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p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更高需求。基于此,文章以信息网络为切入点,阐述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指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并对相关解决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网络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解决对策
  引言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令思政教育工作脱离传统的课堂理论教育模式,以多元网络资源的导入,使得整个思政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渗透性特点。然而,网络平台作为一把双刃剑,其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也带来一定的阻碍,例如,西方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渗透,对我国固有的意识形态造成冲击,不利于学生价值观、思想观的正确养成。为此,必须立足于学生本体,通过教育机制与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方向,制定出具备可行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案,以此来确保网络资源渗透与学生学习需求达成精准对接,提高实际教育质量。
  一、信息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下为传统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多元化路径,通过网络平台可对教育资源进行高效率整合,然后结合不同的教育技术以及教育理念,对学生提供多元化知识体系,以满足学生在当前学习环境中的个性化需求。对于思教育工作来讲,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为学生提供线上与线下教育资源整合的教育途径,通过网络资源的导入,对大容量信息进行全过程分析,提高知识内容的渗透力度,以此来提高实际学习效用。此外,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化交流,冲脱出传统课堂教育的局限。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某一类问题时,则可通过平台进行留言,令教师了解到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此外,网络资源的多形式化导入,可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图像信息、音频信息等,其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板书式教学中,通过网络时代所传输的多元化信息,可有效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形式教育资源的导入,更加符合网络信息时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定向化需求,为学生树立思想观、价值观提供有效载体。
  二、信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价值观层面的冲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的深度融合,依托于网络平台可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但从宏观角度来看,网络本身作为一个基础性体系,其是以关建技术为支撑点,通过网络框架、数据传输模式的界定,令网络平台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然而,从我国现阶段的技术发展态势来看,其仍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造成我国在网络平台建设以及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话语权缺失的问题。甚至部分西方国家以网络平台为切入点,对西方所追崇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渗透,对青少年产生错误的引导。而从大学生群体来讲,大部分学生从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之间,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其并未参加过社会实践,这就令学生产生认知度不足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在步入大学以后,开放式教育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这种思想行为上的跳脱,也将使学生从原有的应试类教育思维中转变出来,一旦学生自身的意识形态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蛊惑,极易對固有的生活理念造成冲击。此外,学生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辨别能力,当自身主观思想认定某一类意识形态的道路是符合大学生群体的游玩状态时,则将令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引导,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道德品质观层面的冲击
  对于道德品质来讲其属于后天养成行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以及自身对事物所形成的感悟,将作为道德品质形成的雏形,通过不断的磨砺,以保证自身所具备的道德素养,是符合社会发展与人们之间交流的。与此同时,道德品质的体现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人对事物所迸发出的情感来进行品鉴的,即为可以通过人们对事物所表达出的情感,映射出人们自身所具备的道德品质,其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但对于网络环境而言,网络平台所存在的隐匿性以及虚拟性特点,令人们在登录网络过程中的身份信息处于隐藏状态,此时人们可通过发表言论,彰显出对事物最真实的看法,且此类感情层面的流入不会受到外境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不道德行为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等受到网络平台对用户的隐藏属性,令学生们可通过平台自由的发表言论,且不会承担后果,这也就产生网络暴力或者是网络舆情的反向发展,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养成。
  (三)身心健康健康层面的冲击
  网络平台综合了各个行业领域的信息,人们只需要在界面中输入相应的信息,即可通过指令检索,查阅出所需信息或者是与所需信息呈现出关联特点的各类数据。但大部分网络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广告,此类不良信息的导入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诱导,特别是黄色信息以及灰色产业链信息等。当学生自身在现实社会中受到一定的挫折,导致兴趣度不高时,很有可能以网络为切入点,在网络平台中寻求一定的慰藉,这就为不良信息的导入提供路径。此外,学生对网络本体产生较高的依赖性特点,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此类特征可以归纳为网瘾,例如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小说网络游戏中,将对学生的视力、听力等感官以及神经系统等造成一定的损坏。甚至部分学生因网瘾而产生性格孤僻,交流障碍的现象,极大地损害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建构以人文活动为基础的思政教育体系
  当前网络信息平台已经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完整性与时效性,必须以文化介入的形式为突破点,通过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令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例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组建,令学生将课余时间应用到活动中,以此来分化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效果,但此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效果,逐渐将学生对网络平台的依赖思维转变到实体类活动中,通过文化活动的推广,令学生认知到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引导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观,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储备。   (二)建构以规范制度为约束体的思政教体系
  网络监管机制的建设则是对网络环境形成一种定性化的制约,通过法律制度的渗透,令网络平台所宣扬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效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网络平台中可得以价值观以及情感观层面地彰显,进一步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立足点。对此,网络监管机构与教育部门,应结合现阶段网络发展趋势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科学性的行为准则,以此来保证学生在网络平台的操作是建立在规范体制之上来执行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建构以文化输出为目标的思政教育体系
