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学习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_624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课堂中学生阅读书籍处于被动状态,论述要以学生为本位,催生“学习力”的发生,以创设贴近现场的情境、接近语言“真相”理解文本,纵向、横向对比突出文体谋篇布局的新奇,钻研教材释放语用智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学习力 语用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15-02
  纵观现今的语文课堂,能主动思考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拦路虎”,首先想到查找参考工具书,并读出千篇一律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阅读书籍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变得浮躁,语文学习能力无法提升。怎样让学生“破茧成蝶”,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呢?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位,师生以享受语文学习为核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拥有敏锐的语感和朴素的语文情怀。
  一、理解:让学生与文本面对面
  理解是学习真正发生的起点,学习力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真”的学习氛围,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发现,营造生命在场的课堂,让学生与文本面对面,与文本进行多元对话,发现谋篇布局的“新奇”。
  (一)创设贴近现场的情境
  学生都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即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要投其所好,善于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走入文本领悟角色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其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的个性和热爱生活的精神,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出于对老人的安全考虑,天游峰游览区的负责人劝老人退休,老人用自己的理由说服负责人并留了下来。
  负责人:大爷,看您都这把年纪了,这个工作太辛苦了,您身体会吃不消的。
  老人:                      。
  负责人:大爷,您每天在游峰要打扫那么多台阶,太危险啊,您的儿女也会担心您的,我们要对您的生命安全负责,您老回家过个清闲的日子多好!
  老人:                      。
  通過学生和教师进行角色扮演,学生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思考和想象,把老人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精神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真”情景,让学生找到与文本面对面的感觉,文本自然而然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走进文本发现语言“真相”
  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接近“语言真相”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接近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去感应文字的温度,进而发现语言的真相。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第9自然段的哪个词语或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学生发现“探”字很有趣,写出了触觉的轻柔之感。当学生在比较“探”和“照”“射”的区别,以及思考用哪个词更好时,进一步感应到了文中的“探”字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阳光有了感情,它的动作是悄悄的,也像做儿女的一样,不愿意打扰父母的动人一幕。可见,感情朗读的途径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温度,看似平常的一个“探”字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和温度。学生在接近“语言的真相”后,区别于之前的朗读呈现,再读这部分内容时加入了更加微妙的情感。
  二、对比:收获谋篇布局的“新奇”
  比较阅读不失为一种常规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文体可以是不同写法的对比,同一文体可以是不同角度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表达的比较。文本阅读的“纵横”比较,能帮助学生收获谋篇布局的“新奇”。
  (一)纵向对比,突出文体特点的“新奇”
  文体知识就是篇章的“制度”和“法式”。在纵向对比中,笔者以两篇不同文体的文章为例,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说理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记叙文《李时珍夜宿古寺》,突出文体特点的“新奇”。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笔者引导学生质疑:同样写李时珍,《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706个字,而《滴水穿石的启示》只用了69个字。为什么《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不把李时珍去过哪些地方、怎样尝药草,如何拜访名医的故事都写下来呢?能不能在这里丰富一下人物形象,写李时珍看病不收贫困百姓的钱呢?学生在纵向对比中不难发现:虽然两篇课文都是写李时珍,但由于受到写作目的影响,文章的表达方式在说明文和记叙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重新感性地触摸到文体这一概念,从而收获更多的“新奇感”。
  (二)横向对比,领悟谋篇布局的“新奇”
  横向对比是由于同一文体中侧重点的不同,描写方法上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作者在不同空间对于文章表达的异同和“新奇”之处,从而破解文章表达的情理依据。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中,虽然三次都写了相遇,但描写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第一次侧重写外貌,后两次侧重写对话。看似容易重复的相遇,每一次都有所不同,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通过比较、发现三次相遇在描写上的异同。这样引导学生站在篇或者段的视角,在梳理文本过程中逐渐领悟故事谋篇布局的微妙之处。语文课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不是音乐,不是色彩,更不是热闹的气氛。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时,没有过多精心修饰,而是通过导学单让学生发现同样是写相遇,但文中的描写方法却隐藏作者谋篇布局的智慧。
