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肝血管瘤(H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北大深圳医院做MSCT血管成像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FNH 19例(21个病灶)、HCC 19例(21个病灶)和HA 17例(22个病灶),采用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肿瘤血管进行3D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门脉癌栓、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包膜影等影像学特征,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FNH、HCC和HA均多有供血动脉增粗表现,显示率分别为95.2%(20/21)、100.0%(21/21)、77.3%(17/22),3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A除了供血动脉增粗外,均未见包膜影、门脉癌栓及动静脉瘘影等特征性表现,包膜影多见于FNH(66.7%,14/21)和HC(71.4%,15/21)。FNH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低密度分隔影的显示率分别为61.9%(13/21)、38.1%(8/21)、61.9%(13/21),均明显高于HCC的9.5%(2/21)、0(0/21)、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8、7.560、18.828,P值均<0.05);FNH中未见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而HCC常见动静脉瘘(19.0%,4/21)和门脉癌栓(28.6%,6/21)。

结论

MSCT血管成像对于FNH、HCC和H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指导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合并DiGeorge综合征(DGS)患儿的发病率及其临床诊治特点。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完成TOF手术671例,根据是否合并DGS分为对照组及合并DGS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1例TOF患儿中合并DGS 68例,发病率为10.1%(68/671例),其中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
目的孤独谱系障碍(ASD)患病率日益增高,患儿父母因此承受一系列压力,严重影响家庭功能,本研究分析ASD患儿父母的人格特征及情绪障碍与其家庭功能的特点,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确诊的ASD患儿,分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家庭功能量表对593例患儿的父母进行评估,并使用SPSS 17.0软件对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住院的并慢性心衰及肺炎的先心病患儿84例,按改良Ross评分法,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心衰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肺炎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RDW、血浆NT-proBNP水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MRI)与纤维束重建,联合术中超声和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技术对于语言区定位及有效保护语言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12月–2015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多模态MRI神经导航技术治疗的28例语言区附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均为右利手者。术前进行血氧水平依赖性-fMRI激活语言区皮层,弥散张量成像
目的荟萃分析血管内支架在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国内外关于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2年1月–2014年7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对血管内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率、闭塞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检索策略进行系统的检索后,依照纳入标准,最终纳入6篇中文文献,1篇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中采用外侧和后侧钢板内固定方式时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选择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复旦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新鲜冷冻成人下肢踝关节标本24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1、A2、B1、B2共4组,每组各6侧。A1、B1组制造成冠状面斜形骨折,A2、B2组制造成矢状面斜形骨折。A1、A2组采用腓骨外侧钢板固定,B1、B2组采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相关解剖学参数或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CT室352例无髋关节症状行MSCT检查,扫描范围包括髋关节的患者的MSCT资料,其中诊断股骨颈疝窝且髋关节存在疝窝者(观察组)63例79髋(双侧16例,单侧47例),诊断股骨颈疝窝但髋关节不存在疝窝者(对照组)47例47髋,在余下的242例患者中按性别、年
目的了解神经内镜经鼻入路至颅底中线区及鞍上区的内镜解剖特点,以及颅底中线区可暴露面积和鞍上区的可操作空间,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选用新鲜成人尸头10具,红色与蓝色明胶分别灌注动、静脉血管,75%医用乙醇浸泡保存5 d,经CT薄层扫描和重建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应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和30°硬质内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模拟手术过程,
目的探讨MSCT容积扫描在评估先天性外中耳畸形面神经管各段影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4年10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病变组)和无颞骨病变患者(对照组)MSCT资料各18例(26耳),两组均常规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在MPR图像斜矢状面、斜横断面测量面神经管各段长度、宽度、前后膝角度进行测量,并比较两组差
目的观察石黑法治疗伴撕脱骨折急性闭合性锤状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西安市中心医院骨二科收治的6例伴撕脱骨折的急性闭合性锤状指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37岁,右手4例、左手2例。应用石黑法进行治疗,术后拍摄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价术后患指功能。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针道感染和骨折再移位。6例患者术后随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