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转弯匝道雨天小客车行车安全性及限速研究

来源 :交通运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升高速公路转弯匝道雨天行车安全,提出一种基于路段线形、行车速度、降雨影响的小客车行车安全性量化方法。面向人-车-路协同,基于CarSim建立行车仿真模型,以最大侧向偏移量、峰值反应时间、过渡反应时间为安全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雨天场景下圆曲线半径、超高、纵向坡度以及车辆目标速度对转弯匝道行车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匝道行车安全性与圆曲线半径正相关,与目标速度、纵向坡度绝对值负相关;车辆速度较小时,过大超高将导致侧向偏移量增加,危害行车安全;坡度、圆曲线半径、超高、车辆目标速度对行车安全性的敏感
其他文献
广泛应用的无人值守排水泵站智慧运管平台的建设模型主要是集中式处理型,通过阐述集中式处理型平台的架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介绍了边缘计算型系统的架构特点、优势价值及实现策略。边缘计算型具备低传输带宽、低响应延时、降低云中心计算负荷等优势。
珠海长隆海洋科学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室内海洋科学馆,由于其特殊的建筑性质和建筑造型,对给排水设计带来极大挑战,也无可参照的现成案例。主要介绍其消防、维生系统、防风防洪、大型水池的紧急排水等方面设计时遇到的难点和工程经验。
在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的大环境下,余热回用于建筑热水制备是一个发展方向,而空气源热泵增加双向换热模块就可以实现这一功能,以厦门游泳馆为例,阐述了该项目空调余热回用于热水制备的设计思路、计算负荷及系统组成,经测算其热泵设备能源利用效率高,建筑节能显著,因此存在冷暖两侧需求的中大型建筑可以推广空调余热回用。
针对国内外超大空间公共建筑日益增多,但缺乏有效和可靠的初期灭火手段的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研制出超大流量闭式洒水喷头(K≥400)并在进行各项功能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标准火灾试验模型,以全尺寸火灾试验的方式,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净空高度不低于22m超大空间公共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实体灭火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启动,在试验设定的喷水强度下,系统能够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但未能实现抑制功能。
针对农村供水管网小管径(DN≤300 mm)、耐压低(以塑料管为主)、供水压力低(低于0.2 MPa)等特点,系统形成了农村供水管网二次污染气水脉冲处理技术,并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农村供水工程应用。气水脉冲作业管道总长8.1km,PVC管材,管径范围90~180mm,最佳技术组合参数为供水压力0.2 MPa,供气压力0.2~0.3 MPa,脉冲周期4~5s,平均作业效率98.8 min/km。冲洗效果显示:气水脉冲作业管道内生长环基本清除,通水面积平均增加29.3%;出水浊度、铁锰等水质指标达到国家《生活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是应用在一种高大空间建筑场的自动灭火系统,可以补充这种场所自动灭火设施欠缺的问题。对《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技术标准》(GB 51427-2021)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侧重解释了系统选型、设计参数、组件与设置、操作与控制、施工与验收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标准要求、促进本标准的推广应用。并从技术体系、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角度总结了本标准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恒定泵口压力控制模式是我国常用的二次供水运行模式,这种控制模式不但造成低峰时刻运行压力过高问题,影响用户用水体验,而且会引起能源浪费与管道运行风险,急需研究开发基于用户水量需求的控制模式。根据苏州某生活泵房实测数据,构建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为期6个月实时预测及试验。结果表明,水量预测算法对于天级水量预测精度较高,对于控制需求较强的分钟级预测精度基本满足自动运行控制需求;实测流量精度不足是导致该算法中分钟级预测精度不足的一大诱因,通过计量器具选型、合理设置算法调节参数,预测精度可得到改善;模拟分析可知,变流
从设计实践出发,总结分析了青岛地铁8号线过海隧道提高系统运行安全、节能、智能的方案和措施:排水量的分阶段监测确定、水泵型式选择单级潜污泵、变频控制等措施减小水锤、增加排水备用管道和备用排水出路提高运行安全可靠性。设置分区截流辅助兼转输泵站、采用超级双相不锈钢材质本质防腐及水泵变频调节在各工况均处于高效区运行提高节能性。水泵、阀门、闸门等设备自动连锁控制、远程便捷操作控制和设备故障报警、液位报警,现场实时画面监控等措施提高运维智能性。
通过采用微合金化技术、纯净钢冶炼技术和镀锌、稳定化处理工艺等技术,研制开发了1×7-15.2 mm-2100 MPa级热镀锌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2100 MPa;最大力伸长率≥4.5%;单丝面缩率≥25%;轴向疲劳试验施加385 MPa周期载荷,200万次不断丝。符合桥梁领域对结构件高耐腐蚀性能和高耐疲劳性能的要求。
以我国南方某城市为研究区,基于分层级的布点思路,布设了56个监测点位,采用在线监测技术与人工采样化验相结合的方式,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对污水管道的客水入流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划分了入渗等级,识别了优先修复等级,并以管道检测技术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由于居民小区内化粪池的影响,小区出水浓度低于实际生活污水浓度;研究区域整体入渗率为69%;入渗最严重的点位入渗率高于97%,应及时开展修复;根据监测得到的排水分区入流入渗分析结果与后期开展的管道检测结果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