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物理教学 善于联系实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践内容,中学物理以其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自然的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符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又可以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飞跃,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课堂教学目标要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美国著名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捷尔曾经说过:“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优良的教学目标,学生经常自己就可以学得会。”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目标的主要地位与作用。所以,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并通过教学目标指导课堂教学,使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有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用目标指导教学。每一堂课,我们都要明确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起到怎样的功效。比如,在制定《浮力》的教学目标时,既要体现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以及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又要要求学生能用浮力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这样,学生可以有效运用实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积极动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以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都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
  二、运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
  物理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知识的踪影。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物理探究素材的来源,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但往往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很难解释丰富的感性认识背后的物理道理。所以,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胜枚举,汽车、飞机、电话、电灯、X光检查......物理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接着引入“闻其声知其人”的物理道理,“镜花水月”与光的反射有关;旱冰鞋与摩擦力有关;人的安全电压等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再如,在学习“机械运动”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 “刻舟求剑”这一有趣的故事,揭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在真实丰富、生动活泼的的情境中融入学习之中,再让学生联系实际“选择参照物”,从而判断“运动、静止”,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善于联系实际的意识,体会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又比如,在学习《热机》一节时,我让学生课前分组去收集有关热机的资料(内部结构、铭牌、说明书、所用燃料等),又让学生分组去索取生活中的其他燃料。这样通过前置知识的准备,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亲身经历中体验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如果物理教学中以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太理论话,很枯燥无味,而且获得知识的面有限。让学生在故事、实例等情境中走进物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三、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实验教学,多做实验,并鼓励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新现象,新问题,触动灵感,从而加强实验意识以及能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实验素材的能力。如讲到“响度与振幅”时,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想办法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进一步提问:尝试证明响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立马开始尝试。有的在敲击桌面的同时,利用身边的纸片、橡皮擦等物体观察跳的高度,有的则在发声体不同距离处判断声音大小......在实验探究中,借助身边的物品开展实验,总结规律和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又很好理解。然后,以敲鼓为例,让学生分析“响鼓需要重锤敲”的道理,解释为什么双手“喇叭状”呼喊远处的人?让学生的思维再次回归到实践中来,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又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矿泉水瓶做液体压强实验,用酒精做气体扩散现象,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小制作(潜望镜、温度计等)加以扩展,结合实际,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走向社会进行开放性教学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很好表现形式。比如,学习了“电功率和家庭电路”后,激励学生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说明书上的电功率数值,估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月的耗电量,并计算出当月电费。学习了“质量和重力”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用体重秤称出自己的质量,并了解自己的重力大小。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总之,作为一个教育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物理教学,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桦林乡中心学校 810104)
其他文献
作文是历年中考语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占分比例最大,含金量最高。“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写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云云千言,开头便是文章的门面,好的开头可使文章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很糟糕的文章开头,会让读者一眼看出破绽,那么他便会觉得兴趣顿无、索然无味,当然也就不会再看下去了。即使文章后面再精彩,也只能让人扼腕叹息。实践中,学生因作文开头不理想而影响作文整体面貌的例子并不
对木垒繁殖区波斑鸨秋季迁飞前种群动态的研究发现 ,秋季波斑鸨有集群现象 ,多以家族或成体与亚成体组成小群 ,数个小群集合形成大的迁飞群。秋季波斑鸨的警觉性非常高 ,距观察者 30 0 - 10 0 0m甚至更远 ,即惊飞。与夏季分布区相比 ,秋季波斑鸨分布区向西南移动约14km至E90°36’。
一、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1.学生阅读诗歌存在障碍  一是学生兴趣淡薄。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诗歌缺乏兴趣,笔者曾对所教高二两个班级124名学生喜爱诗歌程度做过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喜欢阅读诗歌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10%,6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诗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诗歌的故事性不强,70%以上的学生学习诗歌的原因是为了“应付考试”,近半的学生对学不学诗歌持“无所谓”态度。上述事实表明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还只是停留
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画图”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必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  一、小学阶段阅读教育现状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甚至是
依托院线提升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以张振刚教授为首的战略研究中心团队对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广东省内外众多先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的基础
摘要:本文就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者谈了几点经验:形象地使用肢体语言;多途径地使用直观教学;适时地创设语境;让游戏贯穿课堂;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英语课堂 ; 培养兴趣 ;寓教于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课堂的艺术性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独霸讲台”而形成的“一 言堂”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打了折扣。因此,课堂教学教师要根
本文对 1 0 4只快步麻蜥人工断尾和再生能力 ,断尾愈合 ,芽基形成及生长和在生尾表皮分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快步麻蜥断尾后 ,一般都能再生 ,长出再生尾 ,再生尾长约 1 1 - 2 8mm。断尾再生过程包括伤面愈合 ,再生芽基形成 ,芽基生长和分化等四个阶段。断尾发后在距肛孔 5mm以内 ,则没有再生 ,只是伤口愈合。
摘要 :诗人总是在创作中选择和描绘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并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把握诗词的形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陶冶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关键词 :入境激情;以境解疑; 拓境想象 ;形象美  诗人总是在创作中选择和描绘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并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如“造化钟神
创新,这个字眼在今天很时髦,很多企业甚至把它写进了自己的使命宣言。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各种“中国式的企业创新”驱动了中国经济的长
采用室内培养 ,研究了两种草炭对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后的铵态氮和碱解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其原因。结果表明 ,不论是石河子草炭或是加拿大草炭 ,在抑制尿素硝化产生硝态氮的同时对氨的挥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使土壤在较长的时间内 (2周内 )保持较高的铵态氮含量 ,草炭的加入活跃了土壤中微生物 ,减少了肥料氮素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