定不行的。因为这代表了一个人的地位和层级水平。
  在企业进行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减少中间的层级并不意味着是在否定中层本身的作用。
  
  领导力“偏向”
  
  朱琼: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可能跟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关系不是特别大。我觉得是不是跟企业领导者释放领导力的素质更有关系?
  比如,一个人事无巨细,什么都想管,而另一个人大小事都想别人管。在这样不同的领导人的意识下,中层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像海尔的张瑞敏,他可能觉得,对手下不放心,很多时候就不放权,造成底下的人没有承担风险的机会和责任。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如果高层要执行的目标执行不下去的时候,他可能想的不是自己的错,而会想到中层执行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丁好武:如果说一个民营企业在一个行业里面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个民营企业的掌门人经过了多年的磨炼,这种情况下产生一种自负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老总可以考虑把一些责任分解,权力下放,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中层的作用。
  郝亚洲:那么中层是否会成为一个摆设呢?
  廉奇志:“摆设”这个词不是很恰当,其实还是要看中层在这个组织中的作用。中层,不光是执行上面制定的决策,同时还应该把责权利区分清楚。更多的是执行权,把下面的人管好,但是一旦涉及重大决策的时候,还是要上面人来定。中层就是要执行。
  孙立金:这可能还跟中层的评价机制何关系。中层肯定是一个中间层,如果决定权力太大就变成老板了,如果什么功能都不发挥,就变成基层员工了。关键是评价机制,组织对中层的导向要求是什么,希望他做到什么程度。
  朱琼:这种评价机制,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企业背景下,或者企业文化下造成这样的结果?因为有的时候绩效考核的指标是定任那儿的,但是有时在整个企业内部,有的经理之间互相推诿,那么怎么可能让目标准确无误地执行下去?
  孙立金:部门扯皮肯定不是主观的。一定是客观的原因,使得各个部门之间,要么流程不合理,要么意见不统一。要求一个组织里面所有的层级成员达到最佳状态,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现在很多时候对一个东西评价过高,非要说它发挥了多大作用。如果作用过大了,它的上级和下级又该怎么办?
  
  中层的两难
  
  朱琼:前一段时间比较流行一个叫《潜伏》的电视剧,里面对军统内部中层干部之间互相推诿的描写就很细致。
  丁好武:《潜伏》在两个方面可以作一些探讨,一个是整个架构里面,高层的思维方向会主导中层的做事风格和导向。还有一个,在特殊年代里,机关里面人跟人之间可能勾心斗角的事情,比一个高效运转的企业肯定要多很多。尤其是一个企业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下,人跟人之间的扯皮,应该会有一些。
  另外,中层不能简单地被概括为就是决策层,或者就是执行层,这个不科学。这里面要有一定的权限,但是如果通过一套机制,一套组织架构,把这些权限划分得很明确,我感觉也是很难实现的。
  有人说管理是艺术加诉求的结合。简单的划分会扼杀中层的创造力。这个层级本来是很活跃的,思路在整个执行过程当中可以丰富高层的思想,并产生更好的创意。
  朱琼:数据是一个指标性的东西,你讲的需要一些艺术来处理这样的事情。领导者在发挥中层作用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艺术来做这样的一些事情?
  丁好武:一方面,领导者自身要有一个很清晰的。能够带动整个单位往前发展的战略。要让你的中层传达给员工,让他们对组织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要有一种工作激情,这种激情会传达到高管层,也会传达到中层。
  朱琼:中国有一些企业的老板,在下面每个岗位设两个相等的职位,他永远让他的下属之间彼此处得特别不好,但是他跟他的下属关系都很好。比如英特尔就是这样。
  廉奇志:GE也有,就是所谓的AB角。要求每一个经理人,都应该培养出一个能代替你的人,然后才能升迁,否则的话就一直在这个位置上了。设立双核领导的目的不同,有的纯粹是为了牵制,有的是为了人才的培养。管理上没有是非,没有说哪个东西一定是对的,哪个东西一定是错的。这么做可能是为了防范某种风险。
  
