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女性精神成长之路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相助》讲述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南部某小镇发生的故事。这里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如白人生活的社区美景如画,而黑人的生存环境却贫疾落后。黑人女性的境遇就更加不易,她们常会遭到白人男性的强奸甚至无奈生下孩子,这些现象在描写美国南部生活的影片中大多都能发现。所以该影片重点刻画了黑人女性进行思想崛起的过程。
  一、 对黑人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
  (一)善良真诚的品性
  白人家庭通常会找黑人女佣打理家务,这些黑人女佣为白人家庭干着繁琐的家务,而薪水却极其微薄,而且常会受到白人家庭的恶语中伤。如善良的黑人女佣艾碧林就受到了白人方面的伤害,在她的儿子24岁的时候,由于种族歧视而使他失去了生命,这给她的内心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但是,这种剜心之痛却没能扼杀她善良的心灵。当白人里弗太太生下女儿弃之离去时,善良的艾碧林将这个无依无靠的白人孩子收养下来,年过六旬的艾碧林在之前曾养大了将近20个白人孩子,而遗憾的是这些白人孩子都离她而去。在这种情况下,艾碧林还是坚持抚养这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而且她没有将自己不幸的遭遇发泄在这个抚养的孩子身上,她一如既往地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个孩子,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长大后的梅·莫布丽将她如亲娘一样对待。艾碧林这种大爱风范也正反映出黑人女佣那种善良正直的品性。
  (二)勤劳聪慧的黑人女佣
  处理家务是黑人女佣最基本的技能,而对人生的独到理解以及周到的处世能力更是令人称赞的地方。黑人女佣对事情的理解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用简单的语言能将具有哲理的问题表达得清晰明了,这常常令人不可思议。如少女时代的黑人女孩斯基特,其因相貌平平而缺少男生的追求,为此她悲观、无主见,而在斯康坦丁的帮助下,使其成为一位既勇敢又独立的女孩。虽然这些黑人女孩从事着较为低下的工作,而且貌相平平,但她们与那些光鲜照人的白人女性相比,其独特的内在智慧使她们呈现的是另一种美。从影片中黑人女佣的话语可以发现这一点。
  (三)具有乐观坚强性格的黑人女佣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部,传统的种族歧视在这里盛行,黑人女佣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承担着繁重的劳动的她们收入非常有限,她们的生活都非常拮据,当她们受到白人的侮辱或者指责时,沉默是她们一贯的态度,并且会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如影片中的艾碧林在服务小主人以及小主人的朋友时,无意间听到白人在议论中歧视黑人的言论,这时的艾碧林心里非常气愤,然而,她没有向外发作,而是采取了忍气吞声。当然她们也有自己一套别致的减压的方式,如黑人女佣艾碧林与明尼在闲聊的时候有时也会用主人作为笑料,在背后进行一些无恶意的挖苦取乐,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黑人女佣已具备了迎接新生活的勇气。
  二、 黑人女性意识到互助能够帮他们走向光明
  (一)萌发自我意识的春芽
  该影片中因为白人太太对黑人女佣的污蔑,将一贯稳重的艾碧林激怒了,她冒着风险想要尝试性地揭露白人的罪行,其主动打给雯的电话就是最好的表现。这时的艾碧林非常害怕,可以从她脸上的表情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当雯询问到相关重点问题时,艾碧林先是出了汗,接着欲言又止,之后甚至吐了。从艾碧林的表情能够看出,其是想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也想让自己的声音发出,然而强大的现实压力让她几乎窒息,即使这样艾碧林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她约雯到自己家里进行交谈。从而说明她已经觉悟了。
  因此要想使黑人女性实现平等以及自由,使其自我意识的独立是第一步。实际上,这种自我意识她们是具有的,她们真正缺乏的是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力量,对此,白人女孩雯的加入将她们的这股具有共同目标的内部力量呼唤了出来。
  (二)争取话语权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黑人女性在任何地方都会因性别和经济的原因受到社会的排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黑人女性是没有话语权的,舞台通常是给白种人所搭建的。在那个时代,黑人女性所能做的只是服从,她们的自我意志通常不会表达出来,人们能够听到她们的声音通常以“是的”等类的语言呈现。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她们自我意识的增进,表达自我的愿望也不断增强,这种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是进化的速度过于缓慢。
