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红小豆中酰胺除草剂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以硫酸铵-乙醇为基础的双水相萃取法,在红小豆中萃取分离富集乙草胺、丁草胺、敌稗、异丙甲草胺4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除草剂进行分析测定。在双水相萃取过程中,上相富醇溶液的极性更接近于同一有机溶剂中除草剂的极性。下相盐溶液能有效沉淀蛋白质和脂肪。考察前处理条件,最终选择硫酸铵-乙醇体系双水相体系类型、25%乙醇、28%硫酸铵、35℃、1 min超声萃取时间为最佳前处理条件。由于避免了有毒有机溶剂,本方法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乙草胺、丁草胺、敌稗、异丙甲草胺的检测限分别为3.5、7.
其他文献
高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具有保湿和抵抗炎症的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医疗领域。其工业生产主要依赖于动物组织提取或兽疫链球菌发酵,而动物材料来源有限,兽疫链球菌具有致病性,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安全高效的高分子质量透明质酸生产菌株。该研究首先在食品级表达宿主谷氨酸棒杆菌中表达多杀性巴斯德杆菌来源透明质酸合酶基因(pmhasA),经过密码子和透明质酸提取方法优化,透明质酸分子质量达到1.51 MDa。其次,通过理性改造透明质酸合酶编码基因(pmhasA T104A),透明质酸分子质量提高至1.8 MDa。进一步通过强
α-淀粉酶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等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是 α-淀粉酶的主要生产菌株,但由于存在产酶能力低等问题,不能满足工业需求.为了
唾液酸乳糖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业展现出潜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缺少有效、廉价的合成方法。针对该问题,首先构建了2株工程菌JM109(DE3)/pET28a-neuA和JM109(DE3)/pET28a-nst,分别用于合成胞苷单磷酸-N-乙酰神经氨酸(cytidine 5′-monophosphate N-acetylneuraminic acid,CMP-Neu5Ac)和3′-唾液酸乳糖;然后优化了JM109(DE3)/pET28a-neuA合成CMP-Neu5Ac体系;最后通过将啤酒酵母、JM10
从日照海域海泥中筛选得到1株产右旋糖酐酶的菌株RN22,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Pseudarthrobacter sp.。优化得到的产酶条件为:右旋糖酐T2010 g/L、胰蛋白胨5 g/L、麸皮5 g/L、pH 8.0、温度30℃,最佳产酶时间为48 h。该菌株所产右旋糖酐酶的分子质量约为70 kDa,该酶作用温度在30~70℃,最适作用温度为60℃,热稳定性好,在40℃下保存5 h后,酶活力仍维持在80%以上;最适pH为7.5并在pH 5.5~8.0之间稳定;Mg
β-葡聚糖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功能性多糖。利用适应性驯化(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ALE)的方法,将甘油作为碳源,诱导土壤杆菌生产低分子质量β-葡聚糖,研究新型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通过筛选获得了1株将甘油作为碳源、可稳定获得低分子质量产物的高活力菌株Agrobacterium sp.WS-8E3T,该菌株在100 g/L甘油中摇瓶发酵120 h,稳定产生分子质量在2800~3600 Da的新型低分子质量多糖(β-gluco-oligosaccharides,BGOs)。通过
α-乳白蛋白(bovineα-lactalbumin,BLA)可引发过敏反应,且与肠道菌群有关,通过不同蛋白质修饰技术对BLA进行改性,探究其对致敏性和人肠道菌群的影响。以糖基化、磷酸化及乙酰化修饰的BLA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泳、光谱学和ELISA等技术研究其结构和IgE结合能力的变化,并运用16S rRNA测序方法分析人肠道菌群的结构及组成。结果表明:BLA经磷酸化、糖基化和乙酰化修饰后,其结构发生了改变;修饰后BLA的IgE结合能力逐渐降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BLA相比,修饰后的BL
以产中性蛋白酶的枯草芽胞杆菌WT为出发菌株,通过理化诱变来筛选高产菌株,并检测高产菌株耐热、耐模拟胃肠液、表面特性、降脂能力和对几种致病菌的抑菌能力来评价其益生特性。以紫外、LiCl为诱变剂,通过3轮诱变后,得到了1株能稳定高产中性蛋白酶的突变菌株UL-191,其中性蛋白酶活力较出发菌株WT提高了44.2%,达108.812 U/mL。UL-191具有较好的耐热性,90℃处理后芽孢存活率能达到66.87%;对于模拟胃、肠液UL-191的耐受性较好,3 h后存活率能分别达到78.23%、60.00%;降胆固
利用报告菌株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026,CV026)来研究脱氢乙酸钠的群体感应抑制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杀鲑气单胞菌的群体感应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当脱氢乙酸钠质量浓度为2 mg/mL时,CV026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且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脱氢乙酸钠可显著降低报告菌株CV026产生紫色杆菌素的能力;当脱氢乙酸钠质量浓度为1.6 mg/mL时,紫色菌素的产量下降63.39%。通过酶标法可以明显看出脱氢乙酸钠使杀鲑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量降低,进一步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生
为探究不同分子质量海蚌肝素的结构性质及抗凝血与纤溶活性,以海蚌肝素G2及其降解产物DG1、DG2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测定其分子质量,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结构,体外抗凝血实验及琼脂糖纤溶平板法实验研究体外抗凝血与纤溶活性。结果表明,海蚌肝素G2、DG1、DG2的分子质量分别为60.25 k、24.48 k、6.75 kDa;红外色谱图显示,降解前后海蚌肝素的官能团结构变化不明显,但随着分子质量的降低,官能团或特征峰峰值增加;圆二色谱显示,降解前后海蚌肝素的圆二色谱峰出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e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依赖型D-乳酸脱氢酶能够催化D-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是生物体代谢D-乳酸的关键酶。从大肠杆菌B0013基因组中克隆出D-乳酸脱氢酶(FAD依赖型)编码基因dld,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实现重组表达。重组D-乳酸脱氢酶在35℃和pH 7.0下表现出最高酶活力;在30~40℃和pH 5.0~7.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Zn 2+对该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Mn 2+、Cu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