  三、钻研:释放语用智慧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语用”,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兑现。如何在语用中释放智慧呢?教师就要真正潜心钻研教材,利用高阶问题释放学生的语用之泉,深入本质内化,释放文章的可贵之处,并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一)聚焦情感,由思考到升华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陈先云先生说过:阅读理解是运用,我们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时也是运用。教材中很多课文兼具语文学习和写法引导的作用,教师要挖掘句子、句式所隐藏的情感,让学生由“思”到“移”,达到以“言”养“言”的效果。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借写樟树的可贵之处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如何让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呢?本课中有不少关联词,笔者先让学生读一读带有这些关联词的句子,体会文中所隐藏的情感,接着让学生浏览宋庆龄的相关资料,用上本课所学的关联词赞美宋庆龄的可贵之处。这样教学,结合所学关联词链接课外资料,两者有机融合,折射自己对宋庆龄可贵精神的理解,升华文章的主题。有法有度,一举多得,实现了语文教学“1+1大于2”的效果。
  (二)聚焦对话,由潜入语境到习得表达
  潜入语境是读者在文本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寻求读者语境和文本语境的有效融合。在教学中,教师应顺势创设语境,让学生潜入语境拓展写话,从“外化”到“内化”深化人物形象,习得言意生长。学生学习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后,笔者在故事结尾创设教学语境:又是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出门,助手过来找他说:“有人想请你周末去作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爱因斯坦和苏菲周末有约,他要为她补课。苏菲呢,经常奖励她糖果。请你以“仅仅是一把糖”为题,模仿文中的語言片段,选择对话、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续写人物对白。本环节聚焦对话,学生从品读故事到感评人物,最后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根据具体可感的语境续写故事对话,让细节描写在人物故事中生根,让文本语言的“种子”在课外释放能量。
  语文学习应该回归本真,给人生机勃勃之感,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回语文的气质、敏锐的语感、对话的激情、语用的乐趣,实现主动学习“破茧成蝶”。
  【参考文献】
  [1]沈玉芬.读出独有的滋味——以《埃及的金字塔》为例审视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内容研制[J].考试与评价(小学),2013(5)
  [2]丁素芬.在故事语境里读人物——《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版),2017(13)
  [3]彭峰.为学生言语品质的提升“服务”——重建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36)
  作者简介:张家波(1984— ),江苏连云港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及生命感知能力等方面阐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指出高职学生语文学习中在学习目的、阅读方式、学习时间上存在的问题,从培养高校学生阅读习惯、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等方面论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培养 高职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摘要】本文由一道阅读理解题目的解题教学案例,论述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策略,引导学生紧扣题、读通文、抓要点、讲规范,使语文教学达成目标,提升思维的精度。  【关键词】阅读题 联想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11-02  在阅读短文时,为了促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往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质疑解惑中理解题意,在检测学生阅读能力时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艺术类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戏曲专业学生对戏曲学习兴趣不高、对剧本唱词理解较难等现象,提出开设地方民间文学课、增设戏曲唱词鉴赏课、观摩地方优秀经典剧、学习创作戏曲小剧本等措施,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提升戏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艺术中职 语文教学 地方戏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2
【摘要】本文论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言语品质,为学生语文能力增值的策略,以强化内容驱动增加“动力值”,习得思维方式增加“方法值”,转变学习形式增加“知能值”,聚焦核心素养增加“创造值”,让儿童与语文言语学习实现深度“遇见”。  【关键词】言语品质 语文能力 增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18-02  笔者翻阅六年级学生的语文测试
“东阳市红木家具品牌声誉来之不易,必须坚决维护,东阳市市场监管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本地红木企业在近两年执法检查的高压态势之下,产品质量好转明显,但也有部分企业打着‘
当下,随着木雕红木产业从高速发展期转入高质量发展期,传承匠心赋能产业新发展成了许多红木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两大展会从区域性展会全面升级成“国家级”博览会,为东阳红
东阳是“百工之乡”,东阳木雕已有千年历史,发展红木家具产业具有较大的优势。事实证明,木雕技艺与红木家具有机结合而成的东阳木雕红木家具在行业中独树一帜,声名远播,使这
【摘 要】本文基于过程观论述古典诗歌赏读能力的培养,从预设阶段、实施阶段、延伸阶段三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文史结合、群文对比、品味语言、知人论世、联系影视材料进行赏析、参与创作实践活动等策略,旨在让学生从古诗词作品學习中逐步提高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过程观 古典诗歌 赏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20
本文阐述民俗文化词翻译中应遵循的传达准确文化意象、保持民族文化身份、树立正面文化形象、简洁紧凑等原则,以及可采用的组合法、省略法、分裂法等补救方法,以广西沿海地区
【摘 要】本文分析在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中构建教学共同体的意义,基于教学共同体的视角,提出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学校见习结合、加强教学实践与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结合、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反思性实践等措施,创新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的路径,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学共同体 师范生 语文教学技能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