  该影片中黑人女佣艾碧林是一位性情较为平和稳重的女人,但在白人太太的蹂躏之下,渐渐的她也表现出来了反抗。[1]如西丽太太询问艾碧林是否会就读于白人学校时,艾碧林开始想说假话,但经过自己的心里斗争,最后鼓足勇气,用胆怯的语气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从影片中能够清晰的看到艾碧林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充满了恐惧,但她还是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了。从这里能够发现,艾碧林的自我意识在她的内心深处已开始发芽,而这种自我意识的不足之处在于将这种愿望局限在了个人范围。黑人女性对自由以及平等的追求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只依靠少数的黑人女性的力量是不够的,而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的力量是不可靠的,因此,只有让黑人女性一起团结起来,用这种合力的巨大力量向这种不平等制度发起冲锋,如此一来,她们的自由、平等才可能实现。
  三、 通过姐妹情谊走向联合的道路
  (一)具有联盟天性的黑人女性
  该影片针对姐妹情谊的表现角度是较为广泛的,其表达的不但有黑人女性本族姐妹间的相助,同时还有外种族女性所付出的关爱。影片通过明尼和艾碧林的互助表现展示了黑人女性之间的最天然的联盟本性,上天为她们赋予了相同的肤色,且从事着相同的艰辛劳动,这些都会加深她们之间的姐妹情谊。在此影片中,对黑人女佣艾碧林命运的刻画非常到位,就在她年轻时首先遭遇到丈夫的背叛:带着别的女人弃她而去,留下年幼的孩子只能由她抚养成人。而这样的不幸还只是开始,更不幸事情还在后面,就在儿子崔劳24岁时,因种族歧视而造成了崔劳永远地离开了她。人间最不幸的这些事情都降临到她的身上,这时的艾碧林万念俱灰,因此而失去了继续生存的勇气,她每天卧床不起、茶饭不思,这时是明尼伸出了援助之手,在那段艾碧林最艰难的日子里,是明尼不但每天照顾她的生活,而且陪她聊天,同时为了防止艾碧林有轻生的念头,明尼也作了很大的防范工作,明尼经过三个月的细心照料之下,艾碧林终于站了起来,她又和正常人一样开始了她新的生活,从这以后,明尼和艾碧林之间的感情就不必说了。而艾碧林的心态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她希望将明尼对她的无私援助转赠给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们,这一点能够从影片中艾碧林每天的祈祷可以说明。   该影片中,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感受到黑人女佣之间产生的互助关系,由于她们从事着相同的工作,遭受着同样的命运:像奴隶一样为白人家庭劳作,受到白人家庭排斥与剥削,在这种境遇下,促使黑人女佣形成了一定的结盟。[2]通过影片中艾碧林为遭遇不幸同伴的祈祷,为了能帮助同伴伸张正义明尼运用恶作剧的方法给予援助,这些还不够,在后来,这两个黑人女佣竟然帮助白人女性雯进行相关小说的创作,这些现象充分的说明了黑人女性的觉醒,她们对这种不公平的抗争不只是限制在语言上,现在的她们已经在用行动在捍卫自己的权利。
  从该影片中能够发现白色人种在那个社会中属于领导阶层,而黑人女性在社会中则只能算是极弱势地位。影片对这种不平等用种族歧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表现,黑人女性长期在白人家庭充当着下人的角色,她们没有自己的自由空间。
  面对这种压迫,黑人女性表面上采用沉默进行回答,但这种懦弱的状态并不表示她们已经认同这种压迫,而是在集聚力量、寻找反击的机会。承受着男权压制以及种族观念伤害的黑人女性以已经无法保持沉默,她们采取了联盟姐妹的方式以增加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争取权益的目的,由此可见,姐妹情谊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超越族裔的姐妹联合
  该影片呈现的不只是黑人女性之间的结盟,而且还有白人女性的加入。为了将姐妹情谊这个主题的意境推上高潮,该影片除了呈现黑人女性之间友谊,同时将白人女性和黑人女性之间的友情也刻画得非常到位,如白人女性雯与艾碧林之间的友谊,以及明尼和白人雇主希莉亚之间。作者用这种新颖的手法进行表达,既能壮大黑人女性的战斗阵容,而且还能起到对种族歧视的讽刺作用。
  影片中不仅呈现了黑人女性之间的凝聚性,而且还团结了其他方面的力量,如月梅孩子的学业就是在教会的资助下完成的;白人小说家雯在小说的创作时得到了黑人女佣艾碧林等的帮助,而小说的成功发表使雯受益匪浅,雯因此而成为了知名杂志社的助理编辑,但随着雯的小说的成功发表,使艾碧林被迫辞掉了在李佛特太太家赖以生存的工作,而雯就在这时主动向艾碧林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为艾碧林寻找到一份编辑的工作,这样艾碧林不但能够在她的工作中发挥自己能量,而且不用再去看别人的脸色去生活。而雯的小说的发表也改变了黑人女性明尼的生活,明尼在小说发表之后被迫离开了具有暴力倾向的丈夫,然而好事多磨,明尼在希莉亚的帮助下得到了来之白人男性的追求,从而使她坚定了离开了暴力成性丈夫的信心,勇敢的踏上她人生的新里程。该影片将超越阶层以及超越种族间的姐妹情谊刻画的活灵活现。
  结语
  该影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精雕细琢,使影片的观赏效果得到巨大的提升。而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为影片主体表达创造了条件。黑人女佣的群体形象在改影片中得到了成功的塑造,由此能够从影片中呈现出种族歧视的社会现象以及达到对高尚人性的标榜作用。人性的刻画是艺术作品不可省略的艺术工具,其在艺术作品的构造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该影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还要得益于作品在这方面的成功构建。
  参考文献:
  [1]谭静.从叙述模式解读长篇小说《相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9):142-144.