  坚实的中层=企业未来
  
  郝亚洲:未来最终能够决定中层发挥什么作用的,来自市场机制的检验。比如说可能用流程,就可以运作了,中层到底在中间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不太清楚。但是有一些公司,就非常依赖于中层的工作。我想知道,有没有一些共性的特点,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性质是什么样,无论中层在治理结构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在未来的组织。告诉中层,你要做什么?
  丁好武:第一,要有责任心。企业决策的成分不是没有,但是更多的东西在于执行,我想体现出的是一种责任心。
  第二,沟通和协调能力。另外,我也是希望作为中层来讲,要有创新的能力。就是说在工作的执行过程中,从决策,到执行,再到结果,需要有一个评价。中层在某些方面的思考,可能比高层更深,中层对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展的思路,提出的意见可能会更全面一些。
  至于创新动力,要在当初给他明确职能的时候,对他很明确地有这方面的要求,这样就能在日常的管理行为中体现出来了。
  还有一点,就是他将来的潜质。他要能够站在更高一层来考虑问题,他的视野也会比别人更广阔。
  廉奇志:我想到柳传志说的那句话,作为高层是搭班子,定目标,带队伍。对应到中层,第一个目标可能管不到,第二个应该是执行战略,但是第三个带队伍,无论是中层、高层,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
  冯小刚影片中有一句话,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是人才。特别是那种快速成长的企业,最缺的就是中层人员。像万科,在100亿元的时候提出要到1000亿元,最担心的是人才,所以从国外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进来,也是想补这个短板。特别是对中国的企业,我想目前糟糕的经济态势过后,可能又是一个快速发展期,必然对企业中层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能光靠高层上面拍拍手,去指明方向,其实更多的执行是在中层。
  我们经常比较顺驰和万科的发展。顺驰刚开始发展那么快,说倒就倒了,核心在于没有一个中层支撑这么大的企业规模去运作。企业就好比人的骨架,当长到青年人的时候,小孩的骨架是撑不起来的。
其他文献
要实现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民用,必须经过技术和市场的两个过渡,这是电动汽车在中国发展的现实路径,也是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最有可能领先的地方。至少现在看来,我们不但过于乐观,而且有些事情是做错了。    2009年4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国内外厂商总共展出了14款电动汽车,这是有史以来电动汽车亮相最多的一次国际A级车展。一些国产电动车型甚至最快会在2009年下半年到明年开始上市销售,售价最低的在6万
期刊
在一场球赛中,中场落后的球队能否反败为肚?通过搜集两队比分差距都控制在10分之内的6572场美国大学篮球赛的数据,研究者发现:在中场休息时具有较大领先优势的球队往往会赢得比赛。在中场休息时领先6分的大学生球队,80%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当差距减少至1分时,落后队伍的获胜率反而高达51.3%。因此,相比那些一路领先的球队,在赛程中期稍稍落后的球队最终胜出的概率更高。  研究者设计7一个竞赛游戏加以
期刊
企业如同生物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遗传密码,正是这些“密码”决定了企业的形态和发展,乃至变异的种种特征。60年来,企业基因不但在中国企业内部反制,也在彼此之间相互传播,使得中国企业表现出一些不同于西方企业的特质。  红桃K药业、亚细亚商场、太阳神集团、健力宝集团……在我们的评选名单里,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如今大多已掩没于尘埃。中国60年的商业舞台上,明星企业如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大多数企业似乎都
期刊
鼓励管理创新的土壤应该是—个从领导者到制度、文化、工具的完整体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了征途,取得了成效,并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例如在本次评选中得票数最多的海尔和阿里巴巴。  梳理中国企业的60年,在这幅恢宏的画卷里,我们能触摸到中国企业顽强的生命力、有效的灵活性,以及强有力的进取精神,然而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庞大群体非常明显的被动因应性,它们就像是一个个机关,只有在被
期刊
百度与谷歌中国在搜索引擎领域缠斗的跌宕起伏,一直以来都是一副在决战中较量的姿态。随着“商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在中国成为现实,谷歌中国正从败局中起身。  詹姆斯·穆尔(James F.Moore)在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一书中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这种经济联合体不是企业间简单的结合,而是以互利的方式共同进化。他指出,“商业生态系统”日益增强带来
期刊
回力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品牌。事实上,回力的品牌声誉在海外已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它也借奥运营销专卖店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盈利。抛开回力目前所担负的包袱,若能好好包装品牌,回力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首先,回力应做的是抓住品牌的DNA,再通过整合传播的方式利用有影响力的人来做代言。其次,扩大品牌的形象,对于观有的顾客,可以让他们组织出一个专门的社群,从而创造品牌的精神令爱好者追随——这种精神不一定非要
期刊
老品牌复兴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这个问题带有很多共性。不仅仅是“回力”的问题,而且是很多中国民族品牌都要面临的问题  周炜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回力面对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市场比较紧缺,没有太多的竞争因素。所以,回力鞋有它自身的一些吸引消费者的地方。但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才成立的,并不代表还能吸引今天以及将来的消费者。即使今天一些消费者对“回力”鞋怀旧也都是基于对那
期刊
培育企业家精神的花朵,既需要企业家内在人格的种子,也需要外部制度和文化条件的滋养。中国的企业家精神随着近30年经济的迅猛发展而蓬勃生长,但由于文化与制度尚未达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它就像“错季”盛开的花朵那样,看似娇艳,实则脆弱。  在一个气候异常的深秋,植物园里的桃树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植物学家说,桃花的“错季”开放缘于全球变暖的气候——原本,这样的美丽应该在4个月之后的春天绽放。植物的早熟是为了
期刊
2009年的前4个月,在国内外贸服装销售额同比下降20%的情况下,利锡拉链却实现了与去年持平的销售额。而在此之前的2008年,利锡拉链也在国内外贸服装市场的一片亏损中,实现了同比16%的增长。老蔡凭的是什么呢?    如果他不是在认真记笔记,而且不时像其他同学那样举手发问,没准你会以为坐在复旦大学国学课堂里戴着老花镜的老蔡是一位老教授。  然而,今年62岁的老蔡的的确确是那个班上的一名普通学生,尽
期刊
中国服装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共识,在历次经济危机中,总有一些优秀企业化“危”为“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们能给中国服装业哪些策略上的启示呢?  犹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正逐步转变为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已远远超出金融行业,并向各个不同行业、不同国家和地区蔓延。在这场风暴中,中国的服装行业也未能幸免。  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国服装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