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提高课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探究、实践和创新的渠道。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激活课堂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时效。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激活课堂提高课效”的探究谈几点体会。
  一、激活主体、提高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学生处于知识的受体地位,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无形中被压抑,师生之间难以真正实现思想上的交流,情感的沟通,课堂很难活起来。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教学生;凡是学生的兴趣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合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而学生烦恼多”了。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课堂中应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去感受,去探索发现,并在发现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新疆风光的图片、照片等。学生们或者从报刊上裁剪,或者从网上下载,或者自己旅游时的照片。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可让人饱览新疆的美丽风光,了解新疆各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得到美的享受。在上课时,一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拉开序幕,学生在歌声中汇报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更对新疆的美丽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二、激活课堂,创设氛围,让探究实践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泰勒曾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而进行的,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只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才能获得。”激活课堂,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方法去学习,使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认识的时空。课文是从对待“吃葡萄”的不同态度方面来进行讲解的,我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并讨论,这就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同时,我还出示了四种学习方法:(1)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2)自读自悟,找出哪个动物的方法最好,找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并朗读;(3)归纳出小动物的处事特点;(4)用自己的话进行评价。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有的小組用读书的方法进行汇报,有的小组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找重点词并朗读的学习方法。低年级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本课学法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如通过比较读、做动作理解、说话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本文以理解狐狸和猴子的相关段落为重点,让学生借助品读、说话、演示动作、揣测词语等做法来达到理解重点段句段的教学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训练层次分明,词句教学落到实处,充分表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让创新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导航灯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格式化的统一太多,所谓的“标准答案”难免抑制学生创新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就所提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加以分析、探究、思考,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而各抒己见,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一句话,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这样,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思维就会得到有效历练。
  如教学《画风》一文时,可先用谜语激趣,同时训练扩词和质疑。(1)猜谜激趣,全员参与,营造学习的氛围;(2)通过给“风”扩词,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带领他们接近本课的学习;(3)这个环节中,设计了认名字、打招呼、猜谜等多种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都意在调动孩子们识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接着,初读感知课文大意,了解人物事情。通过说喜欢的画训练说话和感情朗读,逐层推进学文。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读书时间,引领他们进行探索,从而达到自主学文的目的。然后,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最后,通过自己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课文的认识,创造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深度理解后教师表示:“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大家的点子一定会更多。(出示课件说一说、写一写)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课件)在风中,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你们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说说看。说完的同学可以把它填在书后的“读读写写”上。小朋友还可以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画出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一起合作画。老师这儿有一幅简单的画,谁愿意上来添画?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发挥出各自的特长。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创造的快乐。
  激活课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需要。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不拘于一种模式方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其他文献
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交流。教师能给学生构建一个“大胆说一说”的平台,课堂上将会出现很多始料未及的生成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生成的“意外”“错误”“问题”“疑惑”等资源进行“四”巧用,因势利导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值得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  一、巧用“意外”资源,展示学生新意  新课程倡导课堂生成
期刊
一、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职责  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深入;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既可利用较长的时间,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更加上班主任负责具体管理班级
期刊
学习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提高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3、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日军侵华图片,创设情景走入抗日年代,激起学生的愤怒之情和爱国之情。  当日寇的铁蹄给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打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记,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其中有拿起枪杆的
期刊
一、树立“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开放性的课堂  历史教学需要把握历史材料的使用,指导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材料得到自己的历史观点,作到“论从史出”。在《洋务运动》一课中,当讲解到民用企业作用的时候,我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字内容:“开平煤矿产的煤,除供应国内各局以外,还投入市场。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步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通过分析材料,可以得到洋务派
期刊
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奈斯比特曾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育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有相当数量的教育活动陷入了周而复始重复劳动的循环之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创新,没有进步,尽管尽职尽责,却只能培养出会考试的学生而不
期刊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字,会写13个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体会猫的古怪性格。  课文重点:  课文的2—4自然段。  教學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检查自学
期刊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板块:《化学》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三节  5.教学时间:40分钟  二、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十八大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则是“文化基础、自由发展、社会参与”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列举铁合金、铜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期刊
一、自主学习,让花朵以芬芳熏香了空气  探索就像秒针,敲打着未来的城堡。在导学分享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前发给学生导学案,由教师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目标的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查找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些质疑,为了解答质疑,就需要查找资料,这样就了解了更多的知识,解疑的过程是
期刊
一、研究活动背景  哇!凤凰台小学的海洋生物室建起来了!里面摆设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标本。这里还养着一群美丽的热带鱼,同学们兴奋地围在鱼儿身边惊喜地观看:“真漂亮啊!”在悄悄地议论中,产生许多有关热带鱼的问题,“小鱼为什么会游泳?”“鱼鳍有什么作用?”“小小鱼儿在我家”等主题探究活动开展起来了。  二、准备的材料:透明胶带、毛线、线绳、布条、照相机、笔、本子等  三、探究的过程与分析  (一)鱼鳍
期刊
名著是人文精神的结晶,历代圣贤名士的智慧精华,文学史上经过历史积淀的经典之作。阅读名著,如同大师对话,从中领略历史的深沉和世事的反复,在沧海桑田中看人生变幻,从而陶情冶趣、启迪智慧,提升人文素养。  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深刻认识阅读经典名著的重要,沐浴经典名著的光辉,植下人文精神的根基。  一、激情引趣 走近经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亲近名著,调动学生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