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差异化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pi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格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求同存异”,以将学生打造为优质人才为最终目标,以保障个体的发展价值为教学建设原则.基于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思维差异,依靠现代化技术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并合理搭建教学平台,为学生交流智慧、表达智慧创造积极开放的环境.将信息技术带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能够帮助教师完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差异化课堂;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
  引言
  差异化课堂与传统的教学课堂的本质区别是:差异化课堂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成绩差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核心目标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的个体价值,使学生所表现出的能力转化为养料,从侧面推动数学课程发展.如何结合资源开发、信息化课堂两大理念构建差异化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成了亟待解决的重点教育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利用效率极低
  在小学阶段导入数学教育,能够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基础运算能力、数学表达意识等多项技能发起综合训练,进而帮助学生以更为完备的姿态进入后续的数学学习活动当中.但在数学教育环节,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缺乏解读数学知识的必要素质,当教师不断提出新的数学思考问题时,小学生可能被外界环境干扰,从而导致无法对教师做出回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迫切需要一种开放、鲜明的教学载体,从而使抽象知识附着在客观物象上,为学生提供参考相关知识、解读相关知识的机会.但回顾当前的教学工作,如何導入资源、如何应用资源已经成了困扰教学工作发展的头号难题.部分教师的资源利用能力极差,在教学活动中,无法根据数学知识的相关特点将其分类归纳,更无法在外界环境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仅围绕教学材料展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解读也局限于书面材料.当数学知识被抽象理解为符号、数字等概念时[1],学生并不能在后续的生活或学习中应用数学概念;部分教师虽然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导入相关资源,但资源的利用价值极低,偏向于“一次性”材料,单一的数学资源无法对后续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无法发掘资源的深度价值,随着教学工作的逐渐推进,数学课程与课外资源终将成为两大互不干扰的板块.
  (二)“求同”思想的消极影响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数学课程的核心教育目标应该是“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这一观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其创造解读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但回顾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活动,“求同”思想依旧占据着教学主导位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思维差异,而是依靠主观意识将“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参照.在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灵感、数学创造能力无法表现出来,其对于数学教育的回应并不积极.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求同心理”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开始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2],但在教学活动中,相关教学工作依旧以“学习成绩”为第一考量单位,对学生的整体评价缺乏科学性与指导价值.
  (三)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落后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学活动直接受到学生发展需求、教育教学管理要求、教材内容等因素的综合限制,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难题正在向着复杂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了,只有结合教学环境与教学理念提出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保障学生数学意识与思维素养的同步提升.
  二、资源开发利用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展示,深入解读教学资源
  为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学习与知识应用之间的矛盾,教师可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内教学资源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能力建设需求、技能发展前景等角度入手,为学生创造应用客观知识、掌握先进数学理论的机会.
  以小学数学教材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内容为例,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可能已经在生活中接触到了长方形与正方形,但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形状特点、性质特点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楚的认知,加之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当客观实践经验与抽象认知相互影响时,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工作:在教学环节,利用PPT向学生展示长方形与正方形,要求学生观察二者之间的区别.感性思维占据上风的学生会直接根据直观意识做出判断[3],而理论认知能力比较出色的学生,则会通过测量不同图形的边长给出准确答案.从教学过程来看,信息技术在这一环节的应用虽然表现为“将图片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出来”,但在对图形信息进行归纳的过程中,图形的基本特质能够表现得更为明显,学生能够将其从教学材料中提取出来作为独立的教学资源进行解读,进而加深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信息化交流,积极创设思考环境
  信息技术具有快捷、开放、科学、多元等应用特点,将信息技术导入数学教育活动能够为教学工作的深度发展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教师可扩大教学资源的选择范围,在外界环境中积极抽调数学知识,进而满足学生的理论认知需求与专业学习需求.
  以小学数学教材中“面积”的相关学习为例,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同步完成图形转化、面积比较等活动,教师可在教学环节导入趣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一个农民想要用总长度为80 m的栅栏围成一块长方形土地,土地的长和宽可以随意选择,怎样才能使这块土地的面积最大?学生会根据已经掌握的面积计算公式开始“试数”,这一方法比较直观,但计算量较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在课件上,教师设定长方形与正方形,对其边长进行标定,根据学生给出的边长数据,不断调整图形的最终面积,并由学生比较图形的大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需提出数字便可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计算任务由现代信息技术承担,对数字的解读转化为对直观信息的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图形将长方形与正方形进行对比,在获得直观记忆的同时,加快解题速度.   (三)信息化实践,合理利用虚拟技术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对教学板块进行定向优化,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编制应用价值更高的教学方案.但在部分教师所发起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探究活动、数学交流等内容完全隐匿[4],学生只能依靠练习、计算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育的建设及发展无法获得必要支持.
  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创造可应用于数学课堂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位置和方向”的相关教学为例,为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帮助其高速、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依靠个人智慧进行表达.教师可提出开放性较强的思考问题:生活中的哪些事物与方向有关?结合问题与生活经验,学生会提出指南针、罗盘、路口信号灯等素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素材重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比较不同素材之间的差异.信息技术能够将展示对象直接送到学生面前,节约学生搜集材料、应用材料的时间,让教学工作逐步推进,同时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也会趋于全面.
  (四)信息化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思维的培养远比理论知识的灌输更为重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尝试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所传递出来的数学公式、计算方法等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结合空间几何材料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只有在思维意识与客观载体之间建立新的互动,才能帮助学生不断发展自身的数学技能.
