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作文教学的尴尬与应对措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
  在普通中学,作文教学是往往被忽略的,作为可有可无的存在,处境很是尴尬。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领导不重视。在高考压力愈来愈大的普通高中,从领导层到班主任都希望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数学、英语和综合科的学习和训练上,语文学习时间往往被挤占,尤其是作文首当其冲,有很多学校高三课程表上就没有作文课。写作时间就是在150分钟的练习中,也就是说每周用于作文的时间只有60分钟。众所周知高考语文150分中在作文占了60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用于作文教学的时间能有多少?我们做一个比较,生物学科高考占70分,但每周是5节课,而作文课呢?一节课时间。可见作文的处境有多么尴尬。
  其次是教师不重视。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文章之学,给予了文章极高的地位。然而,不讲知识,甚至反对讲知识,成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在教学观念上,部分教师视不提倡传授写作知识。在他们看来,阅读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因而极力主张在阅读中领悟写作技巧,以为多读文章多看书,胜过多讲写作知识,所谓“会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所以一半以上的教师很少上作文课。作文靠学生自己的感悟,上不上指导课无所谓。有的老师不会上作文点评课,不会针对学生问题提出正确的改进方法与措施。还有很多老师是不认真改作文的,没有认真改过,当然无法评点。所以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无政府状态”:没有统一的计划安排,没有训练的重点要求,老师命题随随便便,学生写作马马虎虎。作文教学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第三是学生写作文应付。普通高中学生生活圈狭小,生活经验贫乏,知识积累少,认知水平低。加之阅读少,语言贫乏,语言表达水平不高,本来就惧怕写作,如果老师再不重视作文,学生当然对作文没有什么动力可言,布置作文时“听取哗声一片”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生能不写就不写,能少写就少写。有些学校规定一学期至少要有八篇作文,但有的学生一个学期顶多写两三篇,有的索性一篇也不写。
  由于以上一些原因,作文成了学生们眼中的的“瘟神”,成了老师们的头疼事。学生唉声叹气,老师叫苦不迭。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教师认真评改和指导作文,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鼓励。每次作文,尤其是学校组织的大小考试,必须严格按照作文评分的标准来进行。而这一点,恰恰是被忽视的,改作文题的教师往往把这看作一件可随意为之的事,时间宽则仔细一些,考虑文采、结构、字迹,时间紧了就随便打分,打“保险分”(42-48)。我们力求改变这种状况,严格要求,加强监督,抽查教师改过的作文,奖优罚劣,不合格者进行复评。对真正优秀的高分作文,教师点评后印发给全体同学,给学生以范本,也极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二,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事物感兴趣,才能激发探索欲望。培养能力应首先从培养兴趣入手,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平等的交流平台是培养兴趣有效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写作养分,在阅读中交流心得。我们每周给学生推荐一篇优美的文章,分析文章的妙处。同学们也都拿出自己的选文,谈谈感想,说说理由,有了发言权,自然会有兴趣。另外,我们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班内写作群,让同学们定期把自己的文章放到网上,供老师、同学阅读,点评。这样,所有的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谁也不愿在同学面前丢脸,写作积极性倍增,就连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
  第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广阔天地给学生以“实践”的快乐作文是生活的“原版”,它来自于生活,来源于情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整日里只能“空对空”地写作,腹中空空的写作,学生之窘迫情形可想而知,也难怪他们对作文怨声载道,缺乏兴趣,视之为苦差。因此,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有话可说,方能走出窘境,提高写作兴趣。
  第四、引导学生善于从阅读中、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套用这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所以,只要留心生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你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素材。只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的习惯,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我们采取“片段作文”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发现的习惯。让同学们随时记下让自己有所感有所思的事情,哪怕是短短的几句话,每周交流,对优胜者表扬,慢慢地学生就养成了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有限的日常生活中、从阅读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写作素材。彻底走出作文写作中“空对空”的窘境。
  总之,教师必须努力探讨指导写作的方法,有意识的把知识、生活、写作三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使作文与时代同行。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9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 FAO)统计 ,在提高作物产量中 ,肥料的贡献约占 60 %。目前化肥应用中存在着普遍关注而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一是利用率低 ;二是效益下降。我国化肥的增产
为了提高检测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结构谐振频率的准确性,笔者针对湿汽对MEMS微结构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实验设计,并分析了MEMS微结构在振动载荷
【中图分类号】G633.33  实用类文本因其阅读选材大胆创新,围绕考点,呈现多元化格局,所以虽然经历新课改,但一直被保留。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恐惧和排斥感,教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专题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缺少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研究,阅读材料的选编完全是随意而为,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有效教学呢?  笔者认为在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时,可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写作打下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国有八亿农村人口,可谓是经济腾飞的主力军,但在种种原因的阻碍下,农村的教育意识淡薄,孩子的视野窄,见识少,因此,养成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这是所有农村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在这十多年的乡镇中学的前线教学中,本人深深感到只有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构建学习意义,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都是有惰性的。食物
【中图分类号】G633.41  国内外学者对外语学习已经达成了共识,即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学好外语的必要保障。而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保证学生大量阅读活动的开展,因此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成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的方法。此外,《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标准》中对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在阅读量上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情感态度上要求学生能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平时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英
摘要: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花费时间多,写作次数少、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教学生写作文,费了不少的精力批改作文,但是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不高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也长期困扰了许多语文教师。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提出了3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体验式朗读,就是通过对朗读环境气氛的渲染,让学生进入内容角色,达到阅读与情感的和谐。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关键词:角色朗读;看图朗读;提高朗读;创设情境;体验交融  【中图分类号】G620  没有激情朗读的语文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没有让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语文教学只有让体验式朗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
《要下雨了》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通过小白兔、小鱼、燕子和蚂蚁的对话,告诉我们自然界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往往预示着某种变化。课文配以四幅插图,图文并茂