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中连用十多个“忙”字,涵泳品读,细细揣摩,一个简单的“忙”字亦能传其神,见其人。
  
   一、写出贾母的地位和个性
  
   文中多处运用侧面描写显示出贾母在贾府中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林黛玉刚一登上贾府,早已有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忙着迎上来”。着一“忙”字,写出奴仆对贾母的命令不敢懈怠和贾母对黛玉的疼爱,按照贾母的吩咐,奴仆早已在此等候,“三四个人争着打起帘头”,一面“回话”。
   借媳妇的动作描写传达出贾母的威严。当“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看两个母舅”时,尽管没有吩咐贾赦之妻邢氏,而此时可能早已习惯了看贾母眼色行事的邢氏十分乖巧,“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邢氏如此,王夫人亦如此,当丫鬟来报“老太太那里传吃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小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贯夹道”。丫鬟的一句老太太要吃饭的消息,竟引得王夫人赶紧跑,当贾母要“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时,王夫人听了“忙起身”,惟命是从,不敢再多逗留。可见贾母在媳妇面前的威严,亦可窥见出封建社会中婆媳地位的尊卑。但威高言重的贾母在她“心肝宝贝”的孙子宝玉面前,却又是另一番态度了。当贾宝玉听说林黛玉没有“通灵宝玉”时,竟“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而此时的贾母一面急搂了宝玉,一面“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可见贾母对这“孽障”是多么疼爱,也写出了贾母人性中真实的一面,对年事已高的奶奶来说,疼爱孩子亦是人之常情。
  
   二、写出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和个性
  
   林黛玉初次见到王熙凤,众姐妹都忙告诉她“这是琏嫂子”。这些千金小姐,尽管在贾府十分得宠,但面对泼辣能干的王熙凤,也只有敬畏的份儿,惟恐林黛玉不知内情,才忙着告诉,一方面体现出对林黛玉的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对这位嫂子倍加“尊敬”。本来姑嫂之间应该无拘无束,但在王熙凤面前,她们亦不敢造次,倒像见了长辈似的,心中只有“敬”的份儿,而没有“爱”的份儿了。
   文章尤其出色的是瞬息之间王熙凤表情神态的变化,当贾母“怪罪”,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快再休提前话”时,“王熙凤忙转悲为喜道:‘……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一个“忙”字,写出了对贾母的逢迎和在贾母面前的恃宠放诞,转眼之间“又忙携黛玉之手”问长问短,既写出了她对林黛玉的关心,也写出了对贾母的讨好,当贾母准备进餐时,王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 ,没有贾母的吩咐,也顾不得几个婆婆的安排,她便忙着安排好了,显示出她处事周到、精明能干的性格特征,也表现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三、写出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个性
  