  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尝试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探究活动,依靠探究将抽象的、不可观其全貌的理论知识表达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灵感,鼓励其重新联系相关数学知识.以“旋转”板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在教学环节,教师给出长方形、正方形与圆形,要求学生思考:当不同的图形旋转时,最终能得到怎样的图形?在提出问题后,学生给出的第一反应是在平面内旋转图形,利用图形的平面构建不同的平面图形,结构比较单调,仅包含数学中的轴对称知识.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对图形的“旋转”进行重新定义:选定图形的某一条边进行旋转,利用画图软件渲染图形旋转的轨迹,要求学生对这些轨迹进行分析.依靠直观观察,学生能够以更为清晰的思路掌握并了解圖形的结构特点.以长方形为例,当绕长方形的宽进行旋转时,可以得到一个“矮圆柱”,而在绕长方形的“长”进行旋转时,可以得到一个“细长圆柱”,在对圆柱的特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几何图形与空间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带入新的理论体系.信息技术具有直观、便捷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图形的变化过程,教师可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将已经教授的有关知识与当前的数学物象联系起来,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
  结语
  信息技术能够从多个角度为当前的数学教育活动导入可用的材料.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发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差异、技能差异,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导入对应的教学材料,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提供实质性支持.
  【参考文献】
  [1]郑姝,陈玲,陈美玲.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89-95.
  [2]向万宪.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魅力中国,2017(26):246-247.
  [3]翟慎峰.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对于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0):100-101.
  [4]易雪清.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J].赤子,2019(15):131.
其他文献
“海井”和“定水带”的传说  宋代有位叫周密的学者,在他的著作《癸辛杂志》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传奇故事:在华亭的市场上,有个卖古旧物品的杂货摊,其中摆着个稀罕物件——“如桶而无底,质地非木非竹非金(金:泛指金属)非石,既不知其名,亦不知何用。”此物在摊上摆了多时,无人识得,也无人问津。一日,一位海船老船商逛市场,看到此物,惊喜交加,摆弄不已,并问摊主,要价几何?摊主见他那个样子,知道是个识货者,买了一
摘要:通过探讨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的油菜轻简化直播种植配套栽培技术,为指导西南地区冬油菜轻简化生产提供依据。2015—2016年选用杂交品种华杂9号和常规品种中双11号在铜仁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共设5个氮素水平梯度,分别为0、90、180、270、360 kg/hm2,探究直播油菜品种与氮素用量在我国西南冬油菜产区对冬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的增加对2个直播油
11月26日,“海洋传播方法论:争端语境如何报道海洋事务”论坛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海洋传播方法论:理念、策略、方法”为主题,由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舆情平台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舆情平台台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杜骏飞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全国新闻传播研究机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以及媒体单位的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峰进
【摘要】 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打开学生的智慧大门,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提高课堂导入艺术呢?本文介绍了五种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导入艺术;兴趣  众所周知,戏剧讲究粉墨登场的亮相,作文注重“龙头、凤尾、熊腰”的主要素,足球场上也有“踢好前三脚”的说法,这些都说明万事开头的重要性.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一堂数学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 一
飘逸水母扛着滑翔翼,匆匆走进演播室。  飘逸水母闻言转身去看,被庞大的身躯吓了一跳。  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漂泊信天翁、鹈鹕、非洲秃鹳和南美神鹰。  漂泊信天翁是体型最大的海洋鸟类,也是鸟类中翼展最长的鸟类。当它的双翼张开时,平均长达3.1米,最长可达3.7米,堪称鸟类之最。  漂泊信天翁:对配偶最忠贞的鸟类  漂泊信天翁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忠实拥护者,这在自然界中是很少见的。一旦步入婚姻,它们就会彼此
马来西亚文化及旅游部长纳兹里近日宣布,中国游客入境马来西亚免签证措施将延长一年,至2017年12月31日。    据报道,纳兹里日前在国会回答提问时说,中国游客是马来西亚第三大游客来源,自2015年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证以来,今年1月至8月的中国入境游客达140万左右,比2015年同时期的约111万增加了26.3%。他说:“今年旅游部定下了中国入境游客达226万人的目标,在落实免签证后,中国游客确实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要搞清楚高效课堂的内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课堂低效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从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入手,利用情景模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联系新旧知识完成课堂练习.  【关键词】教学环节;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前言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一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小记者团”的资深记者蓝兰今天要带领洋洋、小海等几名小朋友参观大连的贝壳博物馆。一进大门,孩子们便被琳琅满目的贝壳所吸引,连蹦带跳地来到各个展柜。蓝兰把大伙儿叫回来说:“不要急,我们一边看,一边学习关于贝壳的知识。贝是大自然中最受人喜爱的物种,我们不仅要看它美丽而奇特的外表,更要懂得它的迷人之处哟。今天咱们一起来挑选出大家最喜爱的10种螺,进行重点观察、研究,好吗?”大家齐声
太舒服了,好温暖的海水啊!
沿海新年的一天  随着元旦的钟声敲响,全世界的人们都迎来了新的一年,生活在海边的人也用他们各自特有的仪式纪念着这一天。  坦桑尼亚  新年前夕,沿海居住的斯瓦希里族人有个习俗,家家户户用木炭做很多爆米花,撒在屋内的各个角落,据说可以驱魔。等到元旦那天,随着早晨大公鸡打鸣,人们就赶快起床,男女老少都穿上最美的彩色衣裙,走门串户唱歌祝福,大家纷纷来到海边,在海水中嬉戏,全身湿透也没关系,因为他们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