  [2]卢云,李雪芹.《相助》中女性身份的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8):95-97.
其他文献
“主体性”概念是电影受众研究领域的核心学术问题指向,受众的“主体性”构建与确定与电影文本意义接受、阐释和解读行为密切相关。“主体性”意指受众在电影文本意义接受与解释过程中实现自我身份构建的位置关系维度。遵循“普遍主义”理论分析导向的“心理研究”范式强调从结构主义的“主体性”概念维度出发,假定电影文本对于受众文本意义解读的决定作用,预设“文本客体”与“受众主体”的二元对立关系,存在着固守“实体性”的
本刊讯 2014年9月25日,“书画澄江·艺术青春”——江阴市青年艺术家书画作品巡展在江阴市展览馆展出。为培养文艺事业优秀人才、推出精品力作,江阴市文联精心策划了“书画澄江·艺术青春”青年书画家培养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13位青年书画家。徐慧君、曹亚明、陈伟、徐静芬、夏静、陈亮、许琰、武宝民、耿明霞、汪小玲、蒋君慧、许达、方芳13位书画家,他们立足本土、潜心艺术,有的已在艺术界崭露头角,有的在国
摘 要: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在他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将由战争带来的幻灭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幻灭感主要体现在主人公亨利对爱情和战争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亨利的爱情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亨利由视爱情为游戏到将其当作救治恐慌与寂寞的药剂,再到将其作为生活的全部,以及最终意识到爱情的虚无。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亨利 爱情观 
摘 要: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
摘 要: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与现实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可能性及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 校园文化 职业道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职业技能,富有创新
多元文化激烈竞争的当下,韩国虽经历不同时期却仍得以在文化产业的振兴与传播中一枝独秀,于我国国产影视剧而言,经验与教训并重。自2013年12月18日正式开播,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跨越两年时间,历时2个余月,再次掀起一股“韩流”热潮。在韩国本土收视率纵向比较方面,接档热播剧《继承者们》的《来自星星的你》首播日即以15.6%秒杀前者同时段的11.6%;与同时段播出的韩剧相比,《来自星星的你》平均收
摘 要: 本文讨论了汉语“名1 名2”名定结构中“的”字的隐现规律及其对名定结构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英语中对等的定中结构所有格(’s)使用的规律。  關键词: 名定结构 “的”字隐现 所有格(’s) 影响    现代汉语“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中“的”字隐现与英语定中结构中所有格定语的使用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汉语中有“的”字的名定结构对应的是英语
摘 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导致学生厌学及知行不一。要真正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使之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 政治 教学模式    九年级各门学科新课标的普遍实施,标志着新一轮课改在全面展开。其中特别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摘 要: 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目标,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论述了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生活资源教好语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资源 有效利用    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五点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中简明扼要地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摘要:咨询员根据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发现,由于求职者父母对其期望过重,求助者对高考也看得比较重,考试受挫后自责、自卑,缺乏自信,从而引起了考试焦虑情绪。咨询员与求助者通过0理测验和上级心理咨询员的指导,形成了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员成功地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并辅以放松训练,对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考试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