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数学课堂会更精彩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13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脱离不了生活,它可以作为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作了一些粗浅地尝试。
  1.用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条件之一。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听“山上有座庙,庙里传出不断的钟声”的故事,再听闹钟“嘀嗒、嘀嗒……”的声音,出现了不断重复的效果,此时教师适时引入数学上有一种特殊的数,就象闹钟的嘀嗒声一样,某些数字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就叫做“循环小数”。这样,就建立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2.在实践活动中,揭示规律
  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测、科学实验、验证猜测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或许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以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能获得提高。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学生掌握了怎样测量圆形物体周长后,让学生对自己已经测量过的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物体进行观察比较,组织学生讨论,圆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自然地提出了圆周长可能和圆的大小、直径、半径有关。接着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圆周长可能与直径、半径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学生从测量的有关数据中不难发现圆周长与直径、半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这时,学生自然迫不及待地动手测量计算,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学生从测量中体会,发现并提出猜测,再进行较为科学的实验,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感受到数字来源于生活實践,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要努力,到处都可以探究出融于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3.模拟生活实境,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和技能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因此把讲台变舞台,让教师做导演,让学生做演员,这对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对于相遇问题的关键要素:相对(相向)、相背、同向、同时……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不透,容易混淆,教师可以编导几个情境让学生两个两个表演:①同时从两地相向(相对)而行后相遇;②同时从两地相向(相对)后不相遇,而是相距;③同时从某地相背而行相距……表演完后,并能用语言编题叙述,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同时、相向、相背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再如,在教学打折时,让学生模拟开办了一个百货商店,进行换季倾销,在购买的过程中,学生既要挑自己喜欢的商品,又要看哪件商品打的折扣多,还要看是否对自己有用,从而培养他们合理、正确消费的观念。在这些模拟实境中,它用的是数学知识,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真有趣,生活真有趣,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是生活。
  4.返回生活天地,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因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①增加实践题,如教学比例尺,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后,画出这个房间的平面图。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②改变题型和内容,如一般三步计算应用题,选取生活中学生们常见的购物事物,题目为形式作了变化,编了这样一道题:小林带10元钱到商店买了5支铅笔,他还可以买几支圆珠笔?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使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并不象我们以往的应用题,每一个条件都有用,要学会选择有利信息。③设计开放题,用2个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 ),也可能是( )。这样的题目,使学生养成一种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在这些尝试中,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主要道理。
  总之,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为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
  
  收稿日期:2010-10-18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课堂上每个老师都有其独特的教态,但是无论其教态如何,我觉得一个教师上课不能缺少激情。有了激情,激越的心理情态便会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肢体动作、教师的眼神,教师的表情就会特别动人,就会深深的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从而激励学生去求知。所以,我们要带着激情进入课堂,用激情去感染孩子,生成活泼的小学英语课堂。  【关键词】激情;活泼;小学英语课堂     每个老师在课堂上都有其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活动,况且当前我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更显重要了。既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努力。  1.教给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办法  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
期刊
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
期刊
俗话说:“文无定法”。在学习上也没有固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要想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方法值得借鉴。  1.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在课堂上,思想要高度集中,并且认真作笔记,因为课堂内容可以帮你把新的知识通过易懂的语言、具体的例子演示出来,再加上自己动手把一些重要的内容记下来。这样,只要你上课听懂了,不仅可以掌握新的知识,而且一些简单的形式、定理、法则、课文等,就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去背。老师提问时,把自
期刊
作文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小学阶段主要是以说带写、以言状文;初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言与文并重,留意过渡;高中阶段是以文为主、文不离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作文教学起着“承转”的作用。  初中生知识面较窄,生活体验较少,文学功底也较差,因此,不少学生刚读初中时,仅面对五、六百字的作文字数要求就傻眼啦,别的就更甭说啦,每当作文时常是写不出就凑。自然,写出的文章要么语无轮次,结构紊乱;要么言之
期刊
1.个案背景  前几日,我校举行了课外名著阅读比赛,A和B同学都参加了比赛。A同学是一位并不聪明但非常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公布比赛细则时起就认真阅读,在比赛中取得了年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因此得到了一个奖品——笔记本。而B同学没有取得名次。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A的笔记本上多了一个猪头的图案,竟是B的 “杰作”。  2.个案分析  B有很强的好胜心。人都有好胜心、上进心,正是這种不甘落后的心理促使人们去
期刊
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幼儿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比较枯燥,应多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幼儿的数学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下面谈个人见解。  1.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目前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
期刊
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尤其对于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是新課程改革关注的焦点。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而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①责任性--责任性强的学生具备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个性品质;②主见性--主见性强的学生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追求,学习时还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和质量观念;③
期刊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否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是阅读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师生互动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能体现教师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本文主要从师生互动评价策略方面阐述互动式语文阅读教学的操作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无效论”的“呼声”至今还很 烈。本文结合乡镇 级中学的实际 景,分析了乡镇 级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不 熟的建议,希望引起同行的关注。(更奢望能引起有关教育部门的注意)。  【关键词】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课堂纪律;教学艺术     1.语文教学“无效论”  新时期以来,语文教学从被质疑到被批评到被批判再到被全面否定,诸多的社会名人或以专家或以家长或以别的什么身份,对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