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rc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教学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一、利用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生物学知识,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实物,利用自然现象,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例如,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呼吸作用在哪里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时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何时进行?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吸收什么气体?放出什么气体?而进行呼吸作用时又是怎样?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上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搞清这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以后,可以再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又如,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需要的有机物是从哪里来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植物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这样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八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大多数已进入青春期,他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学生建构任何知识,都必须从感性认识开始,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
  例如,在讲“激素调节”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体的变化,如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等,提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出课题.也可以从一些生理现象入手,如提出有些人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h~2h后,血糖的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
  
  三、通过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诸多的生物学理论或者结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加强实验探究,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能促进学生领会实验设计思路,学会用实验验证,领会探究生物学规律的方法,向学生渗透创造技能和思维训练.
  例如,鉴定骨成分的实验,课本提倡以探究方法进行.教学过程如下:(1)提出探究的课题.教师取一根长骨,用力折,很难折断,敲打几下,不容易敲碎.再取一根肋骨,用手轻轻弯折,看看弯曲的程度.指出骨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这时提出:骨由哪些成分构成呢?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来探究这个课题.(2)探究过程.教师先按课本中的实验内容简述用具、方法、步骤以及操作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得出结论.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骨的物理特性是由骨的成分决定的.本实验让学生动起手来,既感新鲜,又颇有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通过比较分析,创设问题情境
  
  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人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都是通过比较进行的.只有通过比较,区分事物的异同点,才能识别事物,把它归到一定类别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个别属性,任何事物都是可分的.在生物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明辨正误.
  例如,在讲“侏儒症与呆小症”时,教师利用挂图、照片以及生活中的实例提出:两者有什么异同?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自学讨论,终于弄懂:两者身体均矮小,但前者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究其原因,与不同的激素调节有关.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五、通过讨论交流,创设协作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共同进行意义建构;也可以将不同的讨论题分配给小组,首先在小组内进行协商辩论,然后全班共同探讨和交流.
  例如,关于尿的形成,要结合课文中尿的形成示意图进行教学,讲述时可以提出来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讲肾小球状的过滤作用时,可向学生提出:原尿的成分有哪些?全班集体讨论.
  綜上所述,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教学策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而深入地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物理学利用数学作为工具,是一门定量的科学.它研究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服务.    一、物理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培养策略    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流畅  教
摘要 本文利用中卫市1999—2018年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及沙坡头区玉米单产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法、SPSS软件等,分析影响沙坡头区玉米产量丰欠的气象要素,确定能综合评判玉米产量丰欠的气象因子,并对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组合,得出影响玉米产量丰欠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1旬的气象因子有4月下旬氣温、9月上旬气温、6月上旬日照;影响玉米产量连续2旬
摘要 对油菜秸秆还田处理小区与对照小区的水稻全生育期苗情、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探索特定油菜BFMG-01盛花期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小区水稻分蘖早生快发,后期成穗数略高于空白对照小区,实收产量较空白对照小区高607.5 kg/hm2;对飞虱、纹枯病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油菜秸秆还田;水稻;产量;病虫害  特定油菜品种BFMG-01,高含芥子油甙,在花期秸秆
摘要 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漂浮育苗烟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低氮高钾配制的营养液进行育苗,成苗综合素质较好;用高氮高磷配制的营养液育苗,一级侧根数最多。因此,在漂浮育苗过程中可选用低氮高钾的营养液配方,并适当补充磷肥。  关键词 烤烟;漂浮育苗;营养液配方;烟苗素质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01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而提问正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创造思维之门的钥匙,是信息交流的载体.  提问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来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果能搞好课堂提问,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中学数学
摘要 食品添加剂是高职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食品添加剂实验课程主要为单元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较为简单。本文以橘子风味饮料制作为例,设计了食品添加剂综合性实验,本综合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食品添加剂;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橘子风味饮料制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要 对毛菊苣不同部位显微鉴定,将毛菊苣药材的根、茎及种子进行粉碎,粉末分别在显微镜下鉴别。结果表明,毛菊苣显微特征中油细胞、石细胞、表皮细胞等都可以作为鉴定依据。  关键词 毛菊苣;显微鉴定;粉末  中图分类号 S567.23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066-03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营造一种积极的、竞争的课堂氛围,让一个个问号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火花、创造的灵感,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就物理课堂提问谈谈体会.    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求.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就化学实验教学,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正是说明了直接观察对于熟悉过程是相当重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初中学生要依靠于意志而长时间学习还有一定的困难,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优化了教与学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从而减轻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反复讲解的过重负担,使教学真正有时间与空间实现个别化认识与小组合作性学习,教学方法也自然而然地由传统的简单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师生互动,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利用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