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在无人值守排水泵站智慧运管平台的应用研究

来源 :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51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泛应用的无人值守排水泵站智慧运管平台的建设模型主要是集中式处理型,通过阐述集中式处理型平台的架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介绍了边缘计算型系统的架构特点、优势价值及实现策略。边缘计算型具备低传输带宽、低响应延时、降低云中心计算负荷等优势。
其他文献
以九星雨污水合建泵站为例,针对在空间受限的情形下,通过机组选型、下部空间利用等手段,因地制宜对泵站布置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通过配泵优化,应对初期雨水排放对污水提升泵站机组的运行养护带来的影响。
青岛市某污水处理厂三期改扩建工程设计总规模15万m3/d,其中扩建工程规模10万m3/d,改造工程规模5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处理工艺采用五段Bardenpho+MBR工艺。在不足4.5hm2的用地范围内,采用同区域内构筑物联建、分步建设、分步通水的方式实现了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停产的目标。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较好,系统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
针对地形坡度、土壤渗透性能、不透水面积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截流倍数、截流井上游管段设计重现期六类合流制区域特征参数及降雨因素对合流制溢流总量及溢流频次的影响,利用SWMM模型模拟研究了合流制区域特征参数对溢流结果的影响权重、合流制区域特征参数组合正交方案的差异性及降雨因素与引入的溢流比概念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合流制区域特征参数针对不同的溢流评价指标,在场次降雨与雨季连续降雨边界条件下对溢流结果的影响权重排序不同;不同合流制区域特征参数组合工况条件下,源头体积控制可对溢流总量削减12.01%~100%,
针对市政污泥好氧发酵技术特点,对其原理、影响因素和优缺点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发酵前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比选。通过与离心机、板框压滤机比较可知,作为一种深度脱水技术,高压带式压滤机较为适用于待发酵污泥的前处理,其优点包括:可与原脱水系统无缝连接、系统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能耗和运行费用低、脱水效果好、出泥稳定性高以及可自动操作等。工程应用实践表明,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后再堆肥,减少了堆肥过程中辅料和返混料添加量,节约了项目的运行成本,可缩小项目占地并降低项目投资,对已有项目改造还可增加项目处理量。此外,由于满足
对某燃煤电厂实现废水近零排放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废水来水与回用水不平衡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解决方案。提出采用部分辅机冷却水回流来解决辅机冷却用水量与全厂补水量的不平衡问题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综合治理方案实施后电厂单位发电用水量将降低19%,针对该厂末端高盐废水蒸干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高盐废水近零排放工艺的技术特点,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对比分析,得出了优先选用低温烟气旁路蒸发浓缩方案的结论。
城市黑臭水体已经成为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对具有独特地貌的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更有难度和代表性。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城市安顺市为例,剖析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经验。通过对喀斯特地貌黑臭水体成因独特性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安顺市区位、地形地貌特征及气候特点,系统介绍安顺市的黑臭水体治理路径。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保质、源头管控、生态修复、文化共融等方面阐述了该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法,总结了适用于喀斯特地貌地区的黑臭水体治理经验方法。
在极端天气频发、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道路路面作为行泄通道排放超出管网承载能力雨水,在排涝除险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总结了发达国家及地区关于道路路面作为行泄通道在设计思路、设计标准、设计方法、设计要点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应首先重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框架,面向道路雨水排放需求优化竖向规划,并对发生超出管网承载能力降雨时道路作为行泄通道的设计标准、设计方法及相关要点开展深入研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遵循新区规划引领、旧区问题导向的原则;此外,建议道路工程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充分融入雨水排放的需求。
由于内陆厂址较沿海厂址受纳水体容量有限、扩散条件较差,内陆厂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液态流出物中非放射性物质排放。通过分析三代压水堆内陆厂址流出物非放射性物质排放与现有法规标准要求,发现三代压水堆现有设计中工艺废液或反应堆冷却剂流出液的硼排放高达22.91mg/L和20.15mg/L,不能满足内陆厂址排放要求,建议增加反渗透装置进一步除硼。洗涤废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经温排水稀释后,总排放口处能满足排放要求,但考虑环境友好,仍建议采取UV/O3降低洗涤废液污染物排放量。
针对污水处理厂的低碳氮比进水,开发了七段Bardenpho工艺,通过设置多点进水、多点碳源投加和缺氧/好氧可调节段,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了多种工艺运行方案,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降低运行成本。运行结果表明,七段Bardenpho工艺对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在冬季最不利工况下,二沉池出水的平均COD为23.5mg/L、NH3-N为0.86mg/L、TN为14.3mg/L和TP为0.17mg/L,去除率分别为92.2%、97.5%、68.5%和97.1%,实现了在二级生物处理中
采用水解酸化-MBR-臭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组合能有效去除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等各项指标,当实际进水COD为1170.57mg/L,色度为200倍时,出水COD降至为34.95mg/L,色度为8倍以下,对COD、氨氮、总氮、总磷、色度总去除率分别为97.0%、92.8%、84.28%、92.9%、94%,出水水质优于《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运行成本为2.33元/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