   由于家庭的不幸林黛玉不得不寄人篱下,也正由于家庭的不幸形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初到贾府,她“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处处察言观色,时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初见迎春姐妹,便“忙起身迎上来见礼”,尽管是平辈之间,也是“忙”着“见礼”。
   初遇王熙凤“忙陪着见礼,以‘嫂’呼之”,“早就有所耳闻,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今日得见其人,生怕有失礼节,林黛玉才忙着陪笑。在邢夫人的带领之下去拜见二舅时,虽未见其人,听了二舅的一番关怀体贴的话,不是激动感激,而是对长辈尊敬有加。一个心地孤傲、充满才情的少女,在陌生的环境里,只能委曲求全,全然没有了大家闺秀、千金小姐的派头,可见黛玉内心是何等的孤独与痛苦。
   一个“忙”字,足见曹雪芹的才华和生活基础,难怪“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作者单位: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钱钟书在《论中国诗》中说:“中国诗用疑问语气作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的确,中国古典诗歌巧用疑问句式去传情达意的例子比比皆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些疑问句或如余音绕梁,让人久久回味;或如空谷足音,让人遥思远怅;或如千石激浪,泛出无穷的感情涟漪。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应注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才会引人入胜。语文课堂也应如此。一堂平静的、毫无争议的语文课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自然也就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吸引他们积极深入地思考,从而快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呢?这是改变语文课堂长期存在的“多、慢、费”弊端的关键所在,也是每个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在两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了“巧设疑问教学法”,取得了较
一个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女性在家中的一间小屋里死了。这是某个夏日,在一幢木头建造的二层白色洋楼里发生的惨事。  一楼大厅的隔壁有一间小屋,满满当当地布置着整栋楼房的模型,世称“玩偶之家”。它的四周环境、地形地貌以及建筑样式都和原物一模一样,只是原物十二分之一的缩小版,死者的遗体就横躺在“玩偶之家”的庭院里。    这个小屋没有窗。如果从里面锁上唯一出入口的房门,通向外面的只有安装在小屋墙壁上的“玩偶之
患有房颤的张奶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还是发生了两次脑梗死。她心中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服用了阿司匹林,还发生两次脑梗死?”其实,这个问题在后来患者就诊检查过程中得到了解答。  在就诊检查中发现她是一个“阵发性房颤”患者。如果大家稍有常识都知道房颤,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发生脑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脑梗死。那么,为什么阵发性房颤患者,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还会反复发生脑梗
在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62页,“知识·积累”部分第二题谈到了主谓句的主语问题,列出了三个句子请学生“指出句子中的主语,并说说这些主语是由何种短语充当的”。其中第三个句子是:“害怕失败就很难有勇气去大胆开拓新的事业。”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给出的参考答案是:“主语为‘害怕失败’,动宾短语。”反复斟酌,我们认为这个句子并不是主谓句,应当是紧缩复句。放在这里作为例
陈阿姨今年65岁,患糖尿病15年,通过注射胰岛素加口服药治疗控制血糖已经5年,病情一直比较稳定。半年前,陈阿姨被人拉着去听讲座,听“专家”说有一种保健品能治愈糖尿病。于是陈阿姨不顾女儿劝阻,狠狠心拿出几万元的积蓄买了一个疗程的保健品,期望摆脱打针吃药的痛苦。陈阿姨停用所有药物开始吃保健品的第一个月,血糖控制得确实不错,她很高兴,觉得自己终于不用打针、吃药了,便按照“专家”的建议定时服用保健品。  
《菜园小记》是一篇散文杰作。美辞缀华章,作品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美的词汇;而在词汇的运用上,叠音词又独具特色,于字里行间熠熠生辉。  《菜园小记》共运用了18个叠音词,它们是:  名词:AABB式——角角落落。  动词:AA式——施施、培培、浇浇、抬抬、伸伸、擦擦、看看、吸吸、谈谈。  形容词:AA式——涔涔、脉脉;AABB式——密密丛丛、窄窄浅浅;ABAB式——通红通红。  数量词
一  如果不是网络发达,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了。如果不是网络发达,也许就不会害死故事中的那个人了。可是,这能怪网络吗?  北方小城滨江市有一对夫妇,男的叫陈蒙修,女的叫周燕,平时日子过得还算和睦。他们育有一子,名叫陈少达。陈少达从小衣食无忧,脑子也还算灵光,只是贪玩儿,不爱学习,高考成绩一般,最后总算读了一个二本。大学毕业后,母亲通过关系帮他找了一份还算说得过去的工作,但他不思进取,三十岁了,像
一  每到值夜班,米小虎就特别兴奋。他的兴奋基于一个带普遍性的事实:所有的鸡鸣狗盗都是不能见光的,这也是为什么案子大多发生在夜晚的原因。所以,值夜班就会增加破案的机会,就容易出成绩。  米小虎急切需要成绩。  入警小半年了,米小虎还没正儿八经办过案子,心里十分着急。按局里规定,新警先要下基层锻炼五年,干出一番成绩后方可申请调动,否则,可能还要在山上执行第二个“五年规划”。那样的话,米小虎可就惨啦。
每年的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项目组共同倡议并发起。日期的设定,源于人体血液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界值5.18毫摩/升,旨在呼吁人们重视并维护血管健康。  “三四十岁的年龄,六七十岁的血管”看似一句玩笑话,却是当今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国家,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吃得好、运动少、压力大以及熬夜、吸烟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