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大”——观赵净的风景油画有感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赵净的江南风景油画,让我想起孔子在2000多年前的一声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过我的感叹是赵净的艺术,因其对历史变迁中人文景观的关注而同时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这种矛盾和冲突所揭示出来的文化、艺术与人生的意义。正是在此解读的立场上,我觉得赵净的江南油画风景,超越了风景题材的限制而进入到了生命体验的境界;或者更具体地说是赵净通过描绘和营造感动他的江南水乡,表达了他对文化的历史与当代、时间的变易与永恒之间各种关联性的思考和体悟。当然,这一切之所以可能,在于赵净首先是一位在艺术上很好地掌握了油画语言和相关技法的艺术家,尽管这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现在都生存在一个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同时并存的历史境域之中,并且后两者正以其不可阻挡的力量吞噬着一切前现代的东西,或改变它的性质,把其与劳作和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物体,变成旅游观光的对象。这一现实意味着,在中国大地上,代表不同历史和文化性质的人文景观,都是以片断拼合和多时态的并列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由此而形成了异质多样的奇特景观。很显然,赵净感兴趣的正是那些片断仍然存在,但将被现代抛入历史的人文景观。所以,赵净笔下的江南风景是纯粹的,没有一点现代都市化生活的痕迹,如喧嚣的噪音、匆忙的脚步、拥挤的人群,有的只是无声的宁静,赏心悦目的和谐和水天一色般的纯净。赵净通过在现代与过去之间建立一种断裂和隔离的方法,让我们进入到一个与现在无关的过去世界之中,去体悟和感受时光流变、人心不古的矛盾。
  尽管我无法证实赵净描绘这些作品时的具体情感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把江南风景营造成梦幻般的美景,证明他一定沉迷和陶醉于其中;然而正是这种情感,使我们能推断艺术家像我们一样,对逝去的历史怀有无限的伤感。记得席勒说过,艺术家有两种:现实主义艺术家和浪漫主义艺术家,前者只关注和描绘现实本身,因为现实已经很完美:后者则不一样,现实充满苦难和缺陷而让他们失望和痛苦,也使他们觉得过去更美好,所以,他们总是愿意回忆、怀念、表达和描绘过去那个美好的世界,沉迷其中并流露出伤感的情绪。我想在此意义上说,赵净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艺术家。
  也许我们可以像苏东坡那样,以“千古兴亡俱成既往,唯有清风明月如故”的那种自然为万物本体的胸怀,回应孔子的“逝者如斯夫”的感叹;但我们同样可以用赵净在艺术中化流变为常在的方式,把他描绘的境界视为逃避现实的无情与残酷的永恒精神家园。我想,这就是赵净的江南系列油画风景在当下情境中的文化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橄榄核雕是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一支奇葩,属于微雕类,历史悠久,现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简要介绍了橄榄核雕的历史、各种分类、雕刻工具和如何鉴赏核雕。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热爱和学习橄榄核雕。  【关键词】橄榄核雕;核雕工具;鉴赏  一、核雕的历史和代表人物  用橄榄的核为原料雕刻创作的核雕是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一支奇葩,属于微雕类,历史悠久,现已被列入第二批国
期刊
在经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冲击和对传统绘画价值予以反思重估的背景下,当代山水的探求和构建走向两极态势:一是重建写实主义山水秩序,并结合运用制作、构成等西方技法形式语汇,走向写实主义;二是回归传统,从传统绘画的内部寻找突破口,形成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新格局。前者以贾又福为代表,后者以龙瑞为楷模,都以工作室的形式聚集了一批致力于山水画研究的学者,给山水画审美领域的深化扩大和艺术手段的丰富完善带来了重要的契机。
期刊
“写意一族”是我的一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们有的还在读,有的已经毕业,大家能够为艺术聚到一起,是缘分。之所以叫“写意一族”,因为大家都崇尚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从制作层面将“工笔”与“写意”分为精细和粗放两个品种是一个误区,中国画都应该是写意的,写意就是艺术表现,“工”与“写”是可以交融的,不宜分割。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艺术个性,反对盲从和模仿,鼓励同学们在追求中外传统经典
期刊
【摘要】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的新工艺和新的作品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风格。文章通过对国内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玉雕作者及作品的分析,对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现象的出现以及此类作品在当代玉器艺术中的地位给予肯定。  【关键词】玉器;玉雕艺术;中国画  一、关于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现象  所谓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是指将中国画效果呈现在玉器作品上的雕刻方式。2014年11月15日,第十三
期刊
随着80年代大美学的热潮渐趋退却,学人们纷纷转向各自的专业美学建树,在西学风涌、后现代解构思潮和先锋艺术甚嚣尘上的时代,以叶朗先生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中国美学和书画美学一脉,历经30余年的艰苦开掘和默默耕耘,不断发扬国学的人文内涵和真精神。樊波先生承师门复兴传统之大任,既深入史料勾玄抉微,又纵横捭阖总其大要,不仅在中国书画美学理论领域卓有建树,贡献了《董其昌研究》《中国书画美学史纲》《中国画艺术专史—
期刊
【摘要】在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要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绘画专业及视觉传达专业已经不能满足我省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需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发展的新专业,依托创意思维的表现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高校建立数字艺术专业,大力开展交叉性学科建设,培养适合我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人才,促进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是高校迫在眉睫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数字艺术;文化创意
期刊
【摘要】动画是动态的艺术,从艺术起源、东西方艺术史、动画本体论来看,动画都是以关注动的美感为其研究根基。所以,动画是纯艺术的研究范畴,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设计、传媒的方向去研究它的特性。  【关键词】动画;新媒体;本体论  100多年前,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连续拍摄下马的奔跑姿态,从而发现了动画拍摄与播放的秘密。在动画之初的实验阶段,能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确实是动画的主要诉求。1909年动画
期刊
【摘要】清代黄山画派名家戴本孝曾提出山水画要以“天地为真本”。探索此说之源,实与五代荆浩《笔法记》中的“搜妙创真”,在艺术理论方面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本文希冀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作品,对以自然为“真本”的写生技法进行初步探索,阐述山水画中面对自然本体的写生对当今中国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之意义,同时正确认识与理解“真本”的精髓,创作出经典的山水画作品。  【关键词】自然;真本;山水画;写生;创作  写生在
期刊
【摘要】技术与艺术是无法分开的,艺术需要一定的技术来做载体。油画的基本画法主要是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这两种画法各有所长。在学习油画之前清楚了这两种画法的各自优劣所在,可便于学习所需。  【关键词】油画;直接画法;间接画法  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始终是人们寻找或追随的重点。一味地追求思想与艺术会对艺术有所影响。艺术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传达其中的内在意味,形式需要一定的技术
期刊
由自治区政府主办的广西艺术作品展览在2014年已是举办到了第二届,这次展览是在广西美术家协会组织举办了“关注时代——广西当代人物画创作作品展览”和选送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之后举办的,画家们为参加上述两个大展已经付出了诸多精力,拿出了精品力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对于参加2014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画家们仍然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在有限的时间里,继续创作出新的佳作。本次展览参加的人数依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