  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思政教育,其将传统课堂教育机制与网络教育机制整合,通过资源倒入,令学生对多元化内容进行学习,然后结合实践教育工作,保证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得以认证,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此,高校在建设思政教育体系时,必须结合现阶段大学生群体在课程知识讲解过程中存在的兴趣点,建构出多维度的渗透性教育机制,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是与思政教育内容延伸为切入面,令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可充分了解到思政教育对自身专业观以及职业观形成所具备的促进效用,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此外,还可将文化观念导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挖掘出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共生价值,进一步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四)建构以网络教育为导向的思政教育体系
  从教育本质来看,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教育与思政教育可以界定为两个不同的教育系统,在网络层面的教育行为以及约束机制存在一种泛性效应,这对于教育工作人员,其本身所具备的渗透意义以及教育意义,是建立在学生主观获取意愿之上来实现的。为此,网络教育系统与思政教育系统的结合,必须对学生形成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通过道德素养层面的教育,对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起到一种延伸的效果,确保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操作时,可宏观层面的遵守道德潜意识,以此来建构一个文明的上网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下,令高校思政课程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教育,为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立足于学生发展特性、思政教育开展形式之上,确保思政理念全过程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体系中。期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育体系,可发挥出正确的教育引导职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參考文献:
  [1]孙攀远,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3):64-65.
  [2]谭璐.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5):17-21.
  [3]苏中新.“双一流”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3.
  [4]高祥,马寰宇,林海莹.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逻辑阐释[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4.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思政课实践主要是指思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从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出发,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规律,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使高校思政课程更加顺利地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没有准确地进行定位、所开展的教学评价并不合理等,这并不利于思想课发挥最大化的作用,达成立德树人目标。为此,必须
摘要:随着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区建设成为城市扩容的主要途径之一。新区的地缘成分与人口成分的复杂性,附藏着社会联结弱化衍生的社会个体伦理道德风险和社会保障性风险。文章通过将新区建设中社会治理问题与新区行政体系变化及人口流动规律相联系,以社会原子化相关理论对新区社会原子化风险予以分析,试以重构社会联结在风险社会中规避社会原子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旨在创新新区社会治理模式,提升新区社会治理水平。  关键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自我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帮助大学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且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运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自我教育过程的要素分析入手,而自我教育过程的要素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但是由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诸要素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又有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互联网
摘要:马恩反腐败理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推进中国共产党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渊源。马恩反腐败理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产生于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的权力约束思想以及权力制衡理论是其重要理论来源。该理论在人民监督中夯实思想基础,在党内监督中扎实推进,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致力于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关键词:反腐败斗争 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健康中国2030”为中医美容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助力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教师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思政建设重要实践者。以中医美容技术课程为例,从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和线上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着手,介绍中医美容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中医美容技术 课程思政 教师 实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
摘要:在高校教育时期,学生资助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两项重点工作。“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也是高校在实施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始终坚持的思想方针。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同步为学生带来经济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充实,不断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高校 学生资助
摘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政法机关正确履行法律职能的重要保障和政法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新形势下政法队伍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生命线。政法队伍建设应该准确把握思想政治脉搏、坚持创新思想政治的工作方法、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监管机制,切实做好新时代下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 创新改革 政法队伍建设  政法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
摘要:中共党史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令相关领域形成新的学术反思。在对中共党史学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深化的过程中,需联系学术实践展开全方位的学术研究与探讨,并积极寻找新的取向,进一步拓展中共党史学的理论建构。而关于中共党史学的历史文化取向的研究,应明确其具备的主要特征与性质,并对历史与文化形成新的认知。由此,能将文化元素渗透到中共党史学研究范畴中,以新的视角探索中共党史的历史文化取向。且通过深挖中共党史
近年来,在推进农村撤点并校的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
摘要: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引导大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学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激发爱国热情,培育历史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意义重大。本文将从“微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微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和大学生的接收行式,探寻该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路径,以期进一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引领功能。  关键词:微时代 党史学习教育 创新路径  党的历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